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前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规格大于0.3mm,该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以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把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  相似文献   

2.
青鱼胚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奕佐 《水产学报》1964,1(1):39-59
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动,往往决定于仔鱼和幼鱼的成活率,因此,研究经济鱼类仔鱼和幼鱼的形态-生态特点,即鱼类在胚后发育时期中与环境(主要是营养条件)的相互关系,无论对掌握鱼类生长生物学和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在渔业生产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鱼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发育过程特征,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鳔一室期、卵黄消失期、尾鳍分化期、背鳍分化期、鳔二室期、背鳍形成期、臀鳍形成期、腹鳍形成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在水温23.0~29.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全长为(2.760±0.002)mm。孵出后3天,巡游模式建立,仔鱼开口摄食;5天仔鱼卵黄耗尽,完全依赖外源营养;9天尾鳍开始分化,12天尾脊索上弯;15~18天,背鳍褶突起明显,鳍条原基出现;18天第二鳔室出现,肌节开始向“W”过渡;臀鳍与背鳍分化;33天,20%的仔鱼可观察到腹鳍条;45天,57.1%仔鱼身体长出鳞片;50~55天,体全长(15.62±1.65)mm,腹膜闭合,身体透明特点消失,进入幼鱼期。77天,部分性成熟较早的个体开始进行繁殖。同时文中讨论了唐鱼胚后发育特点及其保护生物学  相似文献   

4.
大鲵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1-1993年催产孵化获得的大鲵的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幼体出膜11天后肝脏形成;出膜19天后,胃肠、肾脏形成;出膜26天后,食道与肛门相通,并且肺泡形成;出膜360天后完全变态。大统幼体的外部形态,特别是前、后肢的形成与青蛙、东方蝾螈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幼体前、后肢的发育,以及指、趾的形成过程,把大鲵胚后发育分为10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血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心基层表动期和孵出期;胚后发育则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17~19℃时,施氏鲟胚胎发育历时95~104h,总积温需用1710~1872℃.h。  相似文献   

6.
白鲫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显微解剖、肉眼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5.5—260.0mm白鲫标本430余尾,描述了口径、鳃耙、侧突起、腭褶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白鲫的摄食方式和摄食机能,滤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的转化,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白鲫苗种和饲养食用鱼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厚颌鲂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文静 《水产学报》2005,29(6):729-736
以人工繁殖所得的仔鱼为材料,观察了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对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16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78±1.12)mm,肌节数43对。孵出后115.5h卵黄吸尽,仔鱼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营养,进入晚期仔鱼阶段,此时仔鱼全长(7.11±0.90)mm。发育至47d时开始出现鳞片,标志着进入了幼鱼阶段,此时全长(19.75±3.71)mm。在22.2~25.0℃条件下经过68d的发育,全长(31.82±3.87)mm的鱼苗,鳞片出齐,基本具备成鱼特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孵出期的生长速度最大;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45%左右;体长/体高比值逐渐减小,并逐渐与成鱼的比例接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繁育的松江鲈子一代为亲本,人工授精,在水温6℃、盐度32的条件下人工脱黏孵化,观察了胚胎发育。结果显示:松江鲈受精卵经过7 h进入卵裂期,经过2 d发育至囊胚期,5 d进入原肠期,经过9 d发育至眼囊期,17 d出现围心腔,22 d时肌节形成,29 d时体色素开始沉积,30~35 d孵出。在水温11.37℃~16.88℃、盐度32的条件下进行仔稚鱼培育。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98 mm,出膜后4 d卵黄囊完全吸收,出膜后28 d背鳍、腹鳍、胸鳍和尾鳍发育完全,体表黑色素沉积增加,进入稚鱼期,出膜后55 d身体不透明,进入幼鱼期。结果显示,由于水温等环境因素的原因,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光镜的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6.0-223.0mm尼罗罗非鱼标本278尾,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咽齿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量性胚后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尼罗罗非鱼的摄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规格和食物组成的转变,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尼罗罗非鱼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  相似文献   

10.
在直径2m的圆形玻璃钢槽内,水深0.3m,弱光,水温6~16℃下,详细观察了江鳕(Lota lota Linnaeus)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依形态发育,将出膜后的江鳕发育分为两个阶段(仔鱼期和稚鱼期)11个发育期。仔鱼期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历时62d;卵黄囊期仔鱼由单独依靠内源营养至混合营养过程,包括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鳃弧期、鳔形成期和腹鳍形成期,历时31d;后期仔鱼从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营养到各鳍基本形成为止,包括卵黄消失期、尾鳍形成期、背鳍分化期和臀鳍形成期,历时31d。稚鱼期包括鳞片出现期和鳞片形成期,历时5d。卵黄囊期仔鱼生长发育缓慢,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生长发育较快。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导了利用青鱼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醣、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含量脂肪对青鱼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马面鲀鱼油。试验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为3-8%,最佳含量为6.5%。两批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对鱼体肌肉和肝脏生化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肝脏蛋白酶活性低于肠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鳜鱼最高,其余依次为青鱼、鲤、鲢、草鱼、鲫。鳜鱼、鲢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而青鱼、鲤、草鱼的则由前肠向后肠递增;鲫则中肠活性最低。六种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因鱼而异。青鱼、鳜鱼、鲤、鲢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低于肠脂肪酶活性(P<0.01);而草鱼和鲫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与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六种鱼肝脏中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鳜鱼>鲢>鲫>草鱼>青鱼>鲤;肠脂肪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鲢>青鱼>鲤>草鱼>鲫。脂肪酶活性与鱼类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组织间淀粉酶活性存在差异。鳜鱼的肝脏和肠均有较高淀粉酶活性,青鱼和鲫肝脏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的;草鱼、鲤和鲢肝脏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肠中的,但差异不显著。六种鱼中鳜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五种无胃鱼,它们的淀粉酶活性顺序依次为鳜鱼>鲢>鲤>草鱼>青鱼>鲫;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鲫>鲤>青鱼>鲢>草鱼。  相似文献   

13.
青鱼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饲料蛋白源,配以豆油、糊精和纤维素粉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混合剂组成精制试验饲料。将其调制成五个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分别包括五个能量级,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鱼种为试验对象,经过60天的喂养试验,用净增率、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等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饲料能量蛋白比(即C/P值)为9.1千卡/克蛋白;每公斤饲料的总能量为3185~3640千卡是最为适宜的。上述这些数据是制定应用饲料配方的主要理论依据。试验还发现,青鱼鱼种对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利用能力;试验证明: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节约饲料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RAPD技术分析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亲本的基因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40个随机引物对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黑龙江野鲤三个品系鱼进行RAPD反应,共扩增出366条带,获得多态性的DNA片段60条。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变异指数分别为0.77和0.90。说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基因组与其亲本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较荷包红鲤具有更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金鱼胚胎发育时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元  李延龄 《水产学报》1986,10(3):315-324
本研究以虎头金鱼的胚胎为材料,依常规制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金鱼胚胎在16细胞期时开始出现不均等的卵裂。胚胎发育到心跳期时,金鱼的双尾鳍开始分化。胸鳍芽是在循环期后才出现的。在孵化期时,口已开,位于腹面。下颌形成期,口转向端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