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中的亚文化现象更加繁盛。大学生亚文化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尽管这种文化具有叛逆性和边缘性特征,但与此同时,它也激发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一般不与主流文化形成抵触和对抗,但它仍然有可能对主流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的各种表现,并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修辞反映了其有别于官方、媒体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特质,具有亚文化中最原初的抵抗特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客观的关注这一文化现象,剖析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欣 《东南传播》2014,(8):63-65
青年亚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影响着大学生日益丰富的思想阵地,近年来,网络传播在兴起更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有效的传播平台。如何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使大学生正确感知和接受青年亚文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工作应重视和势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媒介使用为民众提供重要的公共参与平台,但意见表达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采取怎样的新媒体框架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却少有学者做系统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中青年学生如何组装好一系列"框架"的多米诺骨牌,进而借助互联网集聚外围力量进行表达?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对青年学生意见表达进行框架引导?这是本研究要攻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体时代激烈的媒介竞争,报纸的存亡问题引发了学界和业界日渐高涨的讨论声浪,有人认为它已垂垂老矣,即将寿终正寝,甚至对其进行了"死亡预测";有人认为尽管它已至"暮年",却"壮心"犹存,可借助与新媒体的"联姻"走向蜕变新生之路。①本文正是基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之下,就传统报纸副刊的传播方式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就此提出构建"对话式"副刊传播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谢书楠  李汶静 《传媒》2022,(15):82-84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对青年学生的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新阵地。本文基于时度效三个维度,立足传播的“时效性”“时机性”“时代性”,注重传播的“高度”“尺度”“力度”,追求传播的“效率”“效能”,形成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曹海涛 《今传媒》2016,(2):18-19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时代日渐式微,存在认知困境、实践困境与传承困境.新媒体由于其丰富生动性、虚实转化性和拓展创新性,在孝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优势,因此,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传播与宣传教育能够破解三大困境、实现孝文化在新的传播时代的嬗变,并且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菁菁 《东南传播》2020,(12):123-124
网络技术分布式、节点化、平台化的特征正在导致受众地位的崛起。随着电视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在强调内容的同时更关注用户的心理需求与个人满足,传统模式的电视剧营销传播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电视剧市场,需要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凌艺婷 《今传媒》2013,(5):51-54
对于青年亚文化的分析在西方社会较多,在中国还属于前沿研究领域。为加深对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关系的宏观研究,选取兼具流行性与复杂性的《全美超模大赛》电视选秀节目进行分析,向受众展示符号及其背后的亚文化现象。目的在于借助青年人中火热的《全美超模大赛》模特电视选秀节目,从传播学视角,以跨学科的分析方法,探索电视选秀流行热潮下,青年受众群被亚文化影响的传播过程,提出考虑地域性差异与受众反馈的跨国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守明 《东南传播》2015,(12):28-30
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青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台传播作为两岸在特殊历史形势下存在的一种特殊传播,受两岸双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需求导向等差异的影响,传播效果一直不尽如意。而台湾现阶段20岁到40岁的青年人将成为未来各阶层中坚力量,对台传播如何争取这一广大受众群体,提升传播有效性,从而完成对台广播服务祖国统一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阶段台湾青年心理特征、社会价值分析入手,进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结合作者所在的广播电台及对台广播采访的实例,提出实现对台青年传播有效性的四个重要手段,形成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试图以洛阳为案例,梳理步入新媒体环境后不同媒介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在传播方式策略方面的变迁,分析其采用了何种策略去实现更好地建设、传播城市形象。本文分别探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获得更好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董雪 《新闻世界》2012,(4):88-89
科学传播历史悠久,但就我国而言,科学传播的范围、程度还远远不够,传统媒体受制于多种因素,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有可能使科学传播的困境有所改观。文章以科学松鼠会为例,依照拉斯韦尔所提出的"5W模式",对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试图对未来的科学传播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已成为以青年群体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并成为民族文化新的传播方式。本文以傣族文化为例,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傣族文化传播的现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许萍 《新闻通讯》2014,(9):28-29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着重研究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丹 《东南传播》2012,(3):28-30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传播从受众时代转变成微众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网络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同时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借助于传播学的相关内容,深入分析微时代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澜婧 《东南传播》2017,(12):138-139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企业对品牌进行构建时要结合多种传媒、多种渠道,以保证品牌生力的强盛不衰。文章以新媒体时代网龙网络公司品牌传播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实现品牌营销广泛传播的几点策略和启示,以期为现代企业品牌建设探索一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界》2013,(20):42-45
本文从互联网的特性出发,分析互联网对耽美文化的影响,并由此管窥互联网的使用对青年亚文化的利弊:一方面耽美文化在互联网交互、即时、匿名、多媒体化、准入门槛低、传受一体化等特征中,得到催生与推广;另一方面,互联网又因自身的碎片化、浅层化、娱乐化、消费化的特征,使得耽美文化出现为消费文化瓦解与收编的倾向,其抗争的文化内涵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大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起"锦鲤祈愿"文化,具有鲜明的亚文化风格。本文通过调查,浅析大学生"锦鲤祈愿"行为出现及传播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引导建议,以促进大学生亚文化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