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Gore—Tex补片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用Gore.Tex补片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10例,其中初发切口疝9例,复发切口疝1例。结果9例一期愈合,1例发生创面局限性积液,经穿刺负压引流处理后治愈,随访10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用Gore—Tex补片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经济,安全,有效,感染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腹腔内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常用的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有:(1)肌鞘前修补方法,即用单纯聚丙烯材料在腹壁脂肪与肌鞘(如腹直肌鞘)之间进行修补;(2)肌肉与肌肉(如中线切口裂开)之间的修补方法,通常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直接与腹壁缺损的边缘进行缝合修补;(3)肌后和腹膜外修补方法,一般采用聚丙烯材料或聚丙烯与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腹直肌肌肉与后鞘之间或腹直肌与腹膜之间对缺损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0年9月至1993年1月应用自体腹壁皮条法修补巨大切口疝12例。本法取材方便,可靠省时,并发症少,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6~65岁。疝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1)。单纯直接缝合修补切口疝的复发率高达50%左右,对巨大切口疝修补更是外科治疗的难^(2)。我科2010年3月对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10cm)行多点悬吊法腹腔镜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采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肌前补片修补法3例,肌肉间补片修补法3例,肌后腹膜前补片修补法39例,腹腔内补片修补法6例。手术时间109~195 min,平均135.2 min;术中出血15~90 ml,平均35.6 ml;术中无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7 d(平均4.9 d)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9 d,平均9.7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浆液肿,经穿刺抽吸、负压吸引和腹带加压包扎后治愈。51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3例(5.9%)患者复发,后行开放式腹腔内补片修补手术,恢复良好,无再复发。所有病例无慢性疼痛。结论应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共收治腹部切口疝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38~73岁,平均(57.5±10.8)岁。50岁以上9例(69.2%);农民9例,工人3例(含退休),占92.3%。13例中,4例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例系剖宫产术后20年出现左下腹切口疝,在外院行切口疝修补,术后左下腹再次出现疝;4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其中2例系经腹直肌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及腹腔镜下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壁切口旁疝补片修补术,既往多采用开放式手术。为与腹腔镜下手术相比较,将我院42例巨大切口旁疝(疝环长径在10cm以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修补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共收治腹部切口疝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38~73岁,平均(57.5±10.8)岁。50岁以上9例(69.2%);农民9例,工人3例(含退休),占92.3%。13例中,4例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例系剖宫产术后20年出现左下腹切口疝,在外院行切口疝修补,术后左下腹再次出现疝;4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其中2例系经腹直肌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总结剖腹腹腔内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经验.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疝采用复合补片进行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结果 1例术后3d死于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其余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疝采用复合补片进行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病例1,女,42岁.二十年前行阑尾切除术,切口愈合良好.七年前因胆囊结石于外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一月患者自觉右上腹部切口开始反复出现可复性肿块,常于咳嗽、负重起立时发生,平卧后可消失,肿块出现时下腹部酸胀、隐痛不适,一直未诊治,近来患者自觉下腹部切口处肿块逐渐增大,酸胀不适感渐加重入院.检查示: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膨软,右上腹及右下腹各见一斜形陈旧手术疤痕,右下腹阑尾切口愈合良好.右上腹疤痕约12cm,其右下方可及两口径分别约10cm的"陷落区",边界清晰,中间似有索带分隔,咳嗽后可出现两质软肿块,最大时直径达20cm,明显高出腹平面.平卧后肿块可渐回纳,冲击试验阳性,腹壁缺损8cm×10cm.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术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无异常,心肺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1.
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补片修补治疗(附2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临床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病人的年龄,手术方法,引流放置,抗生素应用及预后。结果:发生巨大腹壁切口疝平均年龄是65.3%,均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术后放置引流,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愈21例,复发2例。结论:常见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创伤性腹壁疝(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s,TAWH)多发生于腹部钝性、闭合性外伤,临床少见。笔者收治巨大创伤性腹壁疝致部分升结肠嵌顿、坏死患者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车祸致腹部外伤4小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5次/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生物合成纤维网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将19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方法及经验介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在外科领域目前仍然是较为困难、并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其原因首先是手术后的切口疝发生率高达5%~10%,甚至更高;其次是对于手术切口疝的治疗不能令人满意.直接修补的手术失败率可高达30%~50%;手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比例也较高,甚至有不少死亡病例。这些问题的发生使得相当部分的外科医师对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80岁。14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003年因下腹壁切口嵌顿疝行疝松解术+坏死小肠切除术,术后自行用腹带保护。2008年9月因下腹可复性肿块疼痛1周收住院。入院体查:肥胖体型,腹部正中原切口瘢痕长约20cm,下段见一巨大膨出肿物,约20cm×15cm大小,质中,站立时明显,平卧后肿物缩小一半,腹壁缺损明显。2008年9月13日在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前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6.
白线疝(herrnia of lillea alba)系指发生在腹壁正中自线上的疝,因绝大多数发生在脐上,又称为腹上疝.临床上罕见,由于体积比较小,症状也不突出,诊断不易,常被误诊为腹壁良性肿瘤,常待手术探查时才能明确真相.最近我院收治1例巨大白线疝伴嵌顿患者,经应用补片修复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25例均手术顺利,无切口感染和排异反应,无术后死亡。6个月均未复发。结论:有选择性地在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中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的,且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1%[1]。随着高龄患者增多,腹部切口疝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湖北协和分院采用腹壁深筋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切口疝,周边缝合固定及补片于深筋膜固定,减少组织间隙早期形成粘连,同时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切口疝,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及腹腔镜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16例)和开放组(2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开放手术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冲洗引流2个月治愈,另1例再次手术取出补片。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1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同样安全、合理,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 2 0 0 1年 6月手术治疗巨大绞窄性腹壁切口疝 1例 ,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女性 ,82岁 ,因脐右侧不规则疼痛伴恶心呕吐 4d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2d收住院。既往有“阑尾切除术”及肠梗阻“粘连松解术”手术史。拟诊为“嵌顿性腹壁切口疝、机械性肠梗阻” ,经手法复位未成功而行“切口疝嵌顿松解术”。全麻 ,取原右中下腹直肌切口 ,疤痕下端稍加延长 ,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达腹膜。切开后探查发现 ,原切口腹直肌前、后鞘及腹直肌全程裂开 ,形成疝环 ,长径约 12cm。切口右侧上方有一肠襻 ,外覆腹膜 ,伸达右侧深筋膜浅层。扩张疝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