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节能是整体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建筑物能量系统,利用变温环境基准的 分析方法,对西安地区采取墙体外保温的某一建筑物采暖期和空调期进行 分析。计算分析说明:采取墙体外保温比不采取时可节约 43.1%的能源,对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要求利用同样的热量 ,维持相同的热环境时,采用变温环境基准比采用定温环境基准的 分析可节约 79%的保温材料,对节能和节约保温材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良 《商品与质量》2010,(12):55-56
建筑节能是指在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现行建筑节能标准,通过提高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空调采暖系统运行效率、自然资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本文结合实例,对建筑物节能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是整体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建筑物能量系统,利用变温环境基准的Yong分析方法,对西安地区采取墙体外保温的某一建筑物采暖期和空调期进行Yong分析。计算分析说明:采取墙体外保温比不采取时可节约43.1%的能源,对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要求利用同样的热量Yong,维持相同的热环境时,采用变温环境基准比采用定温环境基准的Yong分析可节约79%的保温材料,对节能和节约保温材料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求能源出路的两大途径,通过介绍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节能和环保性能进行分析与计算.若利用城市污水蕴含的大量热C冷)能,向建筑物供热和制冷,节约了煤炭和电能等高品位能源;减少了城市废热及COx,N0x,SOx,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外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筑节能是当今全世界建筑界共同面对的重要技术领域,也是缓解全球能源短缺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发展途径.本文以中国城镇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为背景,从建筑物设计节能技术、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热回收与废热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节能评价等方面,较系统介绍了国外建筑节能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建筑节能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是我国建筑节能的薄弱地区。本文对长江流域建筑节能进行了大量调查实测、现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以所获结果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气候特征,热环境现状,热环境标准、能耗、气象模型等建筑节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以空调采暖为核心,建筑热工合理配合的节能方案,揭示长江流域建筑节能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提出几种地板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相结合的夏季空调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及经济评价.地板辐射供冷夏季用于空调,冬季用于供热,既可减少夏季空调设备投资,又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新风的除湿可以为冷冻法除湿、太阳能固体除湿或太阳能液体除湿.其中太阳能独立除湿空调系统由于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建筑节能有着深远的意...  相似文献   

8.
广州某大学建筑能耗调查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审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基础,率先在大学校园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现场调查、测试及能源费用账单统计等手段,对广州市暨南大学进行了建筑能源审计,得到了基础研究数据,获得了该大学建筑物的能耗特点,掌握了大学典型建筑照明、电梯、空调等系统用能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确定了该校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与广州地区其它7所高校的能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大学典型建筑的节能潜力。根据审计结果,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能源合理配置和节能的观点 ,介绍了太阳能在暖通空调领域 (供热、制冷、空调 )中的典型利用方式 ,并和其它能源进行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建筑节能是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节约,即绿色建筑;狭义的建筑节能是考虑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即节能建筑。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双重方向发展。一、充分认识建筑节能的发展潜力1.我国建筑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建筑业占全国总能耗的23%以上,到2010年,增加三分之一。从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动态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新形势,介绍了国外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及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阐述了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热环境质量研究现状及其部分成果,指出了气候潮湿地区室内湿度控制和新风负荷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公共建筑舒适性空调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公共建筑空调的热舒适性的现状 ,指出了人们在公共建筑的热舒适受人体衣着薄厚及室内外温差的影响 ,阐述降低公共建筑的室内空调参数标准和改变空调温度的设定值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建筑节能举措 ;提出公共建筑夏季、冬季空调温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中央空调系统建筑节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节能问题,通过对夏季室外空气温度波对空调建筑物冷负荷的作用的研究,以夏季建筑物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为依据,提出了空调建筑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方案,并结合实际建筑的测量数据,对节能方案做了论证.指出合理确定墙体的热惰性,使冷负荷高峰期出现在非工作时间;合理确定墙体保温层的厚度和位置,增大围护结构的传热衰减度等,可以在不增加建筑投资的情况下,达到降低空调冷负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夏热冬冷地区低能耗住宅技术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住宅能耗现状,根据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建立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系统与技术路线,提出满足居住环境热湿质量条件的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和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方式,从调节阳光、改善通风、合理保温隔热、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和采用高效设备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中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是发展低能耗住宅的关键环节。提出的技术路线对该地区发展低能耗建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浅析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节能的途径应包括建筑技术措施和供热系统(或空调系统)技术措施两大方面。现针对建筑技术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指出节能的重点部位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战略的实施,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推崇,一些地区节能住宅小区和节能办公楼的出现,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了解,与建筑节能推进工作密切相关的认证制度建设也在酝酿中,但其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认证用标准缺乏,致使建筑节能认证的操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建筑节能涉及设计、建材、供热、通风、空调运行及房屋年限等多个方面,其整合效用才是决定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述在不消耗常规能源的情况下,从建筑节能入手改善过渡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以合肥琥珀山庄南村节能住宅作为过渡性地区的典型节能建筑为例,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及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对编制本地区及过渡性地区的节能住宅设计标准有很大帮助。文中还阐述了对过渡性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4):384-384
在能源极度紧缺的今天,建筑节能毋庸置疑被推到历史的潮头,建筑节能行业也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为此,《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在2009年顺应社会和新形势发展的潮流,根据我校学科研究的特色特别新开辟了“建筑节能”特色专题栏目。“专栏”涉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照明动力系统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等一切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内容,报道该领域最新的理论、应用研究成果,发布相关的节能信息等。  相似文献   

19.
第4届居住建筑能源与环境国际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on Energya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简称IWEERB2007)于2007年1月15日至16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召开.共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保加利亚、韩国、匈牙利、中国香港、中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代表出席,其中国外代表35人,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代表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郭骏教授和日本东北大学Hiroshi Yoshino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孙和义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欢迎辞.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庆良教授介绍了我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对会议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Hiroshi Yoshino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导美国普度大学陈清焰教授、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分别以”中国和日本居住建筑的能源现状”、”中国的可持续城市住宅建筑”、”中国建筑能耗调查”为题做了大会主题发言.本届会议共收到国内外高水平论文132篇.大会围绕”居住建筑节能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会议主题,就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与能源政策、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室内空气品质、建筑仿真与实验研究、建筑节能设备技术与开发、建筑新材料、围护结构节能新技术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环境与能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会议对建筑能耗、气候变化对建筑的影响和高科技并非都对建筑环境有益等方面进行了着重讨论.本次国际会议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首次独立承办的国际系列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人工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全体师生作为组委会成员独立承担了会议组织、筹备和接待等工作.此次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SGCHPS土壤热平衡及系统热量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严寒地区建筑物热负荷远大于冷负荷而导致的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GCHPS)供热性能逐年下降、以至于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依靠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来维持土壤热平衡、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以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供热供冷示范工程为平台,进行了为期3 a的蓄热、供热、供冷长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供热供冷效果的基础上,土壤温度呈现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土壤保持了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太阳能在冬季供热量中占85%;在供冷季同时进行蓄热和供冷的2组土壤换热器(GHE)可根据换热功率分配其比例.土壤蓄热解决了严寒地区建筑物冷热负荷不平衡的问题,使系统能长期高效运行,并实现了全年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