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干热季不同林窗间的小气候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干热季不同林窗间的小气候差异进行了观测,对比分析了3个不同大小林窗(200m^2、140m^2、60m^2)内的温度、相对温度和光强分布状况及温度垂直分布形式。结果表明,各林窗内温度、温度日变化均比林内大,其中以大林窗最为明显,且最小林窗内的温湿度变化最为缓慢;林窗内的光照强度为林内的10倍以上,大林窗中央地表温度及冠层0.5m处气温、相对湿度日较差比最小林窗分别高15.8℃、3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片断化望天树林小气候边缘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片断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林林缘小气候的季节、水平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不同大小雨林斑块(30 hm2、25 hm2、20 hm2、3 hm2)的小气候边缘效应.结果表明:各雨林斑块林缘均存在明显的小气候边缘效应,其中在干季晴天最为明显,且在两个较小斑块林缘出现最高气温及气温日较差高于林外的现象;干季,部分林缘小气候要素(最高气温、总辐射、净辐射、最小相对湿度)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均是高于或大于雨季的相应值,而地表最高温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则是雨季强于干季;各斑块相比,小气候边缘效应波及林内的深度在最大斑块达到最浅(25 m),而在最小斑块达到最深(35 m),呈现出小气候边缘效应及其影响深度随片断雨林斑块面积减小而增强及向林内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林地0~10 cm和10~25㎝土层的有机质,全氮、磷、钾,速效氮、磷、钾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状态及雨季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为旱季结束>雨季结束,沟谷地带雨林>低山地带雨林,并且差异显著;表土0~10 cm是养分富集区,10 cm以下土层的养分含量锐减,两层养分含量对比,除钾元素以外均差异显著,表明望天树热带雨林生存的环境与植被的生活习性,对土壤养分的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雨季对林地土壤的全钾和速效磷含量影响很大,对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影响较小,对氮素的影响是低山雨林>沟谷雨林。雨季期间土壤中的磷素消耗到严重缺乏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干季晴天次生林林窗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西双版纳干季(12月、4月)次生林林窗的温度观测资料,探讨了晴天林窗4方位的气温的空气变化特征。由于林窗的不同位置所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同,加之林缘热力效应的综合作用,林窗中存在明显的气温差异,特别是最高气温差异显著;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日较差最大值不在林窗中央而出现在林窗东侧林缘树冠垂线外。这势必造成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输的不同,形成林窗小气候的差异。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森林林窗小气候及有关生态学现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片断化望天树林气候边缘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片断望天林树(Shorea chinensis)林林缘小气候的季节、水平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个不小雨林斑块(30hm^2,25hm^2,20hm^2,3hm^2)的小气候边缘效应。结果表明:各雨林斑块林缘均存在明显的小气候边缘效应,其中在干季晴天最为明显,且在上较小斑块林缘出现最高气温及气日较差高于林外的现象;干季,部分林缘小气候要素(最高气温、总辐射、净辐射、最小相对湿度)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均是高于或大于雨季的相应值,而地表最高温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则是雨季强于干季,各斑块相比,小气候边缘效应波及林内的深度在最大斑块达至最浅(25m),而在最小斑块达到最深(35m)呈现出小气候边缘效应及其影响深度随片继雨林斑块面积减小而增强及向林内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小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次生林林窗的小气候垂直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指出在林窗区域,林窗边缘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同样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并由此构成了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其结果对深入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水汽传输,小气候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和更新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次生林林窗的小气候垂直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指出在林窗区域,林窗边缘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同样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并由此构成了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其结果对深入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水汽传输,小气候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和更新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研究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植被群落林窗的大小结构及干扰形成等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林窗大小取决于林窗形成方式和形成木的种类、大小。实际林窗面积远小于扩展林窗面积,前者的平均面积仅约为后者的33.2%。在数量上,实际林窗和扩展林窗的面积分布均呈以上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但在总的林窗面积比例上,大林窗的所占的面积比更大。实际林窗中,100—200m2的林窗所占面积比达66.4%。扩展林窗中,200—300m2和400—500m2大小的面积比分别为33.1%和20.6%。由于该地区冬季强劲的风力,林窗形成方式以根倒和折干,分虽占形成木总数的35%和28%。风力是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的主要外部驱动力。多数林窗由1—3株形成木造成的。林窗形成木的种类绝大多数为变色锥、木果柯和硬壳柯三种群范上层的优势树种。这三个树种约占林窗形成木的78%。因此,对于林窗发生这种中小尺度干扰事件,群落上层的成势树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它冠层水平的乔木(如亚冠层)的扰动也可以产生林窗,但所占比例很小。林窗形成木的径级呈明显的偏正态分布,且以21-40、41-60和61-80cm的径级最为普遍,分别占总数的31.6%、20.0%和18.3%。这种径级的偏正态分布于林窗面积偏态分布十分吻合,表明形成木的径级大小与所产生的林窗的面积大小呈正比。  相似文献   

8.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丘陵区茶林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10.
热带次生林林窗干热季光照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西双版纳干热季 ( 3~ 4月 )次生林林窗光照观测资料 ,探讨了林窗光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由于天气现象 (雾 )、太阳高度和林窗树木的共同影响 ,使得林窗区域光照强度在时空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上午光照强度的时间变化不明显 ,光强高值区在林窗西南侧边缘 ;中午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各测点光强均迅速上升 ,尤以林窗偏东侧林缘最为突出 ,实际林窗边缘的光强远远大于扩展林窗边缘 ;平均光强最大区域由林窗西南侧向东北侧林缘移动 ,而林窗偏西侧受树木遮蔽影响 ,光强虽有增加 ,但由于实际林窗边缘的高光强维持时间较短 ,平均光强较小 ,特别是偏西侧的扩展林窗边缘 ,遮蔽影响较大 ,各时刻的光强均不大 ,形成平均光强的低值区 ;使得中午林窗区域光照强度不对称性更加显著 ,光强水平梯度增大 ;下午由于太阳西进 ,林窗区域均受到树木遮蔽影响 ,光强降低 ,水平梯度变化趋于和缓。在西双版纳干热季作为林窗主要热力作用面之一的林窗地表面 ,在不同时段其最大光强的数值和出现区域以及高光强维持时期均存在较大差异 ;使得林窗区域的光强分布存在时间差异和空间不对称性 ,如此的光强分布势必造成林窗不同区域热力作用的不同 ,进而导致林窗区域热量传输和热量储存的不同 ,产生不同的热力效应。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2,14(3):237-258
  相似文献   

12.
望天树林与相近类型植被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望天树种群带状与分层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分布法,David和Moore丛生指数,Lloyd平均拥挤指标、聚块指标和分散指标,Hill格局强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我国热带珍稀濒危及标志种望天树(Shoreachinensis)种群的带状分布和分层格局,结果表明其带状格局为群聚格局,但群聚程度、聚块尺度和格局强度随年龄增大为“小一大一小”的趋势变化。种群分层格局从幼灌层到乔A层为“群聚一随机一均匀”模式,与密度相关的群聚强度指标随年龄增大而线性下降,与密度无关的群聚强度指标呈“小一大一小”变化模式,但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望天树种群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广西植物》1992,12(3):269-271
本文比较了间断分布在云南南部、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的望天树种群的形态特征,三者的差异主要在果翅上。云南南部的望天树果翅短而宽,广西西南部的果翅长而窄,云南东南部的望天树居中;云南南部的望天树果翅长度在广西望天树的翅长变幅内,翅宽虽超出后者变幅,却在云南东南部的翅宽变幅内。三者在形态特征上有统计学的差异,但变异是连续的,在分类学上区分为三个变种还嫌不足。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直军 《动物学研究》1991,12(2):169-174
本文通过鸟类群落结构变化、鸟类摄食生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变迁的进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森林破坏和滥捕乱猎严重,大型鸟类种和数量明显下降,啄木鸟科鸟类减少,森林砍伐造成一些蛀干害虫增生,自然平衡失调。目前,该区未出现明显的食叶害虫危害森林成灾情况,这与小型食虫鸟类受人为猎杀影响较小,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青梅林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朱华   《广西植物》1993,13(1):48-60
本文对分布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南部以龙脑香科植物版纳青梅为标志树种的热带森林作了群落学分析,认为它具有热带雨林的结构和基本特征,在性质上属于热带季节雨林。由于分布海拔偏高和生境特殊,它的上层乔木几乎常绿,在外貌上与望天树林和本地区典型的季节雨林有一定差异,在区系组成上向山地雨林过渡,它表现为一种季节雨林向山地雨林过渡的类型,同时也是一种热带北缘地区季节雨林的海拔极限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望天树学名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考证,新组合的望天树学名Shorea chinensis H.Zhu comb.nov.是不合法的晚出同名,它的合法正确学名应为Shorha wangtianshuea Y.K.Yang et J.K.Wu nom.nov.。对其进行订正的明确目的是:根据现行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原则,规则,辅则和规程来解决分类及鉴定中可能被混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