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水污染十分严重。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6.2%;生活污水占53.8%。全国七大江河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仅有38.1%符合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劣Ⅴ类占29.7%。其中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污染最为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近岸海域四类、劣四类海水水质占30%。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部分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在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26.1%的城市水质较好,45.5%的城…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环境质量总体趋于好转。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始终保持在350天以上,综合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河流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43.8%;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了35.7%。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标率100%,海水浴场水质良好。但存在局部空气污染严重、部分河段水质恶化等主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总量减排、污染物联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倪裳 《环境教育》2006,(9):15-17
历史上的苏州河水质清澈.20世纪初,随着上海人口、经济的发展,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日益严重,苏州河自西向东穿越上海市最繁华的市中心,孕育了上海市区的产业发展和繁荣.但是,1920年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肆意排入苏州河,苏州河水质逐渐遭到污染,到1978年,上海市境内河段已经全线遭受污染,市区河段终年黑臭,河中水族绝迹.  相似文献   

4.
曲晴 《环境教育》2009,(1):48-49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改善趋势。200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中度污染;74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27%,较2007年提高了4.2个百允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3.1%,较2007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整体呈好转趋势。207个“十一五”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水质目标考核断面中,148个达到2010年要求,占71.5%;59个未达到2010年要求,占28.5%。从目前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看,全国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尚差1.1个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已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北内陆某城市河段的主要特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针对特征污染指标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研究各关键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特征指标的关键控制点位的时间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秋季研究河段受总磷、有机污染的影响较大,夏季受氮素污染的影响较大,与农田、农村、生活排水等有较大的关系。秋季河段上游TN、TP、CODcr的污染程度均最高,河段中下游段则受上游城镇生活、工农业等污染排放的影响较显著。夏季上述三个指标受入河污染源的影响较小,受各类面源污染的影响较大,整体表现为河段北面整体污染高于南面,上游水质好于下游水质。河段上下游区域夏季TN、TP、CODcr均高于秋季,整体表现为夏季水质总体劣于秋季,河段中部TN、TP在夏季浓度与秋季差别不大,没有显著的一致的好劣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流域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来检查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环境与生态的破坏已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河流和湖泊的流域环境状况的恶化。据(1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的江河湖库水域的污染在总体上仍呈加重趋势。全国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长江水系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属于4、5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河段达275%。黄河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全流域有65.4%的河段属于4、5类标准。不仅如此,黄河下游的断流日趋严重,1996年断流达136天,断流河长占郑州以下河长的90%。…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夏天是多事之夏。有3.16亿多人受灾,死亡2600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人民币。仅仅8月27、28这两天,我在各大媒体上看到有关水的报道就有:新华网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说,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监测断面依然为劣五类水质,失去了生态功能。重点流域的劣五类水质监测断面,海河占54%,辽河占40%,淮河虽然经过多年整治,仍然占32%。我国水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新京报:“三峡库区出现‘水华’现象”;“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278个城市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环境污染老帐没还又欠新账”;新华网北京:民众抢水的…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治水,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名基层河长,靠的就是生活在流域的群众百姓,靠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铁军"精神。"2016年,浙江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2.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劣Ⅴ类断面削减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完成,省控劣Ⅴ类断面减少到6个;  相似文献   

9.
环保资讯     
《环境教育》2004,(4):62-62
据《水资源质量公报》显示,今年三月份,黄河干支流劣五类水河段已占评价河段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三。专家指出,劣五类水已基本失去水体功能。 黄河是中国北方惟一纵贯东西的巨川大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然而,近年来,黄河污染加剧,已超出了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同志指出,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了《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21.6%;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480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22.5%,酸雨频率平均为14.0%,酸雨类型总体仍为硫酸型,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7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至Ⅲ类、Ⅳ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5%、26.7%、8.8%。338个地级  相似文献   

11.
环境水体污染给西门江流域和北部湾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根据2015~2020年西门江监测断面数据,结合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西门江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年西门江水质整体明显改善,水质从劣V类变为Ⅲ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46.1%。BOD5、CODMn、COD、NH3-N、TP分别降低了8.60%、8.94%、43.36%、69.38%、57.14%。NH3-N、TP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指标。生活污水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是西门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汛期以农村面源污染为主,非汛期以生活污水污染为主。西门江水质的大幅度改善与当地政府开展的水污染防治行动密切相关,建议继续加强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7年度河北省近岸海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单一因子法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河北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点位以二类水质类别为主,整体水质状况为一般。一类水质比例为0%;二类水质比例为76.9%;四类及劣四类水质比例为23.1%。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为一般,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入海河流及直排入海污染源携带污染物对近岸海域水质影响明显,因此河北省近岸海域污染控制重点应在无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人工湖泊日益增多,但水质状况不容乐观。2017年5月和7月,分别对成都市城区的主要12个人工湖泊进行了水质调研。结果发现:(1) TN (劣V占52. 17%)和TP (V类21. 74%、劣V30. 43%)是人工湖泊超标的2个主要指标;(2)除麓湖以外,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度及重度占30%,轻度占70%);(3)城市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在于缺少系统管控机制和有效工程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缓解了水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但目前全国永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为268亿吨,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经对532条河流监测,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段的水质污染更为严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饮用水源受污染的范围很大。1988年对38个城市的85个饮用水源地进行了调查,受到污染的有54个,占调查总数的63%。北方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有机物和三氯的污染,总硬度持  相似文献   

15.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2,(9):8
太湖流域省界河流不同程度污染劣于Ⅴ类占50%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2年8月1~14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8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2个监测断面,3.1%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余断面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Ⅳ类占25.0%,Ⅴ类占21.9%,  相似文献   

16.
翻开辽宁"十一五"环保工作的成绩单,一组组数据饱含着辽宁环保人的辛勤努力和汗水,更透射出辽宁环保工作的辉煌业绩:2010年辽河干流22个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污染明显减轻,年均值首次全部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9年下降4.5%,比2005年下降27.3%。  相似文献   

17.
以2012年4月至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仅夹河厂断面9月监测的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其余各月3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超标项目主要是总氮、氨氮和总磷;各监测断面水质除总氮、氨氮和总磷超标外,其他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丰水期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明显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期。导致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05,(9)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逐步实施,保证汉江水质不受污染,日益成为人们颇为关注的话题。令人担忧的是,污染已严重侵害着汉江……湖北省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汉江支流水质普遍较差,汉江的8条主要支流中有6条河流的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其中,汉江最大支流唐白河(唐河和白河的  相似文献   

19.
湟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我省东部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境内流长300公里,流经7县1市。流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流域居住我省67%的人口,集中全省70%的工矿企业,成为我省经济、文化最繁荣地带。但是,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湟水污染问题。据调查湟水年受纳1.58亿吨工业废水和7.02万吨的有害物质。各河段水质均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4类。西宁——大峡段水质已不符合农田灌溉要求,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南充段水质监测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南充市2011年~2013年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统计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与综合评价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污染特征和现状。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内的清泉寺、小渡口和李渡断面总氮含量超标属于地表水Ⅳ类水体,超标倍数年均值分别0.21、0.35、0.37,其他监测项目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均属于轻度污染。彩虹桥断面总氮、总磷、氨氮、CODMn和BOD5含量超过Ⅲ类标准,均在Ⅳ~Ⅴ类范围,属于中度污染。综合分析嘉陵江南充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0.38,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属轻度污染。该评价结果能为嘉陵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