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是评定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路堤、路面的稳定性及运营安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贵州某高速公路工程涉及的高填方路堤,提出采用强夯置换+垫层+加筋+填土预压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路堤变形和沉降监测控制路堤的填土速度,保证路堤的施工质量,为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何凯  薛建新 《安徽建筑》2014,21(6):110-111
鄂尔多斯市沿黄公路是国家一级公路.文章结合沿黄公路建设,对风积沙路堤的填筑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论述,制定了施工工艺流程,并对施工细步进行了阐述.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进行了路堤的填筑施工沉降计算.结果表明,路堤沉降最大值为5.2cm,且随着施工的结束,沉降还会发生部分回弹.  相似文献   

3.
沪蓉西高速公路拓宽软土地基高路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沪蓉西高速公路贺家坪连接线K2+710~K2+890段为软土地基上老路拓宽高路堤.半幅路基为稳定性较好的老路利用,而另半幅路基位于河谷冲击沉积的水田内,上部有3.0~6.5m的淤泥层,路堤最大填筑高度约40m.工后沉降、差异沉降、路堤失稳是本路堤质量控制的关键.介绍施工中采用抛石挤淤、开挖台阶、分层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综合处治措施,并加强稳定性和沉降动态监测.确保了路堤填筑质量和进度,保证了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软基路堤处理主要解决路堤的稳定与沉降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可以模拟软土路堤的变形特性.本文以福建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为依托,在对软土的分布及软土的基本性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软土地基特征点的沉降、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强夯置换+加筋+填土预压处理技术的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和沉降符合要求,适合本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万州五桥机场高填方路堤进行有限元沉降计算和分析.利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结合万州机场高填方路堤填筑顺序,模拟观测点在自重和上部土层填筑后的位移变化情况,即沉降量与填筑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自重应力作用下高填方路堤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填筑层,最大位移发生在路堤顶部边缘处或其附近;除去自身瞬时沉降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比实测值略小,其规律性更强,是对实测结果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以濮卫高速公路K29+633.5断面填砂路堤结构为背景,建立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的桩承砂性路堤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探讨桩承砂性路堤的稳定性及桩体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竖向和水平位移等工作性状。研究表明:天然路堤边坡达到临界状态时,潜在滑动面表现出从坡脚向路堤面延伸的趋势,虽然并未完全贯通,但为满足工后沉降要求,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对路堤下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后,较大减少了路堤整体变形,相比天然地基,路堤竖向最大沉降值在施工各阶段降幅大致为16.10%~24.89%;采用桩体对地基进行加固,并在路基底部采用土工格栅+碎石处理后,路堤的整体安全系数由天然地基时的1.58提高至1.75。  相似文献   

7.
鉴于传统的软土地基超载预压设计未考虑软土的流变特性,无法解释预压中沉降过大、预压期末沉降速率难以稳定等现象,采用弹粘塑性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上路堤的沉降,对不同预压荷载和预压时间下的路堤超载预压效果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对比显示,在软土地基路堤沉降分析中考虑流变是必要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与最小工后沉降相对应的最佳预压荷载量;增加预压时间有利于减小工后沉降,但超过一定范围后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土工格栅模量对加筋软土地基上路堤顶面不均匀沉降、路堤中心沉降、坡脚水平位移三个关键位移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现场观测与有限元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采用不同模量土工格栅加筋后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关键位移.研究了土工格栅模量对路堤关键位移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合理的选择土工格栅的模量可以有效的控制路堤的关键位移.有限元数值试验与现场观测结果一致,其结果可以作为软基加筋路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高69 m黄土路堤沉降资料为研究样本,采用经修正了非匀速填土和非等步长沉降观测时间的GM(1,1)灰色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黄土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预测,与等比级数曲线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认为这两种预测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黄土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且灰色预测模型能较等比级数曲线预测模型更好地反映黄土高路堤不均匀沉降趋势。同时认为,考虑了沉降观测时间非等步长性和路堤填土速度不均匀性的灰色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更符合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趋势,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土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新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堤的工后沉降是在黄土地区修建高标准铁路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实测数据,找出其相应的工后沉降规律将有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在分析了大量的兰武二线铁路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模型。为了检验新模型,运用常用的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分别对相同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分析和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的误差小,与实测数据的吻合较好。新模型为工后沉降的分析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为今后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预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曲线拟合法,推导出恒载下地基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之间的关系式、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之间的关系式,据此建立了等载预压沉降速率标准和工程实用的卸荷时间预报方法。公式表明,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呈正比,工后沉降占剩余沉降的比例不仅与地基固结速率有关,而且与路面设计年限和预压时间有关,但预压时间的影响很小,沉降速率标准是所控制的工后沉降的幂函数。工程实例表明,规范和地方经验沉降速率标准适用于桥头路堤,用于一般路堤和结构物与路堤连接处过于严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7)
以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试验工程为依托,进行了沉降变形观测和路基沉降预测,研究了高速铁路技术条件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和沉降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地基压缩沉降是路堤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基的沉降主要体现在地基处理深度以下的下卧土层的沉降上。采用双曲线法、三点法和Asaoka法曲线拟合法预测路堤的最终沉降量是合理的,剩余沉降量满足铺设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采用CFG桩+柱锤冲扩桩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轻质土在处置公路路堤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封闭道路交通情况下,对路堤进行横向引孔并换填气泡混合轻质土来处治路堤沉降(简称FCB技术);该技术不仅保证道路交通正常通行,避免每天因封闭道路施工而产生的百万计的经济损失;而且减轻了路堤的永久载荷,使地基土超固结比增大,有效地减少路堤的工后剩余沉降.介绍该技术的设计原理,同时以浙江申嘉湖高速公路试验段为依托,简单介绍了施工工艺流程,试验段处治后工后剩余沉降有较大幅减小趋势,工后剩余沉降减小约70%.  相似文献   

14.
荆林立  杨彦奇 《山西建筑》2008,34(8):282-283
针对影响路堤沉降因素很多的现状,选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变换参数计算,主要分析了路堤的地基土变形模量、路堤填土回弹模量、路堤填土容重、路堤填土高度对于高路堤沉降的影响,以促进公路路基变形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扩宽工程日益增多,然而针对海域公路这一特殊工况下道路扩宽的报道及研究尚少。本文以海域公路拓宽为背景,结合数值分析,研究了原有路堤和拓宽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并在原有地基不同固结度条件下的新路堤拼宽变形及稳定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软土浅层,新路堤下土体侧向位移均向外侧,地基土的侧向挤出是导致原有路堤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在拓宽荷载作用下,在新旧路堤结合面及其附近会产生过大的剪应力,同时地基内超静孔压分布表明路堤结合部的稳定性最差;原有地基的固结情况对拼宽路段的工后沉降及边坡稳定影响较大,但当固结度达到95%后其影响降低,建议原有地基固结度达到95%时进行道路拼宽作业。  相似文献   

16.
高路堤堤基沉降在路基施工结束基本可以完成,堤身沉降则在施工结束后缓慢形成,且路堤越高,沉降越大,其对公路运营的影响主要产生于不均匀沉降对路面造成的破坏。在高路堤注浆,可以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和树枝状水泥网脉体,以达到加固软弱地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围绕控制路堤沉降这一高等级公路路堤工程中的关键问题 ,对路堤自重减轻和路堤下软土复合地基加固两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路堤重量减轻技术方面 ,分析了粉煤灰填料路堤重量减轻技术及当前应用与研究状况 ,重点分析了当前新兴的聚苯乙泡沫塑料 EPS超轻质堤料路堤重量减轻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通过对 EPS进行三轴试验 ,深入分析了 EPS的应力 -应变关系特征 ,同时通过 EPS大型块体载荷试验对分析结论进行了宏观验证 ;正确揭示 EPS内在的力学特征对 EPS路堤工程的沉降变形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宁—通一级公路 K 1 0 2 990断面处路堤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对比了 EPS超轻质块体填料、粉煤灰轻质填料、普通土填料及复合地基加固对路堤沉降影响的差异 ,分析了 EPS路堤造价与复合地基加固路堤造价的差异 ,分析了 EPS在土工领域独特而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 EPS节省土地资源的长远社会意义。在路堤下软土复合地基加固技术方面 ,分析了当前高等级公路软基加固中常用的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特别对路基复合地基加固实际工程中极为关心的沉降问题和临界桩长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 ,指出了当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和临界桩长确定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半解析元法在地基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相似文献   

18.
在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特殊地基处理研讨会后,重点对高路堤的沉降,特别是高填方路堤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沉降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机理及沉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桩承式加筋路堤在国内外已开始使用。把单桩处理区域及上部路堤等效为圆桩体,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瞬时加载后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及消散过程,研究了加筋格栅的受力和路堤的沉降特性等,分析了桩长、桩间距及桩托板大小对桩体荷载分担比和路堤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打桩后桩体所受荷载向下传递,地基中的初始最大孔隙水压力出现在桩端以下土层。打穿软土层情况下,路堤的沉降量决定于浅部桩间土的压缩,而未打穿情况下,路堤的沉降量决定于桩端以下软土层的压缩。桩长是控制路堤沉降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桩间距和桩托板尺寸。最后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理论分析及监测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的拓宽建设是高速公路工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杭甬高速公路拓宽为背景,分析了拓宽路堤附加应力对老路堤的影响,基于摩尔–库仑模型,研究了老路堤和拓宽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并与实测结果作了对比。拓宽路堤作用下,新老路堤将产生不均匀沉降,路面产生拉应力。拓宽路堤路面铺设时间应以新老路堤工后差异沉降大小为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