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超细Al(OH)3粉体的表面进行改性,增强其相容性、水溶性.方法 选用硬脂酸、有机硅、六偏磷酸钠、乙二醇对超细Al(OH)3粉体进行湿法改性,通过活化指数、润湿角、红外光谱和沉降分析,对改性Al(OH)3粉体的表面润湿性、改性前后粉体的表面键型的变化,以及改性粉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测试,表征和评价了粉体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 硬脂酸、有机硅、六偏磷酸钠、乙二醇对超细Al(OH)3粉体的改性后的活化指数均大于0.90;硬脂酸和有机硅增强了Al(OH)3粉体的亲油性,六偏磷酸钠和乙二醇增强了Al(OH)3粉体的亲水性.结论 硬脂酸、有机硅、六偏磷酸钠、乙二醇对超细Al(OH)3粉体都能起到显著的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2.
pH值对改性石墨表面覆层形成及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用非均匀成核法进行石墨表面改性时,改性溶液pH值对石墨表面Al(OH)3包覆层形成及其性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性溶液pH值对石墨表面包覆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仅当改性溶液pH值为6.5-7时,石墨颗粒表面才能形成一层均匀的Al(OH)3粒子包覆层。此覆层使改性石墨的表面电性与Al(OH)3粉体的基本相同,并因此而使石墨的抗氧化性和润湿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铝酸钠种子分解法制备超细Al(OH)3.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粒度分布.研究了NaOH浓度、NaOH/Al(OH)3摩尔比,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率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Al(OH)3的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浓度越高,分解温度越低,NaOH/Al(OH)3摩尔比越小,得到的Al(OH)3颗粒的粒度越小.试验条件为:NaOH浓度180 g/L,NaOH/Al(OH)3摩尔比1.15,分解温度40℃,分解时间26 h,晶种率8%,搅拌速率200 rpm时,氢氧化铝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89 μm.  相似文献   

4.
利用纳米铝和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2O3粉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Al(NO3)3·9H2O、氨水和纳米铝粉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Al(OH)3溶胶,经过真空抽滤和高温煅烧获得了纳米α-Al2O3粉体.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纳米铝粉添加和煅烧温度对Al(OH)3溶胶质量以及Al2O3晶型转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值为9时可以获得团聚少、分散性好的Al(OH)3溶胶,添加摩尔分数为3%的纳米铝粉作为籽晶可以使α-Al2O3的转变温度降至1000℃左右.实验获得的纳米α-Al2O3粉体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0 nm.  相似文献   

5.
采用碳分法并经油酸钠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Al(OH)3粉体,用活化指数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30min时,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可达98%;改性后氢氧化铝呈单分散性,平均粒度约为50nm.  相似文献   

6.
Al(OH)3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Al(OH)3掺杂非晶态Ni(OH)2粉体.研究了温度、pH值和掺杂剂的含量等各种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表明样品制备的工艺条件为t=50℃、pH=12、 Al(OH)3掺杂含量为5%时,样品电极容易活化,循环性能较好.采用以100 mA/g恒电流充电4 h,以50 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其比容量达346.1 mA·h/g,放电工作电位平稳于1.24 V.  相似文献   

7.
以^99Tc^mO4^-淋洗液为起始物,在0.1MPaCO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羰基锝中间体[^99Tc^m(CO)3(H2O)3]^+,并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配体C60(OH)20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99Tc^m(CO)3-C60(OH)20配合物标记率的影响,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并观测了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最佳标记条件为:0.1mL[^99Tc^m(CO)3(H2O)3^]^+中间体,0.1mL10mg/mL的C60(OH)20溶液,pH为8,在98℃沸水浴中反应30min,标记率大于95%。^99Tc^m(CO)3-C60(OH)20为一种亲水性配合物,其体外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铌酸钠亚微米粉体的低温合成及形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水作为溶剂,乙二醇为酯化剂,通过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NaNbO3粉体。研究了柠檬酸(CA)和乙二醇(EG)的用量和pH值对溶胶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TG-DTA研究了NaNbO3晶相的形成过程,利用TEM对所制得粉体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驱体溶胶的pH值为7.5,n(CA)∶n(metal ion)=3∶1,n(CA)∶n(EG)=1∶2时,可以获得稳定性能良好的溶胶。凝胶前驱体在加热过程中先反应生成Na2O和Na2Nb4O11,然后二者反应生成NaNbO3。不同的升温速率对所得的粉体的形貌影响较大,升温速率快,有利于粒状产物的形成,慢的升温速率易形成棒状产物。并讨论了不同的烧结机制影响NaNbO3形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将具有润滑功能的锌元素引入到镁铝型水滑石的主体层板化学组成中.通过实验研究Mg-Al水滑石、Zn-Al水滑石和Zn-Mg-Al水滑石合成及它们对软PVC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添加量(20份)情况下,添加水滑石阻燃剂的PVC力学性能与添加Al(OH)3和Mg(OH)2差别不大.然而,水滑石的阻燃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阻燃剂Al(OH)3和Mg(OH)2.Zn-Mg-Al水滑石表现出比Mg-Al水滑石和Zn-Al水滑石更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氢氧化铝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分法并经油酸钠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Al(OH)3粉体,用活化指数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60 ℃、改性时间为30 min时,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可达98%;改性后氢氧化铝呈单分散性,平均粒度约为50 nm.  相似文献   

11.
通过羧甲基反应和六偏磷酸钠干法改性对魔芋精粉进行化学改性,结果表明:羧甲基反应可以大大提高魔芋精粉水溶胶的透光率,六偏磷酸钠干法改性可以提高魔芋精粉水溶胶的粘度.羧甲基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魔芋精粉用量为5g,氯乙酸7.5g,碱处理温度30℃,羧甲基化反应温度55℃,羧甲基化反应时间1h,15%的NaOH用量6mL.六偏磷酸钠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1,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55℃,酯化剂用量六偏磷酸钠与魔芋精粉的质量比为1:8.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通过电化学絮凝选择性调控煤岩组分表面可浮性,获得电化学絮凝强化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的方法,采用沉降试验考察了铝电极作用下电浮选过程中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浮沉特征,通过电浮选实验探索了电化学凝聚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揭示了电化学凝聚对煤岩显微组分的选择性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电化学凝聚具有选择性,可有效提高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沉降性差异,其对惰质组分的选择性絮凝可优化浮选分离效果,调控矿浆pH、电化学反应时间及电压强度等可控制煤岩组分的浮选分离效果,当pH=5,反应时间为20min,电压强度为40V时,惰质组富集率可达87.2%,沉物收率为21.1%.铝电极电化学凝聚作用是反应过程中的Al(OH)_3与煤岩组分结合并絮凝沉降的过程,受Al(OH)_3水解形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惰质组在电化学凝聚过程中的絮团形态受矿浆pH、反应时间及电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湿法烟气脱硫锰催化对亚硫酸钙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机械搅拌槽式反应器,研究了湿法烟气脱硫环境下锰催化对亚硫酸钙氧化的影响.模拟实验得出湿法烟气脱硫环境下亚硫酸钙的锰离子三相催化氧化遵循并行反应机理,锰离子的催化氧化反应对Mn2+浓度是0.5级.浆液量浓度小时,反应速率受锰离子浓度控制,而不是非催化氧化受亚硫酸钙溶解速率的控制.反应器内pH值为5.0、浆液量浓度>50 mol/m3时,Mn2+催化作用不增强氧化反应速率.反应器内pH值为5.5、浆液浓度>55 mol/m3时,1 mol/m3的Mn2+催化作用使亚硫酸钙的氧化从非催化氧化的受溶解度控制转变为受氧的扩散传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湿法提钒工艺排放的含钒废水特点,采用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使废水中的高价钒还原,其氧化产物再作为沉淀剂与还原产物反应,使废水中各种形态的钒沉淀.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Fe(OH)2和Fe(OH)3还可作为絮凝剂加速沉淀,从而达到去除钒的目的.考察了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废水的pH和FeSO4的用量等对钒去除率的影响,同时也对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当含钒废水为50 mL时(含钒167.7mg/L),5 000mg/L的FeSO4用量为19mL,搅拌速率为100r/m,待反应30min后,再用NaOH将废水的pH调至9.0,处理后的含钒废水中钒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H值以及PMAA-NH4对Ba0.6Sr0.4TiO3水浆料稳定性的影响。由于Ba2 和Sr2 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的溶出,使得粉体的等电点比较小,其等电点为pH=3.9。PMAA-NH4的加入使得粉体的Zeta电位向更负的方向移动,并且在0.4%时达到最大。在pH值为8—9,PMAA-NH4的加入量为0.4%时浆料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制备和表征了Mg/Al水滑石催化剂并应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Mg/Al水滑石对酯交换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g:nAl=2∶1,终点pH值为11.5,80 ℃下恒温晶化48 h时,制备的Mg/Al水滑石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nPhOH:nDMC=2∶1、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140~180 ℃、反应时间10 h条件下,得到产物碳酸二苯酯和甲基苯基碳酸酯的产率分别为14.7%、11.6%,酯交换选择性达82.5%,副产物苯甲醚的产率为5.6%.与Mg(OH)2、Al(OH)3、MgO及Al2O3等固体催化剂相比,Mg/Al水滑石具有更高的酯交换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ATO粉体,考察了pH值、氨水体积比、锑的掺杂量、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粉体导电性能的影响.运用DDS-12A型数显电导率仪测试了ATO粉体的电导率,运用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粉体的晶型、粒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氨水体积比为1:3,pH值为8,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4h时所制备的纳米ATO粉体电导率值最大,即导电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pH值沉淀及共沉淀法制得助剂Al(OH)_3胶、Al(OH)_3-Mg(OH)_2胶、Al(OH)_3-Zn(OH)_2胶及活性组分,按一定重量比湿法混合均匀,经煅烧活化后制得含不同助剂的挤条催化剂.用全玻璃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XRD 和加速老化等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助剂的引入使催化剂的挤条机械强度得到改善,比表面在不同程度上增大;铝胶助剂易与活性组份中的二价元素生成铝酸盐,阻碍了铁酸盐尖晶石的生成,但助剂中有Mg(OH)_2或Zn(OH)_2存在时阻碍作用大大减小;XRD 可检测到催化剂主要由铁酸盐尖晶石相和α-Fe_2O_3相组成;含助剂的催化剂抗老化性明显优于不含助剂的样品及工业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AI(OH)3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备纳米Al2O3,粉体.探讨了制备过程中前驱体表面电位<与洗涤分离的条件在分离过程中对过滤速度的影响,发现采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粉体的ξ电位明显降低,接近其等电点,从而导致洗涤速度变慢.使用0.1 mol/L稀氨水取代蒸馏水,随着pH值的增大,ξ电位提高,过滤速度加快.取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粒径分析仪,对实验所得粉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粉体粒径为59.3 am的α-Al2O3,形貌为纤维状,并且分散好、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20.
使用改性剂对重钙表面进行改性是增强其表面的亲油性,改善它在有机高聚物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以获得更好性能的高聚物重钙复合材料。采用异丙醇溶解的改性剂钛酸酯偶联剂NDZ-311分别在超声与搅拌下对超细重质CaCO3进行湿法表面改性,测试了改性重钙活化指数和它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稳定性。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改性重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NDZ-311用量≤1.0%时,超声分散作用明显地提高了改性重钙的活化指数与其在石蜡中的分散稳定性;随着偶联剂用量增加,超声分散与搅拌分散方法改性对改性后样品性能影响差距减小,形成单层包覆所需改性剂用量接近,约为2.5%。超声分散方法明显地促进了钛酸酯偶联剂NDZ-311与CaCO3表面的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