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高泌乳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育龄期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免疫法检测泌乳素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和非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为(25.24±14.23)ng/ml,对照组为(24.12±14.01)ng/ml,观察组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为14.00%,两组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高泌乳素血症患者(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高泌乳素血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泌乳素血症并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其在育龄期女性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廿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8.3,95%CI1.2~7.7,P=0.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控制尿酸合成的限速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进一步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测定261例经腹部超声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19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等实验室指标及人体学指标。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亚组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中,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水平与代谢考量指数、肝脏损伤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且随着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多,其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血清黄嘌呤氧化还原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方法:收集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同时收集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5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生殖激素、血糖血脂代谢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BMI、WHR、FINS、HOMA-IR、TC、TG、T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WHR、TG、HOMA-IR可能是导致PCOS患者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NAFLD的PCOS患者多伴有肥胖、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及T水平偏高,该类PCOS患者需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长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24-3825,3827
目的 探讨内脂素水平变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某院检查确诊的1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组),其中肥胖组52例及非肥胖组76例,随机选取门诊同期体检妇女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ER)、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内脂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 PCOS组BMI、WER、LH、T、FINS、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PCOS组内脂素水平(32.27±16.62) ng/ml,对照组(18.83±12.21) ng/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BMI、FINS、HOMA-IR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患者,肥胖组内脂素水平(34.86±17.14) ng/ml,非肥胖组(27.76±12.27)ng/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并且在肥胖患者中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脂汤内服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临床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脂必妥胶囊,治疗组采用降脂汤内服结合耳穴埋籽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及肝脏B超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脂汤内服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与穴位贴敷应用于痰湿阻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宝安区中医院肝病科住院部2021年7~12月收治的100例符合痰湿阻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患者并自愿参加此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表化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及护理、中医情志护理方案一致,试验组加入任脉隔物灸后采用穴位敷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及依从性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8.00%,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6.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湿阻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穴位敷贴并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取得更为理想的干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患者卵巢颗粒细胞IGF-1R m R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静宁县人民医院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促排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经周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相应方法干预后血清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卵泡雌激素(LH/FSH)和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测定取卵日卵巢颗粒细胞IGF-1R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升高,T、LH/FSH和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IGF-1R m 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8,P=0.000)。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症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可以提高IGF-1R m RNA的表达水平,促进卵泡发育,调节机体的黄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钙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将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和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只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2个月后观察肝功能、血脂的变化.结果 2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升高.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2组肝功能相比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聚集情况及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依据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16例,以GGT或ALT〈50U/L者为观察组,以GGT或ALT≥50U/L且≤200U/L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GGT、ALT、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及腰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均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与腰围、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呈正相关,ALT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GGT、ALT与腰围、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紊乱相关,其中GGT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的产科结局,分析影响其产科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妊娠期合并症、激素水平等)及产科结局,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产科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1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52例,发生率为34.90%,其中自然流产34例、早产9例、低出生体重6例、新生儿窒息3例。体重指数、腰臀比、妊娠期糖尿病、睾酮≥45μg/L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不孕年限、妊娠期高血压、促性腺激素使用总量及黄体生成素5μg/L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产科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其危险因素监测评估,以便及时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31-632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C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总睾酮、黄体生成素均降低,观察组的体重指数、总睾酮、黄体生成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排卵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结合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肥胖,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sane》2014,(6)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脂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抽选46例PCOS患者,另外同时选取15例月经周期正常者作为对照组;PCOS患者按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两组,A组BMI20kg/m~2,B组BMI≤20kg/m~2。测定各位患者的性激素、胰岛素及血脂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身高、体重、腹围及腰围,计算其BMI及腰/臀比值。对测得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6例PCOS患者中,原发月经稀发为28例,继发月经稀发为18例,伴不孕症13例,占28.26%。腰围≥80cm的有17例,占36.96%。腰围≥85cm的有7例,占15.22%;腰/臀围≥0.8的有35例,占76.09%,≥0.85的有11例,占23.91%。不同BMI组PCOS患者的睾酮、腰/臀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3.97、2.02,均P0.05)。PCOS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睾酮和胰岛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4.92、3.13,均P0.01);而卵泡刺激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1)。结论 PCOS患者存在明显的内分泌激素及脂代谢紊乱,尤其以肥胖型PCOS患者更为严重,其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对其治疗的方案及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2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腰臀比、体重指数、月经及卵巢改善情况、排卵率以及妊娠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腰臀比、体重指数[(0.77±0.08)、(23.97±1.05)kg/m~2]较对照组[(0.86±0.07)、(25.88±1.46)kg/m~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月经及卵巢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86.73%、77.88%]高于对照组[62.83%、5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能降低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腰臀比、体重指数,改善月经及卵巢情况,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体检人群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成人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结合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及饮酒史,做出脂肪性肝病诊断.结果687人中脂肪性肝病检出率为28.7%.男性的检出率为34.6%,其中<45岁组34.2%,45~60岁组37.0%,>60岁组34.4%;女性的检出率为19.5%,其中<45岁组10.8%,45~60岁组39.7%,>60岁组30.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73.6%,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16.2%,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混合型占10.2%.结论成都地区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出率较高,与其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妇女血清内皮素-1、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比,分析两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分组中的水平,以期将其作为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风险的指标.方法 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同时选择65例同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记录一般资料,检测血清内皮素-1、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相关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Ferriman-Gallwey评分及痤疮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8.38、7.16、5.58、10.17、11.10、14.40、8.64,均P<0.01);②多囊卵巢综合征组的血清内皮素-1、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20、7.68,均P<0.01);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肥胖组血清内皮素-1水平较非肥胖组显著升高(t=18.81,P<0.01),而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胰岛素抵抗组血清内皮素-1、C反应蛋白水平较非胰岛素抵抗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12.66、7.71,均P<0.01).结论 内皮素-1、C反应蛋白可能影响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影响其预后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故该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内皮素-1、C反应蛋白水平及糖代谢情况,对伴胰岛素抵抗和/或肥胖者更应密切关注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杨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25-582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达英-35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排卵率、卵泡黄素化率、性激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及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黄素化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糖脂代谢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而观察组患者糖脂代谢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糖脂代谢,提高排卵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假性黑棘皮病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后的内分泌、糖及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对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假性黑棘皮病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月经、皮损的改变。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除了胰岛素敏感指数量增高外,其他监测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前后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0例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36例(90%)月经情况和排卵功能得到改善,其中4例获得妊娠,所有患者的黑棘皮病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胰岛素抵抗及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假性黑棘皮病的发生有关,罗格列酮有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的作用,提高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是目前治疗代谢紊乱综合征又一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2例中肥胖型42例作为观察对象(肥胖组),非肥胖型50例(非肥胖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组)均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的内分泌代谢指标并观察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预后。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空腹胰岛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明显降低,与健康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肥胖型患者更为严重(P<0.05);盐酸吡格列酮口服治疗3个月后以上各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更为严重,临床针对性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高脂血症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34例,口服安慰剂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血脂,并超声随访.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12/34)(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防治高脂血症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