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步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中催化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中,一步酯交换法具有工艺简单、投资低、绿色环保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实验表明选用由KI和K2和K2CO3组成的复合催化剂(KI/K2CO3质量比为1∶3~5∶3),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环氧乙烷转化率达到100%,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到73%。  相似文献   

2.
一步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KI和K2CO3为双活性组分,分别以4A分子筛、硅胶、活性炭和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溃法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浸溃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比在甲醇溶液中浸渍的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KI和K2CO3负载于4A分子筛的催化剂活性最高.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发现分子筛负载KI-K2COa后晶型趋向规整化,KI和K2CO3在分子筛孔壁分散性良好,K2CO3分解产生的KOH增强了催化剂的碱性.以KI-K2CO3/4A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粒径、活性组分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一步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粒径为75~80 μm及KI.K2CO3和分子筛质量配比为1: 1.5:10的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性能较好.在以环氧丙烷、甲醇和CO2为原料,催化剂与P0的质量比为1.25,140℃和7.5 MP8条件下一步合成DMCt反应5.5 h,PO转化率达100%,DMC收率达75%.  相似文献   

3.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ZSM-5分子筛作为甲醇和碳酸乙烯酯反应碳酸二甲酯 系的催化剂,通过对ZSM-5进行阳离子交换和浸渍法改性发现,ZSM-5分子筛碱性中心对反应起主要作用,适当强度的碱中心更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当甲 碳酸 乙酯的摩尔比为4:1,液时空速1ml/gh,反应温度100℃,压力0.7MPa时,用碳酸钠改改性ZSM-5作催化剂,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50%。  相似文献   

4.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宗健  蔡晔 《浙江化工》1999,30(2):18-21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制备工艺及其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合成路线正朝着简单化、无毒化和无污染化的方向发展。笔者从催化剂体系方面,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几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5):1224-1229
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和助剂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提高DMC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了传统催化体系存在的选择性或活性不高、产率低、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实现了绿色、无污染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揭示了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酯交换合成DMC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催化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和助剂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提高DMC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了传统催化体系存在的选择性或活性不高、产率低、反应条件苛刻等缺点,实现了绿色、无污染的合成工艺路线,并揭示了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酯交换合成DMC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的化工原料,在我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对其合成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较为重视的问题,而实现碳酸二甲酯合成路线的无毒、无污染以及简单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合成方法是酯交换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重点分析了国内对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以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和负载型催化剂等多相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作了介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催化寿命较短;离子交换树脂对热稳定性较差,不能在高温下长期使用;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有待解决。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多相催化剂分离简单,容易实现反应 分离一体化,是今后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雁红  王化军 《化工进展》2007,26(5):642-646
从催化剂体系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综述了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硫酸二甲酯法、环烷基碳酸酯法和甲醇、环氧烷、CO2一步合成法,并评价所用催化剂的性能,分析了这些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苯酚与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均相催化体系和非均相催化体系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比较了各种催化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文以活性炭、γ-Al2O3、ZrO2、SiO2、4A和5A为载体,负载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簸、碱金属硝酸盐等制锯了不同的固体碱催化剂用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并在高压釜中考察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钠为活性组分,5A分子筛为载体,负载量15%,焙烧温度为600℃,反应温度120℃,反应初始压力为0.2MPa的反应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转化率为50.8%,碳酸二甲酯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50.3%和99.0%。  相似文献   

13.
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卫星  许芳  刘怡 《河南化工》2009,26(8):30-31
制得以ZrO2-CaO前驱物为载体,KI为活性组分,K2CO3为助剂的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ZrO2/CaO、K2CO3含量、KI含量及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为催化剂组成优化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非光气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及CO2直接合成法等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状况,并指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潘鹤林  于水 《上海化工》1997,22(5):8-10
通过酯交换法,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PC)为原料,反应精馏合成碳酸二甲酯,筛选出最佳催化剂,确定了其用量,考察了原料配比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CHS-1和CHS-2催化效果较好,其较佳用量为0.4%~0.5%(相对于甲醇的质量)甲醇与PC的质量比为8~10,反应停留时间为40min~60min本文报道的酯交换工艺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廉价的Na2Si O3·9H2O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焙烧处理,制备了系列无水硅酸钠,并将其作为固体碱催化剂应用于碳酸乙烯酯(EC)与CH3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采用TG-DTA、XRD和Hammett指示剂法对无水Na2Si O3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无水Na2Si O3的碱强度、总碱量及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当焙烧温度为200℃时,样品(Na2Si O3-200)的碱强度(Ho)为15.0~18.4,总碱量为10.9 mmol/g。以Na2Si O3-200为催化剂,考察了原料配比、温度和时间对酯交换合成DMC反应的影响。当CH3OH与EC的摩尔比为10∶1,在65℃反应2 h后,EC转化率与DMC收率可分别达到89%和88%。即使在室温条件下,Na2Si O3-200也能有效地催化EC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进行。此外,经过4次使用后,Na2Si O3-200的催化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甲醇钠为催化剂,实验测定了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平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得到了25℃、35℃、45℃和55℃下的平衡常数K和反应Gibbs自由能,并利用Van’tHoff方程式求得恒压下反应焓变和么5值。结果反应焓变为△rH=32.324kJ/mol,表明酯交换反应为一弱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不利于提高酯交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碳酸二甲酯和丙醇气相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丙酯的催化性能,并采用BET、XRD、CO2-TP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Al2O3对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随着TiO2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而催化性能则随Ti负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Ti负载量为5%(wt)时活性达到最高,当Ti负载量低于5%(wt)时,TiO2可能以非晶态形式分散在Al2O3表面,而当Ti负载量高于5%(wt)时,TiO2以微晶的形式存在.CO2-TPD研究表明,负载量的改变对催化剂的碱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