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阳 《今日辽宁》2013,(1):76-77
去过义县的朋友肯定都去过奉国寺,奉国寺可以说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寺庙.佛教、绘画、雕塑、考古、建筑等众多科学艺术门类在奉国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让不同的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部百科全书其实还藏着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大雄宝殿的"七佛之谜". 奉国寺又叫"大佛寺"或"七佛寺",之所以获得这两个别称,是因为在奉国寺的大雄宝殿里有七尊巨大的佛像.当地人有一句顺口溜形容这七尊佛像之大:"手掌一摊像盘磨,四个人坐上打扑克".一般来说,大雄宝殿都供奉三世佛或三身佛.三世佛指的是左边的药师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右边的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2.
灵感,按照古希腊人的最初理解是指神的灵气,即诗人在创作时吸入了诗神的灵气,才使作品具有超凡的魅力。在早期希腊人看来,雕塑、建筑与诗、音乐有所不同。雕塑家和建筑家都是艺匠,他们所从事的雕塑和建筑活动,纯粹是人的活动,他们以明确的数量关系使作品达到均衡相称;而诗人和音乐家则是从神祗那里吸入了灵感之气,形成了由神附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使宇宙秩序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诗和音乐既不是原料意义上的技艺生产,也不是一般规范化的制作,它们是作家求助于阿波罗神和缪斯女神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  相似文献   

3.
浅论“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空间"是多元存在的,其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学空间.媒体所营造的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是由作者、编辑出版者、读者共同参与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公共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争鸣,媒体改变了作者的创造状态.在新文学的传播中,这一空间改变了读者的审美趣味,消费习惯,这又反过来影响着报刊风格,及审美趋向.本文试图理清"公共空间"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契合之处,对文学公共空间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雨田 《今日辽宁》2003,(5):34-35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先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奇迹.长城,上下跨越二千年,纵横又岂止万里!在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魂,长城是神,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外国人的眼中,长城是"人类的双手所曾创造的最奇伟的作品".在艺术家的眼中,长城又是一个巨大的美的存在.他们在长城上找到了雕塑、绘画和音乐的灵感.随着时空的转换,长城正成为讴歌和平、友谊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2009年的青岛注定要"春起潮涌".先是3月31日,在各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青岛雕塑家协会正式成立了,青岛本土的100多位雕塑家齐聚堂,尽显青岛的"雕塑力量";再就是5月16日到21日青岛首届"春潮--当代雕塑艺术展"将拉开帷幕,在青岛美丽的东海岸,一场人与自然,雕琢与天成、城市与艺术的又艺大片即将上映.  相似文献   

6.
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世界级的非遗,在三百多种华夏戏剧中,京剧是举世公认的最璀璨的明珠。有人说,"三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一个转身,就是百年芳华。"京剧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京剧舞台艺术体现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唱腔、每一个身段都能流露出艺术的无限魅力,并将其融入生活之中。春节期间,6台大戏11场演出,在四方、李沧两  相似文献   

7.
正青岛乐都音乐谷曾经"蜗居"即墨东部一隅,如今已是声名日隆,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草木浸染、碧波荡漾,乐声朗朗、歌声悠扬。博兰斯勒大剧院、"八音盒"乐工坊、乐都城、"音乐之眼"露天舞台、音乐博物馆、音乐喷泉等音乐元素"大珠小珠落玉盘",文化盛事频繁登场,国内外名家在此汇聚,一个"文化青岛"新地标正在崛起。"重量级"文化活动频至最近一段时间,位于即墨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的青岛乐都音乐谷甚是热闹: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展演、非遗公开课、中国传统乐器制作、翟翊黑胶唱片展、音乐大  相似文献   

8.
贺中 《青岛画报》2012,(3):76-77
2月22日—3月4日,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帆影重重、蔚为壮观,10艘68英尺的大帆船停靠在岸边,宽大的船身上绘着不同国家的名字和象征图案,高高的桅杆伫立在蓝天碧海间,工作艇、游艇、OP级帆船等环绕周围,成"群星捧月"之势。火红的"五月的风"雕塑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另一面环抱着这一湾碧海帆影,自成一幅"帆船之都"的秀丽画卷。  相似文献   

9.
于丽  于风亮 《青岛画报》2007,(12):80-83
欧洲的广场永远热热闹闹.鸽子、雕塑、游人是不变的主角.有时,雕塑会突然"活"起来--动一下手指、甩甩小腿,不禁让人大吃一惊--这就是行为艺术,叫作"真人雕塑",与人体彩绘触类相通,在国外已经流行许多年了.  相似文献   

10.
《青岛画报》2012,(7):18-19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名字感动着我们,人们在他们的职业前冠以"最美"二字,以表达心中的敬意.无数人把祝福送进"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的病房,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无数人在网上浏览"最美司机"吴斌惊魂动魄的76秒视频,不经意间潸然泪下;无数人为"最美路人"周冲用爱"托举"险些坠楼的小女孩,青岛的小伙张鹏只身跳海救人的善举,感到感动、温暖、激励人心,他们托举着一种向善的力量,掀起了一股向善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