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诱骗寡核苷酸(诱骗基因)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雄性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4个时相点(3,7,14,21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取大鼠颈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对照组1(对照基因组)和对照组2(转染试剂组)分别与诱骗基因组相比,球囊损伤后7d可见内膜增生,14d、21d增生更明显(P<0.01)。正常动脉未见PCNA表达,动脉损伤后7d,新生内膜及中膜中PCNA阳性表达达高峰,14d后逐渐下降。诱骗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相比,动脉PCNA表达减少(P<0.01)。诱骗基因组NO含量较两对照组增高,第14d最明显(P<0.01)。结论Egr-1诱骗寡核苷酸可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能升高血中NO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DN)对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后内膜增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Egr-1decoy ODN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应用HE染色,Realtime 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Egr-1、CDK4和PCNA的表达及Egr-1decoy ODN对它们的影响。结果:Egr-1decoy ODN组内膜增生明显减轻,Egr-1、PC-NA和CDK4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gr-1decoy ODN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Egr-1的表达,进而抑制PCNA和CDK4的表达,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把42只普通SD大鼠用随机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球囊损伤组(12只)、替格瑞洛正常剂量组(12只)、替格瑞洛高剂量组(12只)。术后7天、21天取颈总动脉行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病理形态变化,并测量内膜的面积(IA)和中膜的面积(MA)。免疫组化技术测定PDGF、PCNA的表达。结果药物正常剂量和高剂量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7天、21天内膜的面积、内膜/中膜的面积比明显减少(P<0.05)。颈总动脉的PDGF、PC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药物正常剂量组与药物高剂量组比较,7天时药物高剂量组的内膜面积、内膜/中膜的面积比明显减少(P<0.05)。颈总动脉的PDGF、PC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药物高剂量组与正常药物剂量组21天与7天的内膜面积差比较无明显差异。颈总动脉的PDGF、PC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替格瑞洛能够减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程度,其可能机制为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阻断血小板释放PDGF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球囊损伤前期高剂量药物组较正常剂量组抑制内膜增生较为明显,后期高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负载反义miR-146a寡核苷酸(AMO-miR-146a)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观察其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为未损伤组、单纯损伤组、多聚赖氨酸(PLL)组、AMO-miR-146a组、PLL载MPC30-DEA70/AMO-miR-146a复合物(P/M=3:1组和P/M=5:1组),每组10只.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4周后大鼠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q-PCR法检测miR-146a的表达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显示,除未损伤组外,单纯损伤组、PLL组、AMO-miR-146a组、P/M=3:1组、P/M=5:1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新生内膜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中膜面积无明显改变;与单纯损伤组比较,PLL组、AMO-miR-146a组新生内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3:1组和P/M=5:1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M=3:1组和P/M=5:1组miR-146a及目的蛋白PCNA、NFκBp56的表达较未损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PLL组、AMO-miR-146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3:1组和P/M=5:1组组间miR-146a、PCNA、NFκBp5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PLL组、AMO-miR-146a组组间miR-146a、PCNA、NFκBp5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30-DEA70可与AMO-miR-146a络合,借助PLL进入VSMC,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VSMC的miRNA-146a的表达,使PCNA、NFκBp56下调,抑制新生内膜增生,防止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在体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过表达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 1,AN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损伤组、Ad-GFP转染组、Ad-ANT1转染组,每组18只。用携带ANT1的腺病毒载体(Ad-ANT1)或空载体腺病毒载体(Ad-GFP)局部感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7、14、28 d,取大鼠损伤侧颈动脉RT-PCR检测AN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AX和Bcl-2表达,TUNEL法原位检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s凋亡率。结果 Ad-ANT1腺病毒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NT1大量表达,在14 d达到高峰,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球囊损伤组(P<0.01),至28 d时仍有表达。在7、14 d时,Ad-ANT1转染组BAX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血管,但与Ad-GFP转染组和单纯损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14、28 d时,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面积比(IA/MA)小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过表达ANT1可诱导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的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腺病毒载体在体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过表达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 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 1,AN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损伤组、Ad-GFP转染组、Ad-ANT1转染组,每组18只.用携带ANT1的腺病毒载体(Ad-ANT1)或空载体腺病毒载体(Ad-GFP)局部感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7、14、28 d,取大鼠损伤侧颈动脉RT-PCR检测ANT1mRNA表达,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AX和Bcl-2表达,TUNEL法原位检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s凋亡率.结果 Ad-ANT1腺病毒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NT1大量表达,在14 d达到高峰,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球囊损伤组(P<0.01),至28 d时仍有表达.在7、14 d时,Ad-ANT1转染组BAX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血管,但与Ad-GFP转染组和单纯损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14、28 d时,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面积比(IA/MA)小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 腺病毒载体介导过表达ANT1可诱导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的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转染VEGF组、转染PCNA-ASODN组、联合转染VEGF和PCNA-ASODN组(联合转染组)。构建兔的股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模型,以医用生物蛋白胶作为缓释载体,将300μg PCNA-ASODN或VEGF均匀喷布于处理血管段外膜。取损伤处理血管段标本,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血管内膜、中层结构和局部血栓形成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新生内膜内皮细胞及内膜、中膜,计算内膜/中膜(I/M)面积比与厚度比;采用RT-PCR法检测VEGF与PCNA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从蛋白质水平检测VEGF与PCNA的表达。结果联合转染组与其他组相比,其血管内皮较完整、光滑,内膜轻度增生,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外膜无明显变化;I/M面积比与厚度比明显较低(P<0.05);RT-PCR检测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联合转染VEGF和PCNA-ASODN能更有效地抑制球囊损伤术后的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核因子kB ( 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对照组)、损伤组和熊果酸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药物助溶剂1%DMSO,熊果酸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分别在术后7 d、21 d取颈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血管壁形态学变化及PCNA、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损伤组相比,术后21天熊果酸高、低剂量组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均明显减少( P﹤0.05)。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NF-kB、PCNA表达显著增强( P﹤0.05);术后各时间点上熊果酸高、低剂量组较损伤组NF-KB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熊果酸可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及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部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 factor-1,Egr-1)的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s,decoy ODNs)对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后内膜增生及细胞内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Egr-1 decoy ODNs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杂码寡脱氧核苷酸(scrambled decoy ODNs,SCR)组和Egr-1 decoy ODNs组,每组24只.术后3、7、14及21d处死动物,每组6只.应用HE染色、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Egr-1和ICAM-1的表达及Egr-1 decoy ODNs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①内皮损伤后3d内膜增厚不明显,7d内膜开始增厚,14d和21d时内膜明显增厚.②Egr-1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d开始升高,21d时达到顶峰,而I 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术后3d开始升高,7d达高峰,14d时下降.③转染Egr-1 decoyODNs治疗后,在各个时间点内膜增厚程度减轻,Egr-1和ICAM-1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Egr-1 decoy ODNs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Egr-1的表达,进而抑制I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ngⅡ2型受体(AT2R)基因局部电穿孔转染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局部电穿孔方法转染AT2R真核表达载体 (pEGFP-AT2R)或空载体(pEGFP-N2),分别于术后7、14 d和21 d采用HE染色及RT-PCR方法进行AT2R、AngⅡ1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抑制子(TFPI)基因局部转移对兔颈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腺病毒空载组,包载组织因子抑制子(TFPI)基因腺病毒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颈总动脉损伤,术后14天取病变血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明TFPI在转移局部表达成功;病变最明显处取标本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膜增生,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和腔面积的变化,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TFPI基因局部转移后血管内膜面积明显减少,中膜面积不变,血管腔面积增大。结论:TFPI基因局部转移显著抑制颈总动脉损伤处血管内膜的增生,有可能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Egr-1mRNA的10-23脱氧核酶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1mmol/LMgCl2对照组;C组为FuGENE6对照组;D组为FuGENE6介导的ED5转染组;每组再按术后3,7,14和21d,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术后3、7、14、21d各处死每组动物6只,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血管组织Egr-1mRNA水平及蛋白合成情况;HE染色观察损伤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CNA的表达。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D组各时间点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和管腔的狭窄率均显著减小(P<0.01);正常血管组织有微量Egr-1表达,术后Egr-1mRNA和蛋白水平逐渐增高,而D组血管组织E-gr-1mRNA和蛋白水平较B组和C组均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3dPCNA表达开始增加,7d达高峰,14d开始下降,D组血管壁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之间相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D5可能通过抑制Egr-1和PCNA的表达,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体内转染反义Smad3腺病毒载体,研究阻断TGF-β1/Smad3信号途径对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单纯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干预组(损伤后局部保留灌注反义Smad3腺病毒液)、空白对照组(损伤后局部灌注空载腺病毒液);另取6只同周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各组分别在损伤后第1天、3天、1周、2周、1月、3月时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单纯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GF-β1的质量浓度;Real-time PCR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三个损伤组在不同时间点Smad3 mRNA表达和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单纯损伤组各时间点TGF-β1的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第1天、3天、1周、2周、1月时的Smad3 mRNA表达和第1天、2周、3月时的内膜/中膜比值均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单纯损伤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转染反义Smad3可以阻断TGF-β1/Smad3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体内转染反义Smad3腺病毒载体,研究阻断TGF-β1/Smad3信号途径对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单纯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内膜)、干预组(损伤后局部保留灌注反义Smad3腺病毒液)、空白对照组(损伤后局部灌注空载腺病毒液);另取6只同周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各组分别在损伤后第1天、3天、1周、2周、1月、3月时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单纯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GF-β1的质量浓度;Real-timePCR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三个损伤组在不同时间点Smad3mRNA表达和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单纯损伤组各时间点TGF-β1的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第1天、3天、1周、2周、1月时的Smad3mRNA表达和第1天、2周、3月时的内膜/中膜比值均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单纯损伤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转染反义Smad3可以阻断TGF-β1/Smad3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源性给予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转录因子AP-1(fos/jun复合物)表达规律。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生理盐水对照组(R)、改构体治疗组(F)。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 min后2、6、12、24h活杀,取小肠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规律。结果:在正常大鼠,原癌基因c-fos、c-jun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的细胞膜上。缺血和再灌注的初期,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改构体aFGF使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有明显的增强。缺血和再灌注使PCNA的表达增加,在再灌注后6 h达到高峰。F组PCNA的表达较R组相应时间点显著增加(P〈0.05)。结论:转录因子AP-1与PCNA表达一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中起积极作用;改构体aFGF对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27kip1基因在静脉移植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2,3,7,14,28d取材。Verhoeff染色观察各时间点内膜厚度及管壁厚度;RT-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mRNA及蛋白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27ki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术后7d内膜明显增厚,14d内膜增厚达到高峰(P<0.01)。p27kip1蛋白在正常对照血管可见表达,术后3d内无表达,术后7d开始表达,14d明显增高,28d达到高峰(P<0.01)。mRNA的表达于术后7d出现增高,持续表达至28d,其间各时间点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于术后7~14d达到高峰。结论:p27kip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环节之一,其可能成为治疗移植血管狭窄、闭塞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的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decoy ODN)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杂码寡脱氧核苷酸(SCR)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术后3、7、14、21 d处死动物,每组6只。应用HE染色、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Egr-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表达及Egr-1 decoy ODN对它们的影响。结果①内皮损伤后3 d内膜增厚不明显,7 d内膜开始增厚,14、21 d时内膜明显增厚。②Egr-1 mRNA和蛋白水平于术后3 d开始升高,21 d时达到顶峰,而PDGF-BB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于3 d开始升高,14 d时达到顶峰。③转染Egr-1 decoy ODN治疗后,在各个时间点内膜增厚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Egr-1和PDGF-BB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r-1 decoy ODN可能是通过特异性抑制Egr-1的表达,进而抑制PDGF-BB的表达,达到减轻新生内膜厚度、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赵允彪  夏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35-1836,1859,F0003
目的观察大蒜素局部应用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对新生内膜及NF-κB、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左侧颈总动脉不行球囊损伤;对照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给予生理盐水;药物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立即经带孔球囊导管给予大蒜素高(100μg/ml)、中(50μg/m1)、低(25μg/ml)浓度,共3组。每组于术后14d取颈总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新生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内膜面积(IA),及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新生内膜明显增厚,药物组较对照组新生IA及IA/MA显著降低(P〈0.01),但是药物组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未见NF-κB、TNF—α染色阳性细胞,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NF-κB、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大蒜素通过局部短时间应用可以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对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0只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10、20和40GY放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和56天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CNA阳性率、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残余管腔面积。结果:球囊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其凋亡率和PCNA细胞阳性率均在伤后7天达到高峰。各治疗组各时间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PCNA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和中膜增厚.面积增加,残余管腔面积缩小,各治疗组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中膜增厚面积增加和残余管腔面积缩小明显改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结论: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新生内膜过度增生.预防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