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一509C/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病理性瘢痕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反向点杂交、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155例病理性瘢痕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的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4.676,P=0.031).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T、T/T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63和1.376;P值分别为0.382和0.241),而病理性瘢痕患者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493,P=O.019).提示c/c基因型者患病理性瘢痕的风险性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者(OR=2.041,95%CI:1.116~3.73).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易感性和肾小管间质损伤(TID)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 检测98例PNS患者和128名健康对照者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位点的基因型, 并根据肾活检病理TID程度分级分组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TGF-β1水平。同时测尿蛋白量(24 h)、Scr、BUN、血压等。 结果 (1)PNS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均能检测出T、C两种TGF-β1等位基因,存在TT型、TC型、CC型3种基因型。(2)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PNS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 TID轻度组、重度组TGF-β1基因-509C/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TID重度组患者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TID轻度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 < 0.01),而TID轻度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ID重度、轻度组及健康对照组TGF-β1血清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NS组TT基因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型患者,且与CC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PNS的发病无关,但其T等位基因可能是PNS患者TID的重要遗传因素。血清TGF-β1水平升高和TID程度与TT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肉瘤的相关关系,寻找影响骨肉瘤发病的遗传因子,为临床早期发现骨肉瘤发病的高危人群并早期诊断骨肉瘤这个难题探索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本院骨科骨肉瘤患者42例,男27例,女15例和从本院健康查体中心获得的10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GF-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组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差异的检验;统计结果行X列表的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与骨肉瘤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骨肉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TGF-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在骨肉瘤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101),但TT基因型与TC+CC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35),表明在骨肉瘤组TT型患者多(占42.86%,高于对照组25%),证明TT基因型会减少TGF-β1基因的表达,使早期TGF-β1的抑制肿瘤作用减弱。[结论]TGF-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中,TT基因型是影响骨肉瘤发病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OL9A2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25例中国汉族DDD患者(DDD+)与126例中国汉族非DDD受访者(DDD-),用SNP分型系统-SNPstream UIT(Cenotyping System)对所有样本的所选SNP位点行基因型鉴定.对检测数据分别行拟和优度x2检验、基于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 共筛查SNPl(rs12722877)、SNP2(rs3737820)、SNP3(rs209914)和SNP4(rs6676013)4个位点.病例组中和对照组中,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SNP1C=228(91%)/22(9%)、SNP1G=235(93%)/17(7%),SNP2A=214(86%)/36(14%)、SNP2T=223(89%)/27(11%),SNP3A=237(95%)/13(5%)、SNP3C=238(94%)/14(6%),SNP4C=30(12%)/220(88%)、SNP4T=26(10%)/22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9A2基因可能不是决定中国汉族人群腰椎DDD的主要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L9A2 gene polymorphism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DDD)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5 DDD patients (58 males and 67 femals, aged 51.8 + 10. 6), and 126 controls matched in sex and age (64 males,62 femals, aged 45.7 + 8. 2) were recruited in the case-control study. Peripheral blood was collected for DNA isolation. Results Based on NCBI Genebank, correspond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1 ( rs12722877), SNP2 ( rs3737820), SNP3 (rs209914) and SNP4 (rs6676013) were identified.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was analyzed in both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Genotying of all selected SNPs was done by SNPstream technology.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enotyepes and SNPs was conducted.Reslults NPI (rs12722877), SNP2 (rs3737820), SNP3 (rs209914) and SNP4 (rs6676013) were genttyped, and the polymorphisms distributed in line with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in case and contral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ele frequency of SNP1C, SNPIG, SNP2A, SNP2T,SNP3A, SNP3C, SNP4C and SNP4T between case group (91%, 93%, 86%, 89%, 95%, 94%, 12%,and 10%, respectively) and control group (9%, 7%, 14%, 11%, 5%, 6%, 88%, and 90%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SNP was found between c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o (all P>0.05). Conclusion COL9A2 gene may not be associated with lumbar DDD in ChineseH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已成为脊柱外科临床上常见疾病,其退变的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椎间盘退变的易感基因已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椎间盘生长合成类基因、椎间盘结构基因、代谢基因及骨质疏松相关的基因。各基因引发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可能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显示,对于靶基因的干预可改善退变椎间盘。然而在研究易感基因的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与缺陷,克服这些困难将是未来研究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方向。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椎间盘退变的实验对象选择、研究方法、易感基因及其导致疾病的可能机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成人颈椎间盘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其受体在成人颈椎间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对照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下组,40~60岁组,60岁以上组,同时采用Chistina椎间盘MRI退变分级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退变分级,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椎间盘中的TGF-β及其受体,观察各分组、分级中TGF-β及其受体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TGF-β及其受体大量存在于40岁以下患者间盘纤维环纤维软骨细胞中,髓核的脊索样细胞中染色较弱。随着年龄成长,逐渐减少。60岁以上患者间盘中,TGF-β及其受体几乎消失。MRI退变分级为Ⅰ~Ⅱ级的椎间盘TGF-β及受体阳性率高,Ⅲ级以上开始明显减弱。结论:TGF-β及其受体在成人颈椎间盘中的分布与患者年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关。其含量减少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对椎间盘细胞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陈岩  胡有谷  吕振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703-706,I03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椎间盘细胞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对人胚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mRNA的调节作用,其中TGF-β1浓度分别为0ng/ml、1ng/ml和10ng/ml;采用VIDAS软件计算杂交涂片中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胶原mRNA相对定量。结果 (1)原代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TGF-β1浓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1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之一,因此,对TGF—β1基因多态性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慢性肾脏疾病的分子机制和个体发生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同时可为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椎间盘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软骨终板Ⅱ型胶原的影响,以探讨局部注射 TGF-β1 对防治软骨终板退变的作用.[方法]选用 6 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46只,雌雄不限,体重为(2.5±0.2)kg,随机分为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18 只,预防组 18 只,治疗组 10 只.所有实验动物均通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骶棘肌、切断 L5.6、L6.7棘上、棘间韧带、两侧关节突关节囊及关节后外 1/2 造成 L5.6、L6.7椎间失稳模型.预防组动物在完成椎间失稳手术后立即于同一切口通过侧后方入路显露 L5.6、L6.7椎间盘,并在椎间盘内注射 TGF-β1.对照组及预防组分别于椎间失稳术后 3、6 个月各 8 只取材.治疗组于椎间失稳术后第 3 个月再行侧后方入路 L5、6、L6、7椎间盘内注射 TGF-β1,第 6 个月取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进行Ⅱ型胶原测定,并用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后 3、6 个月预防组软骨终板内Ⅱ型胶原与对照组相比有高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②术后第 6 个月治疗组软骨终板内Ⅱ型胶原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兔椎间盘内注射 TGF-β1 可以提高Ⅱ型胶原的表达,具有延缓软骨终板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功能的多态性,了解TGF-β1因子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内157例伴有或不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患者及对照组117例的TGF-β1-509 T/C基因型。结果伴有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患者TGF-β1-509 T/T。基因型比例(0)低于无吻合口瘘的患者(1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直肠癌组TGF-β1-509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0.981,P〉0.05;等位基因χ^2=0.000,P〉0.05)。结论具TGF-β1-509 T/T基因型者术后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低。而TGF-β1-509 T/C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IGF-1基因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方法]参考文献[1~3]制备出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IVDD)动物模型24只,随机分为Ad/CMV-hIGF-1、hIGF-1生长因子及PBS组,每组有新西兰大白兔8只.L4、5、L5、6椎间盘中分别注射第2代Ad/CMV-hIGF-1(8×108 PFU)、hIGF-1生长因子(100 μg/L)、PBS 25 μL.注射后1、2、4、8周,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中hIGF-1蛋白表达.[结果]hIGF-1蛋白带出现在7 539.96μ.Ad/CMV-hIGF-1、hIGF-1蛋白表达持续达4周以上,hIGF-1组表达持续约2周;PBS注射组无hIGF-1蛋白表达.[结论]hIGF-1基因能够在退变椎间盘中表达;hIGF-1基因转染表达的持续时间长于单纯hIGF-1生长因子直接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ial,TGF-β1)对正常成年的羊椎间盘组织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TGF-β1注射进羊的椎间盘内,生理盐水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ing factor,bFGF)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术前及术后2.4.6个月检查腰椎X线及MRI,观察影像学变化;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取出完整的椎间盘组织,观察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羊L5/L6椎间盘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即出现明显退变。结论外源性TGF-β1可以导致正常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与椎间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调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探讨TGF-β在椎间盘Ⅰ型胶原代谢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TGF-β对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TGF-β1浓度为1ng/ml、10nm/ml,其作用分别是0ng/ml组的1.18倍及1.37倍;对于传代培养4 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ng/ml组的1.48倍及2.03倍。结论:TGF-β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  相似文献   

14.
背景: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发生由机体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可能同腰椎DD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目的: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DDD发生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MRI确诊腰椎间盘退变患者118例为病例组,无腰椎间盘退变者112例为对照。应用VeraCode GoldenGate Genotyping Assay SNPs检测系统检测VD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信息,分析两组VDR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结果:筛查VDR基因16个位点,rs2239179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P=0.046),经Permutation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9),其他各位点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DR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未发现VDR基因各位点符合Codominant、Dominant、Recessive、Overdominant或Log-additive遗传模型。在VDR基因的各单倍体型中,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DDD的发生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LMP-1基因与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LIM矿化蛋白-1(LMP-1)基因是近年证实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之一,其表达产物为一种细胞内非分泌性骨诱导蛋白。它可通过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其所诱导的透明样基质的合成增加。研究证明LMP-1基因在椎间盘细胞过度表达,以及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介导机制,在体内外条件下均可增加蛋白聚糖、硫酸氨基葡聚糖及Ⅱ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减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细胞的退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复习文献,总结规律,讨论基因及生长因子对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基因及生长因子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从相关文献及研究中提取经验,总结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阅读文献,得出以下结论(1)基因治疗是今后治疗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方向;(2)基因治疗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生物安全性、表达稳定性差)是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需要解决的问题;(3)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应该是利用基因转染技术,使体细胞表达对椎间盘退变有抑制和逆转作用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7.
TGF-β1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众多促纤维化的因子中,TGF—β1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之一,它能增加ECM的合成、抑制ECM的降解。而ECM在肾小球的异常沉积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测量尿中TGF—β1的水平可能反映了肾脏TGF—β1的净生成量,不失为一种间接测量肾内TGF—β1的好方法。AngⅡ能刺激TGF—β1增加,而这个过程可被AngⅡ阻断剂(ACEI/ARB)阻断。ACEI与ARB减少肾纤维化均有效,联合使用没有显示相加作用,它们不能完全阻断TGF—β1过表达,只能缓慢而不能完全阻滞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陆骞  陈维善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86-187,193
成骨蛋白-1(OP-1)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近年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研究较多的促进退变椎间盘生物修复的生长因子之一,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它能促进蛋白聚糖和胶原生成,从而恢复椎间盘高度和性能,减轻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疼痛.该文就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OP-1对椎间盘的作用、OP-1引入方式及安全性作一综述,并总结OP-1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合成和基因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 β1(TFG - β1)表达分布规律及其细胞来源。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16例胎儿期、8例生长期、12例成熟退变期和 2 7例突出椎间盘中TGF - β1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结果胎儿椎间盘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出现阳性免疫染色 ,并对TGF - β1mRNA呈强表达 ,阳性率为94 .3% (15 / 16 ) ;生长期椎间盘中软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7.5 % (7/ 8) ,与胎儿期相比差别不显著 (P >0 .0 5 ) ,表达量低于胎儿期 (P <0 .0 5 ) ;成熟退变期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组织中软骨样细胞、巨噬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37.4 % (10 / 2 7) ,低于胎儿期阳性率 (P <0 .0 5 )。结论 胎儿期、生长期和破裂型突出椎间盘组织可产生内源性TGF - β1,提示TGF - β1可能是腰椎间盘发育、生长和退变过程中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退变是多种脊柱疾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目前VEGF在退变椎间盘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VEGF高表达是椎间盘退变开始的标志,并可促进椎间盘退变;部分研究则认为VEGF可延缓椎间盘退变.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含有VEGF的DNA质粒已应用于实验动物退变椎间盘研究中.该文就VEGF与椎间盘退变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两者关系及VEGF生物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探讨VEGF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前景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