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益  谢晓晓  程钢  黄文  程水明 《食品科学》2012,33(9):158-162
以3种不同品种的平菇(糙皮侧耳、姬菇、凤尾菇)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方式,进行乳酸发酵,制作平菇泡菜,并测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亚硝酸盐含量、pH值、总酸含量、有机酸含量5个指标的变化以及对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平菇乳酸发酵状况均良好,所制备的平菇泡菜制品,其口感具有典型的泡菜风味。平菇泡菜的最终pH值在3.4~3.6范围内,与其他蔬菜类泡菜产品一致;以姬菇为原料制作的泡菜制品,其外观和感官品质要好于以糙皮侧耳和凤尾菇为原料的制品;平菇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2.5~3.1mg/kg,远低于我国关于酱腌菜的卫生标准GB 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中规定各类酱腌菜产品的亚硝酸盐卫生含量限量标准(20mg/kg),因此平菇泡菜是一种安全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市售云南干腌菜(腾冲、昭通、宣威)中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铜、锌)以及安全性指标(亚硝酸盐、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铜、锌含量分别为16.50g/100g,12.94g/100g,10.91g/100g,3.75g/100g,3.77mg/kg,7.30mg/kg。通过对比,三种干腌菜中亚硝酸盐(1.73mg/kg)、铅(0.12mg/kg)含量均低于酱腌菜卫生标准(GB 2714-2003)、干制金针菜卫生标准(NY 5186-2002),研究结果将为人们的安全食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经过实验,在波长538nm处,吸光度与亚硝酸盐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437X-0.0002,R2=0.9995。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高,操作方便,效率高。利用此方法对四川省市售18批不同品种酱腌菜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所有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国标GB 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中关于亚硝酸盐残留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继续加大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近期对北京市生产、销售的酱腌菜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结查如下: 酱腌 菜产品检验 依据 G B2714-2003《酱腌菜 卫生标 准》、G 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产品标签明示进行。检验项目为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亚硝酸盐、大肠菌群、致病菌六项。本次共抽查本市 15 家生产企业的 23 种产品,合格 19种,抽样合格率为 82.6% ,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防腐剂超标。G 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含量均不得超过 0…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了一种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用沸水浴浸提,浸提液沉淀蛋白质后定容并过滤,以柠檬酸-乙醇溶液作为还原剂,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测定滤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亚硝酸盐在0.1~1.0 m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0.6mg/kg,定量限为1.8mg/kg,加标回收率为81.3%~99.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 deviation, RSD)小于4.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有效,结果稳定性高,可用于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集市售的20种常见泡菜产品,分别测定其化学指标: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微生物学指标:大肠菌群数、菌落总数,对照《酱腌菜卫生标准》,分析本地市售泡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市售定型包装酱腌菜产品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山东和外地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7.5%和83.3%。而散装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较差,产品合格率只有30.0%,主要表现为大肠菌群和亚硝酸盐指标不合格。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GB/T 4789.3-2003方法与GB 4789.3-2010的MPN(最可能数)计数法对散装酱腌菜与袋装酱腌菜共90个样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并结合2010版国家标准对2003版大肠菌群的限量指标进行替换来对比两类酱腌菜的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两类酱腌菜的不合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酱腌菜中,2003版大肠菌群限量指标分别为90,30 MPN/100mL(g),替换后的2010版大肠菌群限量指标分别为0.9,0.3MPN/g(mL),两种方法检测袋装酱腌菜均为大肠菌群阴性,即合格样品。散装酱腌菜2003版的不合格率为8.6%,替换后的2010版不合格率为11.4%,二者差值小于5%,其原因在于2003版与2010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有差异,因此替换后的检测结果对酱腌菜的不合格率未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食品中大肠菌群限量指标的确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和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泡菜在生产过程中的亚硝酸盐、pH值、温度、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泡菜发酵进行的第4天亚硝酸盐的含量和大肠菌群的MPN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48 mg·kg-1和12000.当发酵进行到第7天,大肠菌群的MPN降低到30以下.当发酵进行到第8天时,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大肠菌群值均符合国家的酱腌菜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农家日常生活中冻菜的放置加工方法,研究农家冻菜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人们在蔬菜的合理储存、加工、食用时减少亚硝酸盐含量对人体危害提供科学的指导。研究将芹菜、苤蓝、水晶白萝卜、大白菜进行加盐量为0.016 g/g,在低温(1℃)条件下储藏30 d并测定此时间段内的亚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冷藏0~30 d时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芹菜0.474 mg/kg~1.193 mg/kg、苤蓝0.494 mg/kg~0.82 mg/kg、水晶白萝卜0.489 mg/kg~1.057 mg/kg、大白菜0.523 mg/kg~0.496 mg/kg,且亚硝酸盐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峰值后又会降低。随着冷藏时间的持续延长,亚硝酸盐含量不断降低直到趋于稳定状态。试验的回收率为93%,表明试验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597%,远小于2%,表明仪器精密度完全可以满足试验精密度的要求。根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于蔬菜类食品规定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食用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和重庆两地市售六种腌制菜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六种腌制菜样品之间亚硝酸盐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平均含量:云南昭通干腌菜>云南宣威干腌菜>重庆市某大型超市散装泡菜>重庆市某大型超市散装咸菜>重庆江津酸菜>云南腾冲干腌菜,但这六种腌制菜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标准中规定各种酱腌菜亚硝酸盐的含量≤20mg/kg),研究结果将为人们的安全食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标的方法测定室温下贮藏的小青菜的亚硝峰值为10-34mg/kg,大大高于在4℃贮藏条件下的小青菜;4℃不密封和4℃密封两种贮藏方式亚硝峰最高峰都在第4d,分别为6.48nag/kg和5.31mg/kg;浸泡处理30min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仅为1.02mg/kg,比鲜样降低了45%;烫漂90S后亚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小青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会随着食盐添加量增大呈现增加趋势,添加小青菜质量0.8%的食盐使小青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了81%;小青菜炒制后贮藏24h,未添加唾液的样品亚硝酸盐含量为2.29mg/kg,添加唾液的样品24h时含量达到2.72mg/kg。通过正交试验,炒小青菜的最佳处理方式为浸泡60min、漂烫120S、食盐添加量为小青菜质量的0.1%。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盐含量是检测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且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收集济宁市部分肉制品样品,采用GB/T5009.33-2016内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济宁市售散装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1.167~4.594 mg/kg。袋装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0.805~12.236 mg/kg,合格率100%。总体来说,济宁市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为样品,首先利用MRS-CaCO3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利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活性、16S rDNA序列分析做菌种鉴定;再用分离菌株制备直投发酵剂并用于发酵酸菜,最后根据产酸特性、降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感官评价和风味成分分析筛选优良菌株。结果获得5株性能良好的植物乳杆菌。用这5株菌作为直投发酵剂,按白菜重量0.2%添加,20℃~25℃发酵20 d即可得到酸菜成品且具有传统发酵酸菜的风味和品质,总酸含量为(5.24±0.71)g/100 g~(6.41±0.69)g/100 g,亚硝酸盐含量在5.7 mg/kg~10.2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为东北酸菜实现高品质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亚硝酸盐对动物的毒理学试验资料和我国饲料中亚硝酸盐的实际含量,并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研究和提出了饲料中亚硝酸盐的允许量标准(以NaNO2计)为:鸡、鸭、猪配合饲料15mg/kg;鸡、鸭、猪浓缩饲料20mg/kg;牛精料补充料20mg/kg;玉米10mg/kg;饼粕类、麦麸、次粉、米糠20mg/kg;草粉25mg/kg;鱼粉、肉粉、肉骨粉30mg/kg。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分光光度计对超市中能够买到的包装和散装泡菜中L-乳酸、D-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的泡菜中L-乳酸的含量在80%以上,乳酸总量在1.5 g/L~55.0 g/L之间,根据不同泡菜品种而不同;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少,为0.01 mg/L~0.22 mg/L之间,远远低于我国的GB 2714-2003中规定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误解一:盐腌菜、暴腌菜、酱菜、泡菜、酸菜和韩式泡菜都是一回事情。 尽管这些食品都归《GB2714—2003酱腌莱卫生标准》范围管理,但是其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所以危险程度也就不一样。多项研究证明,由于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纯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低的。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紫苏等配料均可以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测定姜经不同处理后Vc、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以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对营养成分Vc和有害成分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破坏情况。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值来计算所测成分的舍量。结果:生姜经煮沸15min后,Vc的含量为2.30mg/100g,只有鲜姜中Vc的20.65%,而泡姜中Vc的含量达5.86mg/100g,为鲜姜中的52.60%:鲜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为39338.5mg/100g和0.3046mg/100g,煮姜和泡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芋头叶柄酸菜品质,降低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不同自然发酵条件对芋头叶柄酸菜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含水量、食盐浓度、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酸菜的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原料水分含量70%,食盐浓度4%,室温(28±2℃)条件下发酵32 d时总酸含量为67.84 g/kg,还原糖含量为22.21 mg/g,亚硝酸盐含量为1.61 mg/kg。该试验以玻璃瓶代替传统的大缸为发酵容器,制作的酸菜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较佳,亚硝酸盐含量极低,能得到可安全放心食用的酸菜产品。  相似文献   

19.
采用GB5009.33《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第二法,对163批次未添加亚硝酸盐的烤肉进行检测,发现检出亚硝酸盐的产品占22%,检出数值在1~3mg/kg,与亚硝酸盐残留量的最大值(30mg/kg)相比,检出数值相对较小。该产品送外部检测机构进行型式检验时,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偶有检出,检出数值均在3mg/kg以下,与内部检测的检出数值范围一致。除烤肉产品外,其他不添加亚硝酸盐的肉制品,也存在检出亚硝酸盐含量的情况。就此现象对检出原因分析,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对生姜中VitC、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通过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值分别对鲜姜、煮姜和泡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鲜姜、煮姜、泡姜中VitC含量分别为111.4mg/kg、23.0mg/kg、58.6mg/kg;硝酸盐分别为:393385.0mg/kg、2350.2mg/kg、1042.2mg/kg;亚硝酸盐分别为3.046mg/kg、0.780mg/kg、1,347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