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比多尔治疗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轻症新冠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比多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发热、咳嗽等症状和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胸部CT表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胸部CT情况均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采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比多尔治疗轻症新冠肺炎患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升高,胸部CT明显吸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比多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31日—2020年2月11日于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断并治疗的COVID-19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阿比多尔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阿比多尔口服,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10 d。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及干咳、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转阴率及转阴时间。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退热时间及干咳、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腹泻消失时间均较阿比多尔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0 d后,联合用药组患者治愈出院6例,阿比多尔组出院1例;第10天复查咽拭子,联合用药组12例1次阴性、阿比多尔组7例1次阴性;联合用药组SARS-Co V-2转阴时间较阿比多尔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阿比多尔治疗COVID-19优于单用阿比多尔,能显著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时间和SARS-Co V-2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IL-6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酸(UA)、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IL-18、MMP-3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IL-6、IL-18、MMP-3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GF-β1、PGE2、UA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 TGF-β1、PGE2、UA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47/51),对照组为75.54%(37/5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9%(3/51),对照组为27.45%(14/5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2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例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盐酸阿比多尔片治疗,治疗组1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抗毒口服液,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发热、咳嗽、乏力消失率及肺部CT病变吸收50%比例、发热持续时间。选取16例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无症状对照组8例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盐酸阿比多尔片治疗,无症状治疗组8例在无症状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兰香解毒口服液,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咽拭子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咽拭子SARS-CoV-2核酸循环阈值(Ct值)。结果新冠肺炎普通型治疗组患者发热、咳嗽、乏力消失率及肺部CT病变吸收50%比例、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改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CoV-2无症状治疗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无症状对照组缩短,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ORF1ab基因、N基因Ct值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无症状治疗组第1 d与第7 d,无症状对照组第1、7、14 d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7 d 2组无症状感染者ORF1ab基因、N基因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无症状治疗组ORF1ab基因、N基因Ct值均未检出。结论清热抗毒口服液治疗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和兰香口服液治疗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颊针治疗。连续治疗5个月。治疗5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Rosenbek渗入-误吸量表(PAS)及Yale咽部残留程度量表(YPR-S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 2 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00%(37/37),对照组为91.67%(33/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P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YPR-SR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YPR-SR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YPR-SR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 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ND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 2 组患者的 NDI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 NDI 评分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 2 组临床疗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调查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7%(29/30),对照组为 86.67%(2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N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指数(NDSI)及生活质量指数(NDLQI)两个方面,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NDS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S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DLQI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LQI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S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NDLQI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LQI总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LQI总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73.33%(2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相关伴随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饮食及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疏风解毒胶囊。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2组患儿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患儿出现疱疹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 、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 【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40例。3组患者均采取头针、体针及常 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 min,观察1组头针留针1 h,观察2组头针留针2 h,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 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 (FMA) 、Berg平衡量表 (BBS) 、 改良Barthel指数 (MBI) 评分以及外周血CRP、空腹血糖 (FPG)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的改善程度,并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结果】(1) 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 3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1) ,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或P<0.01) ;治疗后3组 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其中,观察2组对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FMA、BBS、MBI评分的升高幅度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 (P<0.01) ,观察1组对FMA评分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对NIHSS、BBS、MBI 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头针运动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头针留针时长呈 正向时效关系。 (2) 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外周血CRP、FPG水平和两观察组的TG、LDL-C水平以及观察2组 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 (P<0.05或P<0.01) ;且治疗后3组间的外周血CRP、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其中,观察2组对CRP、TG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观 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而3组患者的TC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3) 安全性方面,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脉搏、血压、 呼吸频率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结论】头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且留针时长呈正向时效关系,以头针 留针2 h方案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术后是否使用中药将78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使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西药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方口服治疗,疗程为 7 d。观察 2 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的变化情况。【结果】(1)手术情况:7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5.49 ± 30.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9 ± 6.72)mL,术中引流管留置率为61.7%。(2)术后情况:2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情况: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肠梗阻、肠黏连、腹腔残余脓肿、粪瘘等并发症发生。(4)炎症指标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和NEU水平均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WBC水平降低,NEU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E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疗效确切,与术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联合中药治疗有助于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崔氏术后饮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PCNL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基础治疗,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崔氏术后饮治疗,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连续治疗1周或至出院前。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第3天对2组患者进行疲劳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对2组患者进行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结果】(1)中药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术后第1天,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中药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术后第1天,2组患者的疲劳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前1天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疲劳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疲劳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崔氏术后饮能有效促进PCN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术后疲劳症状,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牵引疗法联合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三针电针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仪上肢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及NP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及N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62/68),对照组为73.53%(50/6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颈三针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修复患者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解毒消瘰方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即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选择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毒消瘰方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和β2-MG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经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缓解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2~4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血清LDH及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4个疗程后对血清LDH及β2-MG水平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消瘰方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LDH和β2-MG水平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小肌、颧大肌)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20.98 ± 3.76)d,对照组为(24.36 ± 4.37)d。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 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 2 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1.88%(23/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耳三针联合鼓膜按摩治疗突发性聋伴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耳三针针刺联合鼓膜按摩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程度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TH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TH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耳鸣程度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耳鸣程度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三针联合鼓膜按摩治疗突发性聋伴耳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听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温针灸疗法,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8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76.7%(23/30),对照组为 56.7%(17/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畅气通络点穴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94 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畅气通络点穴法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 ~ 4次,2周内治疗7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超声检测肌筋膜激痛点(TrPs)剪切波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TrPs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rPs的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愈显率为 95.7%(45/47),对照组为 78.7%(37/4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超声检测TrPs剪切波弹性模量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超声检测TrPs剪切波弹性模量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超声检测TrPs剪切波弹性模量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畅气通络点穴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能有效地缓解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部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腰部TrPs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4周 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的变化情况,FDI量表分为躯体功能指数量表(FDIP)与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两个部分。【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P评分与FD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DIP评分与FD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 FDIP 评分与 FDIS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