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列车荷载作用下地铁重叠隧道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区间近距离重叠隧道为背景,研究地铁运营期间,列车振动荷载对隧道结构的的影响。首先根据车辆-轮轨模型,确定列车振动荷载。然后采用释放荷载方法模拟地铁的开挖效应,确定初始应力场,并通过对地铁结构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体系的振型和频率,以确定合理的阻尼系数和时间积分步长。最后运用Newmark隐式时间积分法,分别研究在上行动载,下行动载和上下交会动载3种情况下,区间近距离重叠隧道的动力响应,确定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衬砌结构的薄弱部位及其相应的位移和应力。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多处于非线性阶段,在抗震设计中采用荷载效应组合的方式是不合理的。结合反应位移法的研究现状,采用先进行荷载组合、再进行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方法,对目前规范中的反应位移法模型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计算模型与规范中两种反应位移法,以及时程分析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以时程分析法作为基准,改进后的反应位移法计算模型的结果较为精确,稳定性较高,而且计算过程简单直接,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托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隧道工程,对盾构段和明挖段典型断面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盾构段与明挖暗埋段静力荷载为控制工况,其所产生的内力大于地震工况,依据静力作用效果进行结构配筋可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隧道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为加强构造措施,包括设置变形缝、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管片纵缝设置螺栓接头连接、管片环缝采用剪力销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与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小半径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在抗震计算中采用直梁代替弯梁的简化计算,以一座(80+2×120+80)m的小半径连续刚构桥为例,比较了0°、15°、30°、45°、60°、75°、90°七种水平地震输入方向地震荷载工况下的直梁、弯梁模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任意水平方向输入地震动时,构件的地震响应最大值均可能出现,因此可通过改变地震动输入方向来确定地震响应最大值;该曲线桥可以按照直线桥进行抗震设计,但需保证最不利截面的设计强度、提高墩顶梁截面的抗剪强度、加强梁端外侧支座的抗震设计强度并约束主梁的横向位移。在满足上述局部构造设计强度的有效条件下,采用直梁代替弯梁对该桥进行简化抗震设计的方法适用可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结构相互作用原理针对我国首个明挖拱形无柱结构地铁车站———青岛地铁3号线保儿站进行了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反应较静力条件下的弯矩增幅在拱顶处最大,增幅率为42%;拱形结构和同跨度的矩形结构相比,在拱脚和边墙与底板连接处内力和变形都较大,在抗震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加强这些部位的抗震措施;通过时程分析法可以看出在地震动0.1~0.9 s时,达到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地震动引起的地震反应最大,此频率点可以为地下结构反映谱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工程抗震理论中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抗震设计的目标和优化策略、设防标准的确定、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破坏的机理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等效线性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拟建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动应力反应、地震永久变形的规律和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坝顶附近加速度反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抗震工程措施;坝体动应力反应较小;坝体残余变形不大;大坝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满足给定地震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等效线性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拟建金佛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动应力反应、地震永久变形的规律和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坝顶附近加速度反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抗震工程措施;坝体动应力反应较小;坝体残余变形不大;大坝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满足给定地震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建筑结构的三维抗震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了将地下结构平面模型的地震荷载和弹簧约束扩展应用于地下结构空间模型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建议了三维简化计算方法中法向和切向地基弹簧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与三维有限元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三维抗震简化计算方法的提出,可以解决当空间地下建筑结构不能满足平面应变的假定条件时必须采用三维有限元时程分析进行抗震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距离重叠隧道的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ANSYS程序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3种典型的断面进行了计算,探讨了不同开挖顺序和支护方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第2孔隧道开挖对已建的第1孔隧道有较大影响;开挖顺序不同,位移大小及塑性区位置与大小不同,先开挖下洞较为有利;同步支护位移小,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  相似文献   

11.
重点论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桥梁设计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位于营盘线道路扩建项目T梁桥抗震的设计计算为例,分析T型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抗震计算方法,为进行桥梁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浅埋隧道抗震分析的拟静力数值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一种用于浅埋隧道抗震分析的拟静力数值方法,该方法用等效静载反映地震波对围岩与衬砌结构的作用,考虑地震波特点,分别计算体波(P和S波)和面波(R波)的影响,并将计算得出的衬砌反应与静载作用下的隧道衬砌的已有应力迭加视作隧道在地震时最大应力,地震波作用及静载作用的结构位移及应力均采用有限元或其它数值方法计算,提出的方法已在南昆铁路隧道抗震研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边坡地震稳定性完全动力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静力法和动力有限元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拟静力法在分析边坡地震稳定性时无法反映边坡的动力特性,动力有限元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将动力问题转化成静力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边坡的动力响应.与拟静力法和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相比,完全动力分析法在应用强度折减法的基础上考虑了边坡...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可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分析同类问题的有限元算法,研究了预应力大小对预应力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预应力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RP片材预应力度的增加,被加固柱的滞回曲线趋于饱满,滞回环的外包面积增大,延性增加,其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The project of Xiaoxihu Yellow River Bridge in Lanzhou is chosen as partial cable-stayed bridge. To get the shear lag effect and anti-earthquake performance of the actual bridge under various loading conditions, organic glass scaled model was adopted to have an experiment and a theory research at one time. The experiment result is the basically same as the theory calculation which proves the FEA method can well calculate shear lag effect and dynamical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because the bridge is located in a seismic area of 8 degree, an elasto-plastic seismic checking is performed by customized FEA program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生成的地震波,考虑多点激励、行波效应以及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在纵向地震波输入下进行了地震响应研究.分析比较了多点线性一致激励、多点非线性一致激励以及多点非一致激励下主梁、主塔、边墩等控制截面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时程结果,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详细讨论.由于时域分析采用精细逐步积分格式,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7.
Post-tensioned concrete rocking walls might be used to avoid severe seismic damage at the base of structural walls, decrease residual drift, and lessen post-earthquake repair costs. The prediction of load-induced damage to the rocking wall resulting from seismic loading can provide an extremely valuable tool to evaluate the status and safety of structural concrete walls following earthquakes. In this study, the behavior and the damage state of monolithic, self-centering, rocking walls, as a new type of concrete rocking wall, are investigated. The nonlinear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wall is first modeled numerically, and subsequently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used to generate the local damage index. The results from the damage index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e full-scale test results, confirming the v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ly based damage index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eismically induced damage in concrete walls. Moreover, the estimated damage can be utilized a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cale to assess the status of the wall following seismic loading events. Finally, an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repair cost based on the predicted damage state for the studied structural syste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格宾网筋土作用特性,利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加筋格宾挡墙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它在地震荷载下的破坏现象及其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并找出其在地震荷载下的最不利部位,提出了加强措施;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人工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了振动台试验及相同尺寸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加筋格宾挡墙的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同程度损伤,探讨了更为准确、实用的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为例,采用抗震损伤指标标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等级,将结构损伤状态分级化;考虑抗震设防区实际地震烈度的发生概率,引入概率烈度来改进传统的可靠度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概率烈度的结构抗震损伤可靠性分析方法。实现结构抗震损伤状态及其概率的分级量化评价,为进一步结构抗震研究及抗震风险评估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的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进行了单跨两层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 考察结构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塑性铰出现的位置、顺序及塑性发展程度,研究其破坏机制和破坏模式. 研究结构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强度和刚度退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对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试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轴压比、钢材屈服强度及静力弹塑性分析水平侧向力加载模式等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结果表明: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试件呈梁铰破坏形态,并具有承载能力高、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强的特点. 试件平均峰值荷载较屈服荷载提高了1.68倍;顶层和底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30和1/27,分别超过了规范规定限值的66.7%和85.2%. 延性系数分别超出了规定限值的58.5%和60.0%;轴压比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 当轴压比大于0.6时,结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明显降低;水平侧向力加载模式对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大. 均匀加载模式下结构承载能力最大,顶点加载模式下最小,倒三角形加载模式居于二者之间. 研究成果可为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