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花生四烯酸释放及其对高血压病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1例高血压病者血花生四烯酸含量变化及对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6比值的调节进行研究.结果:(1)血压:治疗各组均较治疗前下降(Ⅰ组P<0.05,Ⅱ组、Ⅳ组P<0.01);治疗后Ⅳ组较Ⅲ组血压下降显著(P<0.01)。(2)血花生四烯酸、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6比值:①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花生四烯酸(P<0.05~P<0.01),TXB2含量(P<0.05)及T/6比值(P<0.05~P<0.01)均显著升高;6ketoPGFa1α含量下降不显著。②治疗后花生四烯酸(Ⅰ组、Ⅱ组P<0.05,Ⅳ组P<0.01)、TXB2(Ⅰ组P<0.05,Ⅱ组、Ⅳ组P<0.01)含量及T/6比值(Ⅱ组P<0.05,Ⅳ组P<0.01)均降低;6ketoPGF1α较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表明血花生四烯酸和TXA2含量与血压变化趋势一致,提示其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48例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对.治疗组(28例)采用脉络宁和量子血疗治疗.与脉络宁对照组(20例)比较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流变 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0.01),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照t检验,纤维蛋白原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血比粘度显示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项指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32例(治疗组),与用心痛定治疗32例(对照组)作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3%,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31.3%,总有效率5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62.2%;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可加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并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指标均提示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可靠。作者对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机制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162例高粘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藻酸双酯钠和心脑舒通口服(治疗组83例)与蝮蛇抗栓酶静滴(对照组79例)治疗,均28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血脂3项指标均为明显改善(P<0.05~P<0.01)。组间对照t检验,治疗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效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反应小,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饮合生脉散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饮合生脉散组(治疗组78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参饮合生脉散。观测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消耗量及中医各证型疗效等。结果: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消耗量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均明显减少(P<0.001或P<0.01);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0.4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气虚血瘀型疗效最好,痰湿阻滞型最差,两证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饮合生脉散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确有一定的疗效,中西药合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恒温加温输液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63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加温输液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治疗组患儿应用自行研制的恒温加温输液器输液。两组比较结果表明,加温输液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提高治愈率(P<0.05)、降低病死率(P<0.05)、缩短硬肿天数(P<0.01)、缩短住院天数(P<0.01)。结果提示,恒温加温输液是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一种简单易行、疗效可靠的方法,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人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在总的临床疗效和平均疗程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7.1%,P均<0.05);同时,治疗组对心悸、气急、腹胀、水肿和紫绀等症状改善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实验室检查表明,治疗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凝血因子I显著下降,而红细胞电泳率显著增快(P<0.01~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物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参注射液有明显的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作用,其疗效较单纯常规疗法高,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7例在综合治疗加硝酸甘油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对照组25例则采用综合治疗加硝酸甘油,2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较对照组(72.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心悸、气促、纳差和肺部口罗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综合治疗加硝酸甘油并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清开灵静脉滴注治疗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24例(清开灵组),并与传统疗法治疗24例(对照组)作疗效对比。结果:患者意识开始恢复的平均时间为13.39±5.98小时,较对照组56.10±18.18小时明显缩短,P<0.05;语言开始恢复的平均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瘫肢功能开始恢复的平均时间为50.89±21.34小时,较对照组的79.98±30.31小时明显缩短,P<0.05;清开灵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语言机能恢复达良好程度者13例(56.52%),对照组为7例(31.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瘫肢功能恢复达良好程度者12例(52.17%),对照组7例(31.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住院死亡者清开灵组为1例(4.11%),对照组为2例(8.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清开灵其有效治疗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及其双向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医固脱开闭法,结合西医液体疗法及对症处理,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重度休克25例(对照组14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压、改善厥脱症状,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1)。作者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奥心血康对糖尿病伴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治疗作用。方法:糖尿病伴发SMI77例,其中38例(治疗组)采用地奥心血康0.2g口服,3次/日,共治疗1个月;并与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39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MI24小时发作次数由40±19次减少为14±11次,持续时间由4.4±2.0分钟缩短为2.1±1.2分钟(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心肌缺血程度、耗氧量、血脂及血小板聚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除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改善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地奥心血康能减轻糖尿病伴发的SMI,对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降粘胶囊治疗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高粘滞血症患者3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8例和对照组196例。将口服降粘胶囊治疗组和口服茶色素胶囊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85.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降粘胶囊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及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是预防和治疗高粘滞血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对其的影响。方法: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口服新正天丸对照组50例,口服氟桂嗪,疗程均为30天。并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中只有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改变明显(P<0.05),观察组对甲襞四项积分示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偏头痛的重要病理特征,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组100例采用复方甘草汤煎服,对照组99例给予激素治疗,两组均佐以神经营养剂及抗感染治疗。结果:①呼吸肌-球麻痹型患者气管切开数:治疗组60例中13例,对照组56例中26例(P<0.01);死亡数:治疗组3例,对照组14例(P<0.01)。②普通型患者有效率:治疗组72.5%,对照组4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56例,另以56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总有效率UBIO组为93%,对照组为7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4.38,P<0.05).UBIO组凝血时间、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异常变化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和球结膜微循环的血管形态、周围状态及总积分改善非常显著(P<0.01),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非常显著(P<0.01~0.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方法:应用川芎嗪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42例(治疗组),与应用常规西药强心利尿方法治疗的40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4.76%,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率为32.50%,总有效率为77.5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治疗后PaO2和PaCO2均得到改善(P<0.05~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秒率(FEV1%)和最大换气量(MVV)均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本疗法明显优于西药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PaO2、FEV1%、MVV,降低PaCO2等作用(P<0.05~0.01),有救治率高、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65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SF)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血清与CSF中T3、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TSH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组T3、T4明显低于脑梗塞组,TSH则高于脑梗塞组;病情轻重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明显相关(P<0.05);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不同,治疗后T3、T4明显升高(P均<0.05),以T3升高最明显(P<0.01)。作者并就其改变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茶色素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粘血症患者 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口服茶色素 250mg(2粒),每日3次。对照组32例,口服复方舟参片3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 30天。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除血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外,其它各项 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中唯有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明显(P<0.05)。治 疗组对甲襞微循环四项积分亦明显改善(P<0.05式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 显著(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故认为茶色素是治疗高粘血症患者的有效药 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各50例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于治疗后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作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周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治疗安全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郭英华  张琪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2):793-794
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离心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PⅢ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血清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按Child肝功能分级A、B、C组:C组PⅢP含量高于A组(P<0.05),有明显差异:而B组PⅢP含量虽高于A组,C组PⅢP含量高于B组,但其均值均>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肝癌组PⅢ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癌组PⅢP含量低于肝硬化组,两组含量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