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肾复元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N患者分为治疗组8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洛汀新10mg/d,根据病情使用胰岛素或格列喹酮(糖适平)、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肾复元汤口服。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prot),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能明显减少Uprot,Scr,BUN,UAER水平,两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糖肾复元汤治疗DN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DN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金岩  韩锐  吴娇  杨咏  刘绪凤  田播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14-11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将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显效率达56.25%,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显效率达40.00%,总有效率达70.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FBG、2 h PBG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不同时间点的FBG、2 h 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UAER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6、12个月UAER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cr水平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cr水平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3、6、12个月Scr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好,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卡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及空腹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ER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减少(P〈0.01),BUN、Scr,MAP无明显改变,空腹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卡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不仅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而且能增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健脾、益气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40例,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予低脂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限制钠盐(〈3.0g/d)、蛋白摄入;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及降脂、降压、利尿、抗凝。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益气消肿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ALB、24 h尿量、24 h尿蛋白总量、水肿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cr、BUN、ALB、24 h尿量、24 h尿蛋白总量、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ALB、24 h尿量、24 h尿蛋白总量、水肿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行氟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和9个月检测两组患者UAER、CRP和Scr。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和CR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和CR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UAER和观察组UAER、CRP、Sc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和CR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UAER、CRP、Sc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CRP、Scr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UAER、CRP和Scr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早期DN患者,UAER、CRP和Scr降低更明显,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阳晶晶  温玉洁  胡欣 《河北医学》2013,19(1):139-141
目的:观察螺内酯与ACEI及ARB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贝那普利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加服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UAER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Alb、Scr、BUN、Ccr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螺内酯与ACEI及ARB联合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Ⅲ期102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mg/24h,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缬沙坦80mg~160mg,1次/d,共4周。观察组在应用缬沙坦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4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4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用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前后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陈春 《中外医疗》2014,(3):113-114
目的探讨降糖保肾方结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降糖保肾方。疗程为12周,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24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笔者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分别为43.33%和46.67%;组间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UAER、Scr、BUN、2hP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UAER、Scr、BUN、2hP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UAER、Scr、BUN、2hP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保肾方结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汤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有效率为65.91%,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罗兵  杨胜利 《河北医学》2013,(6):899-901
目的:分析采用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经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采用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氯沙坦治疗。经过4周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综合判断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UAER、BUN、S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明显,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FBG、BUN、Scr下降程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采用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后UAER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糖代谢、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探讨不同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功能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60例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空腹血糖并糖耐量减低(IGR)组、正常对照组,检测CysC、β2MG、UAER、Scr、BU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bA1c、hsCRP等指标,统计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糖尿病前期组β2MG、CysC、HbA1c%、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T组、IGR组β2MG、CysC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FG组HOMA-IR显著高于CON组,P〈0.05;hsCRP与FPG、2hPG、HbA1c%、CysC、β2M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餐后血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值。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1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CHO)、血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TG,CHO下降,P〈0.05;HDL升高,P〈0.05或更低;Cr降低,P〈0.05;UAER明显减少,P〈0.01。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坎地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坎地沙坦4 mg,每日2次,疗程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4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Ab_(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血压、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UAER、Scr、BUN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早期DN,可明显改善DN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益气化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采用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化瘀汤,每日两次。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尿蛋白排泄率(UAER)、全血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8.5%,对照组61.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的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UMBumin,UMB)/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U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有效率为82.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 等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程度更明显;试验组UMB/UCr 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为(6.57±1.38)mmol·L -1和(8.00±1.38)mmol·L -1;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别为(7.67±2.38)mmol·L -1和(8.80±1.45)mmol·L -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4 例)和对照组(33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缬沙坦+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 尿蛋白、血尿氮素(BUN)、血清肌酐(Scr)、血浆白蛋白(ALB)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 水平均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 尿蛋白、BUN、Scr、TG 水平均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弥可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情况,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TCSS)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FBG、2h PG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A1c、FBG、2hPG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秀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62-2263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脂(TC、TG)及24 h尿蛋白定量(TP/24 h)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9)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3月后,对照组(n=37)给予一般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Cr、BUN以及GFR、TP/24 h、TC、TG的变化。结果:对照组Scr、TC、TG、TP/24h较治疗前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和GF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Scr、TC、TG、TP/24h、BUN、GFR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Scr、BUN、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脂水平,升高GFR,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养阴通络汤,每日1剂,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结果:①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完全缓解12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11%。治对照组45例,完全缓解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1.1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2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