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混凝土》2017,(10)
针对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缺乏聚灰比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研究了聚灰比对聚合物改性透水混凝土浆体的裹附性、流动度以及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灰比通过影响浆体对骨料颗粒的裹附性能而影响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聚灰比的提高能在提高材料抗压强度的同时改善透水混凝土的韧性;聚灰比主要通过影响材料中富余浆体数量、浆体流动性等特性而影响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随着聚灰比的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而当聚灰比超过10%后,透水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骨料种类、骨料级配、水灰比、浆骨比、掺合料等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探索了C30及以上强度等级透水混凝土的配制方法。结果表明,骨料级配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强度、孔隙率、透水系数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水灰比情况下,浆骨比越大,透水混凝土强度越高,透水系数越小,浆骨比由0.26增大至0.32,透水系数减小了39.9%;硅灰等增强材料可有效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采用10%硅灰等质量取代水泥后,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60.4%,但增效剂等其他材料需要经试验验证,确认有效后选择使用。通过优选可制得28 d抗压强度高达39.1 MPa的透水混凝土,可应用于城市主路和大型公路路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粗骨料占比、浆膜厚度、水胶比及硅灰替代率四种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透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浆膜厚度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透水系数的影响最大;随着粗骨料占比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透水系数先增后减;随着浆膜厚度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透水系数降低;随着水胶比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生产工艺、骨料级配、水胶比及浆骨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恰当的生产工艺和参数能使透水混凝土获得较好的性能指标;合理的骨料级配和浆骨比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而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浆体对骨料是否均匀包裹。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胶比、骨胶比、骨料粒径和种类对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和强度的影响以及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和强度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水胶比和骨胶比对透水系数和强度影响较大,材料一定的前提下,透水混凝土存在最佳水胶比和骨胶比;相同粒径碎石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优于卵石透水混凝土,相同种类骨料配制的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越大,强度越低;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和强度三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有效孔隙率的增大,透水系数呈线性增大趋势,抗压强度呈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制备再生骨料应用于透水混凝土中,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骨料粒径、集灰比、水胶比、水泥用量四个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因素依次为骨料粒径水泥用量集灰比水胶比,水胶比在0.27~0.35范围内对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无显著影响。选取正交试验中强度和透水系数最高的两组分别研究再生骨料掺量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在透水混凝土中的掺量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7.
透水混凝土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集料级配、集灰比、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极差分析表明,集灰比是影响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结果得到透水混凝土的最佳工艺,进行了验证实验,制备出性能较好的透水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胶比、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和骨料粒径大小是影响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建筑混凝土废弃物破碎制成的再生骨料为骨架、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强凝胶为胶凝材料,添加少量高性能减水剂和一定量的短切纤维,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比碎石或卵碎石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磨性、抗压强度及抗弯拉强度略低,透水系数介于两者之间;单一粒级堵塞剂滞留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表面的占比也介于另外两种透水混凝土之间,且透水恢复比比较低;2、短切纤维掺量增加,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磨性、抗压强度及抗弯拉强度升高,透水系数降低;单一粒级堵塞剂随着纤维添加量增加更容易滞留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表面,经冲洗表面透水恢复比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制作透水砖,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分析骨料粒径、骨胶比、水灰比以及减水剂、硅粉和废弃混凝土的不同掺量对透水砖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废弃混凝土的强化和养护方式的改进对透水砖28天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成型方式和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成型方式和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成型方式制作的透水混凝土性能比较,分析了成型方式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成型方式.试验通过调整砂率,分析了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细骨料,可以在保证透水的基础上,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气、透水性,通过研究不同水灰比、灰集比、胶结材料及集料性能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的影响,为制备性能优良的透水混凝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透水混凝土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透水混凝土的研制和应用过程.比较了粒径为10~20mm和5~10mm的碎石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差别,论证了水泥用量、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的影响,达到了C25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较高强度,并且在奥林匹克公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工程应用介绍了彩色透水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过程,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压实整平、养护以及表面保护等环节,为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引入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两个参数,并研究设计孔隙率、骨料级配与粒径、体积砂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孔隙率与透水系数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骨料级配与粒径对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性能影响较大;适量体积砂子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不降低其透水性能,且体积砂率的大小取决于水泥用量及骨料级配与粒径;以设计孔隙率、水胶比、骨料粒径与级配、体积砂率为参数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指导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以表观填隙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制备了不同强度等级的透水混凝土,分析了透水指标与连通孔隙率的关系。采用黄泛区粉土饱和泥浆作为堵塞介质,测定了预定次数堵塞(淋泥-晾干)循环后的各项透水指标,评价了饱和泥浆对透水混凝土抗堵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各项透水指标与连通孔隙率密切相关;当体系水灰(胶)比为0.24、表观填隙系数为0.70、高性能减水剂掺量适当时,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高(28.3 MPa)且不积浆;经过堵塞循环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下降明显,与掺减水剂试样相比,未掺减水剂试样的透水性损失速度快;初始连通孔隙率为10.5%的透水混凝土,经受近30次饱和泥浆的堵塞循环后,透水系数基本衰减到相关规程规定的下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为使透水混凝土更好地为海绵城市及道路建设服务,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前提下,兼有一定的保水性,从而改善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选取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酸钠和水灰比作为配合比设计参数,对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掺量一定时,随着水灰比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软化系数及保水率均先升高后降低;水灰比一定时,随着聚丙烯酸钠掺量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软化系数和28 d抗折强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而保水率逐渐提高。综合而言,水灰比0.3,聚丙烯酸钠掺量0.4%为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18.
宋志斌  张永顺  赵鸿儒 《混凝土》2007,(4):83-84,94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配制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砖,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连通孔隙率为指标,分析研究了骨料粒径、水灰比、骨胶比等因素及其不同的水平对透水性混凝土各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设计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方向及定量分析方法.另外,对透水性混凝土的抗冻性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透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快冻法进行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冻融试验,并测试相应阶段的动弹性模量、抗折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透水再生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相对抗折强度和相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下降,衰减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相对抗折强度、相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动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通过数据拟合发现,透水再生混凝土的相对抗折强度、相对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损伤度均可用指数函数表示,且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