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惠民  闫翔  戎健  沈桂林  李钰  刘芳 《重庆医学》2012,41(2):160-16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死因构成,为老年疾病的防治和老干部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06~2009年度体检及住院期间病案资料,采用I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老干部的慢性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受调查离退休老干部患14个系统221种慢性病,其中96.21%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2)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大类为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83.18%)、循环系统疾病(79.0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9.09%)、呼吸系统疾病(24.11%)、消化系统疾病(22.98%);(3)单病种以前列腺增生(72.25%)、高血压(58.16%)、冠心病(40.89%)、脑梗死(35.03%)、糖尿病(25.97%)为主;(4)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31.03%)、循环系统疾病(26.43%)、呼吸系统疾病(14.37%)、消化系统疾病(13.22%)。结论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医疗保健工作,以降低各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141例老年住院患者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连秋  李勇强  刘文伟 《广西医学》2007,29(10):1570-1571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患病情况,探讨老年疾病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制作并发放调查表,要求住院老年患者填写,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1名老年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80.3岁,罹患10类37种疾病,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疾病患者占77.30%;疾病大类患病率为肿瘤2.13%、内分泌、营养及新陈代谢疾病29.79%,神经系统疾病43.97%,循环系统疾病98.58%,呼吸系统疾病9.93%,消化系统疾病26%,骨骼肌肉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14.89%,泌尿生殖器官疾病9.22%;患病率居前5位病种为高血压病(53.19%)、冠心病(40.43%)、糖尿病(28.37%)、脑动脉硬化(19.15%)、脑梗死(17.73%). 结论老年住院患者罹患的疾病类别多、病种多,合并症多,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高,应突出重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疗养员的疾病分布,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疗养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入我院疗养的3260名老年疗养员的临床资料,计算疾病构成比并进行排序。同时计算患病年龄构成比及各年龄段患病病种数。结果疗养员所患疾病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以慢性病为主,前10位疾病构成比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症、骨关节病、恶性肿瘤。结论老年疗养员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病种多,应制定保健措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疾病谱在吉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县(市、区)18~79岁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调查其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复杂加权的方法估计其慢性病的患病率。结果: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1.6%,农村(55.7%)高于城市(48.3%),女性(57.6%)高于男性(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系统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3.5%),消化系统疾病(19.1%),骨骼肌肉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8.1%),泌尿系统疾病(12.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6%);疾病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13.3%)、慢性胃肠炎及溃疡(11.4%)、椎间盘疾病(11.4%)、缺血性心脏病(7.7%)和关节炎(7.0%)。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国内相关调查结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力度,结合慢性病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慢性病管理服务已经基本覆盖老龄化人口,研究中青年居民慢性病流行病学趋势及多病共存的现状将为确定下一步慢性病管理服务重点提供依据。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中青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多病共存情况,为中青年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某社区医院信息系统(HIS)年龄18~50岁患者的诊疗数据,分析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多病共存病种组合。结果 34 720例18~50岁中青年患者中,8 922例(25.70%)有1种慢性病,3 134例(9.03%)有2种慢性病,3 484例(10.03%)有≥3种慢性病,6 618例(19.06%)患者存在多病共存。不同性别、年龄、签约与否社区中青年慢性病多病共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多病共存比例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慢性病多病共存比例越高,签约者高于未签约者(P<0.05)。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关节脊椎疾病、胃十二指肠炎症、功能性肠疾患、脑血管病。2种疾病组合多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脊椎疾病”“胃十二指肠炎症”的两两组合,3种及以上的病种组合多为“肝胆疾病”与其他疾病的组合。结论 上海社区中青年人群的慢性病多病共存情况不容忽视,病种组合明显区别于老年人群,呈现中青年特异性,需要社区家庭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中心城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中心城区老年人主要慢性疾病的基本情况及危险因素,为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7个镇(街道)9个村(居)委60岁及以上的居民2676人。采用健康询问调查及体格检查确认现患慢性疾病。结果慢性病总患病率为75.67%。其中高血压为47.21%,糖尿病为13.82%,心脏病为9.03%,慢性肺部疾病为8.31%,脑卒中为4.52%,恶性肿瘤为2.78%;骨质疏松症及增生性骨关节病为19.20%;白内障为36.50%。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城乡差异,城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郊和郊区。肥胖是慢性病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仍然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应针对人群所在地区采取不同的慢性病干预措施。降低超重肥胖率可能会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海南某高校教工慢性病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科武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67-1168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07~2009年对660名教工进行体检和健康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工中近三年高血压患病率在24.24%左右、脂肪肝为15.90%左右,糖尿病为6.66%左右、、冠心病为2.72%左右、脑卒中为2.12%左右;2007~2009年调查对象中吸烟、饮酒、少或不运动者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不饮酒、运动者(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是影响我校教工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疾病,常吸烟饮酒及缺少运动是造成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以上几种疾病的综合防治及对上述几种危险因素的干预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杨林  曹茜  孙雨丹  贺鹭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45-3849
背景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行为生活方式作为慢性病危险因素中的可控因素,对于慢性病的防控至关重要。目的 初步确定山西省常见慢性病的种类,探讨常见慢性病与居民日常行为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为慢性病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6—9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省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聚类,比较不同生活行为方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结果 共发放问卷3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 496份,有效回收率为92.00%。山西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9.99%(1 398/3 496),其中按照疾病别患病率顺位将高血压〔20.68%(723/3 496)〕、糖尿病〔8.67%(303/3 496)〕、类风湿关节炎〔6.61%(231/3 496)〕、高脂血症〔5.84%(204/3 496)〕确定为常见慢性病。潜在类别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4类: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59.98%(2 097/3 496)〕,吸烟、饮酒组〔19.99%(699/3 496)〕,饮食不健康组〔12.01%(420/3 496)〕及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组〔8.01%(81/3 496)〕。4组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不同(P<0.05);4组居民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西省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应针对不同类别人群的行为生活方式进行差异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天山区840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7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被调查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8.1%;7种慢性病患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59.6%)、冠心病(37.9%)、糖尿病(24.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8%)、脑卒中(4.1%)、恶性肿瘤(1.3%)、哮喘(1.0%);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最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8.5%的老年人患2种慢性病,有19.1%的老年人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等多种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中存在.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同时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较多,老年人存在多种慢性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于  刘培  闫磊  付婷婷  韩令力  赵奇 《实用全科医学》2010,8(8):1026-1027,1029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开展社区健康促进服务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方法本辖区常住人口4950人,本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全部人口中的4740人进行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结果调查4740人中慢性病患病人数为739例,患病率为15.59%。高血压(8.60%)的患病率为最高,其次为糖尿病(2.60%)、慢性支气管炎(2.00%)、冠心病(1.90%)、肿瘤(0.38%)。结论该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以社区为基础,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社区干预,降低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沙头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发生情况,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普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化验检查。结果慢性病总患病率为39.24%,其中高血压16.59%,高血脂14.77%,糖尿病4.55%,肝吸虫病3.46%,关节炎3.45%,人群中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低。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三种最常见的慢性病,要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治疗及控制情况。方法对216例住院的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6例患者中186例(86.11%)不知道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的目标值,192例(88.89%)不知道高血压是个慢性疾病,需长期、终身服药;35例(16.20%)惧怕一旦服用降压药后就会对药物产生依赖;198例(91.67%)不知道高血压的危害性和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治疗及控制情况不佳,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医疗为主转变为“六位一体”综合健康服务,社区原有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病房也转变成了综合病房。了解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确把握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制订疾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浦东新区所有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2015-2017年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第一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这些信息均从“上海市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结果 2015-2017年,浦东新区远郊社区综合病房出院患者共49 352人次,女27 294人次(55.30%),男22 058人次(44.70%);≥80岁者占42.59%(21 019/49 352);系统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0.95%,20 208/49 352)、循环系统疾病(32.46%,16 021/49 352)、消化系统疾病(7.32%,3 611/49 352);前3位系统疾病的月分布显示,呼吸系统疾病1月份出院人次占比最高(13.94%,2 816/20 208)、循环系统疾病3月份占比最高(9.53%,1 527/16 021)、消化系统疾病8月份占比最高(12.21%,441/3 611);单病种排前3位的依次为脑梗死后遗症(12.90%,6 366/49 3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65%,6 244/49 352)、急性支气管炎(9.44%,4 658/49 352);男性单病种首位是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7.75%,3 915/22 058),女性单病种首位是脑梗死后遗症(13.37%,3 649/27 294)。结论 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发病高峰与季节有关;脑梗死、COPD的防控压力较大。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作为诊疗服务的主体,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谱、发病高峰等特点,结合社区实际制订疾病防治策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服务;同时,针对社区高发病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及社区护理人员的健康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方法 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山东省潍坊市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13家。由纳入机构的负责人填写网络问卷,内容包括该机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糖尿病、高血压的筛查、健康档案建立(建档)、随访、健康教育、医务人员管理培训情况。计算不同类型慢性病在各管理环节中的开展机构比例,并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情况与糖尿病、高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27.1%(13/48),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2.1%(1/48)、4.2%(2/48),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4.6%(7/48),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4.6%(7/48)、16.7%(8/48)、0,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2.5%(6/48)、12.5%(6/48)、4.2%(2/48),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开展COPD筛查的机构比例为11.4%(47/413),开展COPD、AS建档的机构比例分别为3.9%(16/413)、3.6%(15/413),开展COPD、AS随访的机构比例分别为6.8%(28/413)、4.1%(17/413),开展COPD、AS、OSAHS健康教育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1.4%(47/413)、10.9%(45/413)、5.8%(24/413),开展COPD、AS、OSAHS医务人员管理培训的机构比例分别为15.3%(63/413)、10.9%(45/413)、3.1%(13/413),亦均低于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管理环节的机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相比,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管理开展范围较小。建议全面开展基层医生专业教育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及肺功能检查,广泛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继续加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政策支持,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小编 多病共存是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共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共病患者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合并感染等情况时,多需要住院治疗。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医疗及出院后健康管理成为老年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为需要了解老年患者共病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闫巍作者等人调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60岁共病住院患者的共病组成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为老年共病患者的医疗工作和健康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年龄≥60岁的非重复住院共病患者761例;男465例,女296例;<80岁患者125例,≥80岁患者636例。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慢性病数量为2~16个,其中31.4%(239/761)的患者患9种慢性病,19.3%(147/761)的患者患11种慢性病,18.0%(137/761)的患者患8种慢性病。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病累及系统数量为2~9个,其中27.9%(212/761)的患者累及5个系统,25.9%(197/761)的患者累及6个系统,12.2%(93/761)的患者累及4个系统。 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74.9%(562/761)患高血压,73.9%(561/761)患高脂血症,66.8%(505/761)患脑梗死,48.1%(366/761)患冠心病,38.1%(290/761)患糖尿病。 不同性别患者神经系统疾病中脑梗死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前列腺增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其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于<80岁患者(P<0.05)。18.7%(142/761)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有系统肿瘤,其中以消化系统肿瘤为主。41.3%(314/761)的患者由于急性感染入院。46.5%(354/761)的患者发生感染(40例为院内获得性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占82.8%(293/354)。≥8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80岁患者(P=0.001)。发生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贫血加重、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受损、胃肠功能紊乱、压疮、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日均费用高于未发生感染患者(P<0.05)。 本文提示 提示1:临床医师在接诊老年共病患者时,不能孤立地诊治某一独立疾病,不能机械地套用针对某一单一疾病制定的指南,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整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提示2:临床医师在老年共病住院患者的诊治中尤其需要关注心脑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 提示3: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4.0%,居第6位。老年人多病共存,住院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衰弱进一步加重,加之多重用药,增加了跌倒风险,严重者可导致骨折,进而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因此,对于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应关注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问题,住院期间加强照护,预防跌倒,防止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示4: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贫血发生率约为1/5。慢性贫血使各个器官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多种危害,如贫血与直立性低血压相关,合并贫血的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再入院及3个月内病死率均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患者的贫血状态,积极寻找病因,纠正贫血。 提示5: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发:生感染的老年共病患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积极抗感染及关注基础疾病以外,还应警惕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关注血红蛋白、清蛋白等指标,注意改善其营养状况。 提示6:呼吁力发展全科医学,培养老年科医师全科理念以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 小结 老年共病患者多数患9种慢性病,慢性病可累及4~6个系统,以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发。老年共病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多种急性并发症,疾病负担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老年患者的医疗工作中,应关注老年多病共存现象,为老年患者实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文章点评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一个自然年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各种慢性病诊断依据、病历资料中的出院诊断、资料真实可靠,可为老年共病研究及制定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共病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第一手数据。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属单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住院患者,病源多来自附近老年居民及国家大机关、部委老干部,且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超过80%,存在选择偏倚,研究结果尚缺乏代表性,今后还需进一步收集多中心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另外,目前部分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聚焦在老年综合征。本研究中共病定义为各系统慢性病,没有包括老年综合征,没有关于老年失能(包括视力下降、耳聋、大小便失禁、便秘、肢体活动障碍、肌少症、衰弱等)情况的数据。当前,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肌少症和衰弱,国内外关于上述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取得一定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就业流动人口主要慢性病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为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按行业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监测点(银川市兴庆区和中卫市中宁县)就业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610例就业流动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3%、4.1%、34.8%、31.3%和13.4%.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地区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回族(P<0.05).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2.3%、83.3%、40.0%;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8.0%、100.0%、58.3%.结论 不同特征就业流动人口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有一定差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有关部门应根据慢性病的患病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就业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提高就业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实施分级诊疗、鼓励居民社区首诊,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是国家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把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强化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政策之一。但社区居民对政府有关分级诊疗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是否愿意社区首诊及其原因,目前尚缺乏相关信息。目的 调研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发现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居民进行有序就医,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市3家核心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简称社区)就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由从事医联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情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情况,社区首诊的选择情况,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与否的原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期望。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回收调查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回收率95.00%。646例居民中男336例(52.01%),女310例(47.99%);年龄:<40岁88例(13.62%),40~65岁264例(40.87%),>65岁294例(45.51%);健康状况:470例(72.76%)有慢性病史(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176例(27.24%)无慢性病史。52.94%(342/646)居民知晓社区首诊,45.51%(294/646)居民选择社区首诊。有慢性病史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及社区首诊选择率均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56.12%,165/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交通方便(39.46%,116/294),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34.69%,102/294)。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社区就诊转至大医院方便,慢性病在社区治疗更连贯,认为自己是小病不用去大医院而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生医疗水平不高、有耽误病情的危险(68.47%,241/352),双向转诊不便捷(64.77%,228/352),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48.01%,169/352)。有慢性病史居民因双向转诊不便捷,社区检查、检验设备不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低于无慢性病史居民,因社区药品不如大医院全而不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病史居民(P<0.0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期望为: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能治好(86.68%,560/646);加大社区首诊的宣传力度(69.66%,450/646);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方便、快捷(65.94%,426/646)。结论 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对社区首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低,应加大社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卫生机构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转诊服务能力,加快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院内科糖尿病住院病人2002年-2008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芸  刘萍  李晶 《中国病案》2009,10(10):9-10
目的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情况,探索慢性病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统计参考资料。方法调取2002年-2008年期间在内科住院26岁~75岁患者有关资料,以出院主要诊断为依据进行整理分析。按照患者的民族,年龄,性别和人院时间不同归类统计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逐年增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P〈0.05)。2.不同民族之间糖尿患病存有差异(P〈O.05)。维族患糖尿病占28.13%高于哈族(10.93%)也高于汉族(26.79%)回族(26.02%)和锡伯族(23.51%)。3.男性患糖尿病高于女性,且P〈0.05。结论新疆伊犁地区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逐年递增,维吾尔族住院人群糖尿病患病高于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