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永红  马中 《中州学刊》2008,(3):114-118
农民经济行为和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而历史上有关农民经济行为研究的多种理论,都忽视了生态环境因素.实际上,农民经济行为一方面受制度、收入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形成的外部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又受来自心理需要上的影响.为此,对农民行为进行分析,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农民行为分析框架.该框架将生态需求引入到农民的行为目标中来,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重视野下的农民经济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韦伯、波耶克为代表的农民行为非理性说,以舒尔茨、波普金为代表的农民行为理性说,以恰亚诺夫、博兰尼、斯科特为代表的农民生存经济或道德经济说,都是研究特定情境和特定时代的农民的产物。各派的观点都不是普适的,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把这些有条件的观点普遍化,在一般意义上谈论农民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是造成各派纷争的主要原因。在对中国农民经济行为的研究中,黄宗智的“过密化”观点,郭于华、郑风田等人的制度理性或条件理性说,是对农民经济行为研究的突破,但又都不无遗憾。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的经济理性与农村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非理性行为"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将农民行为看成"非理性"的原因,或者是将理性行为的目标设定为利润最大化,或者是对农民所面临的特殊约束条件缺乏了解.所谓的中国农民的"非理性"行为,是农民在既定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农村政策应当努力解除农民所面临的制度约束,避免对农民经济行为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本地就业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就业,形成庞大的“民工潮”的今天,仍有部分农民选择留在本地寻找就业机会。本文以这部分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分析角度出发,认为农民本地就业的行为是立足于家庭经济单位之上,综合了经济、社会多种因素的一种理性选择过程。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他们对个人资源认识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5.
李春青 《东岳论丛》2024,(1):115-124+192
只有人才阐释,因为只有人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而意义离不开语言和阐释。那么人为什么需要阐释呢?传统阐释学大多认为阐释是为了发现作者意图,现代阐释学则认为阐释是人的存在方式。这显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谈论问题。然而这两种阐释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大重视“阐释的目的”对于阐释行为和整个阐释过程所具有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传统阐释学关注阐释者的心理体验而不是阐释的目的之于阐释行为的影响;哲学阐释学重视阐释者的“前见”(偏见)对阐释行为的重要作用,却也无视阐释目的的重要性。事实上,面对阐释对象,阐释者总是从某个角度切入发现某个层面的意义,没有人可以全方位地理解阐释对象。阐释者之所以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角度切入固然受到其“前见”(偏见)的影响,但也同样会受到来自阐释的目的的重要影响。“前见”(偏见)和“阐释的目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共同决定着阐释过程的走向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经济行为的社会学诠释 经济行为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系统,是经营活动的动机、目的及其实现方式,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财富的分配、产品的交换和消费方式。从内在动机看,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其农业经济活动的目的及其对财产、劳动和所有制的观念和态度的现实化。从外部因素考察,农民的经济行为是村社、政府、市场、自然环境与农民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民特定经济行为的调整和选择是农民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所导致的现实行为。 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农业发展的诸条件作用于农业经济状况的必要环节。自然、社会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它们往往先转化为农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农民的经济行为方式,再物化为农业状况。因此,农业经济状况可视为农业劳动者一定经济行为方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农民经济理性的纷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纯粹理性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一种经济假说。由于农民所处的特殊环境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是缺乏理性的 ,这种观点在国际上受到舒尔茨、塔克斯等理性论者的批判。中国自然经济历程较长 ,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 ,非理性的特征应该更为明显 ,但实证性研究材料表明 ,农民甚至包括贫困农户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理性的。当然 ,农民经济行为是否理性的争论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为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家庭经济的特点.一旦农业经济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生计,农民就要考虑到从事其他职业,这种行为称为兼业化行为.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小农的行为趋向正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特点.正确理解明清时期农民的兼业化行为,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解决农民问题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关市场经济与农民生育观念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热点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就此本文作一点初步的分析研究.一、新的生育观念在逐渐形成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它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育观对生育行为起支配作用,有什么样的生育观就有什么样的生育行为.社会的经济因素对生育行为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生育观这一中介环节来实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佳木斯市广大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传统的计划经济,已难以概括人口控制的社会经济基础,农民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震荡,正越来越多地受着市场机制的调节,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属性和特征所决定的.1.从市场经济的调节性看对农民生育观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其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因此,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的人口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同样是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的.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广大农民某  相似文献   

10.
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的角度讨论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包括 :区分农民家庭类型 ,需要对农业佣工和平民地主加以关注 ;对于古代政论家所遗留的农民家庭经济史资料宜于谨慎利用 ;弄清家与户、家庭与家族的区别及联系 ,既是农民家庭经济专题研究的前提 ,也是它的内容 ;致力于在档案和家谱中挖掘农民家庭经济史资料 ,小说戏剧的形象资料也不可忽视 ;对农民家庭经济进行静态与动态、常态与变态的综合研究 ;将农民家庭经济放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关社会制度中进行综合性考察。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彭华民撰写的《消费社会学》一书,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消费行为的专著.消费行为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日常生活中的经济行为,有关专家学者已从经济理论角度对消费行为作过大量的研究和阐述.实践证明,消费行为不仅是  相似文献   

12.
较之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值得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学生产、流通与消费等环节进行详细梳理、辨析与论证。从研究对象看,较之从经济角度对传统文学的研究,"民国经济"维度的研究对象已然转变至现代文学;较之此前已有的从经济角度对现代文学的研究,"民国经济"维度的潜在研究对象将是在这基础之上的"民国",更具整体性。从研究目的看,以"民国经济"为视角进行的研究,其目的不在于建构现代文学经济学,也不在于梳理现代历史中的政治、经济纷争,而在于对文学、文学中的人性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此相关,我们必须警惕这一阐释视角的有限性,细心甄别研究对象,并力求回归文学本位。  相似文献   

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及其内在缺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自主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再具有产生之初的显著功效。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原因及其内在缺陷,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国家与农民两个经济利益行为主体博弈的角度,重点分析家庭的经济功能,重新阐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原因,推理出生存导向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同时就具备了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不仅仅在于它把个人、企业、政府等都作为经济主体,而且在于它对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研究作出了一些基本理论假定,从而使得对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可以给出较为明确、一致的解释.诸多经济学大师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对人类经济行为研究的假定,从而取得对现代经济学的重大发展与突破的.  相似文献   

15.
饶旭鹏 《江淮论坛》2012,(3):30-35,108
新世纪以来国内农户经济研究延续了西方农民学和20世纪中国研究的学术传统.以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农户家庭经济环境和经济行为方式的变迁为基本研究视域,主要集中在对农户的经济理性研究、农户经济行为过程和内容的分析、农业生产要素与农户经济行为研究三个主要方面。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农户的经济生产或消费,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伦理学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存在着定位问题。本文通过确定经济伦理学的对象,以及对经济伦理学对象的四个方面的阐释,说明经济伦理学是一门在研究经济与伦理趋向统一的内在过程的基础上,研究化理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调节作用,以达到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伦理建设的双重目标的学说。这门学科以市场以及政府调节失灵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为主要研究领域,高度融合了经济与伦理、形式与内容,从而使人和社会在这门学科中达到高度和谐。它同时是一门特殊的经济学和应用伦理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语篇的研究也逐步引起了语言学家和相关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翻译学、修辞学等多个学科。然而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广告语篇连贯性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出发阐释广告语篇的连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发展初期,管理不够规范,运作质量不高.少数人(股)控制、机会主义行为、"搭便车"现象、原子化农民合作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绩效从制度与非制度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经济与社会的统一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对于今后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前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动力来自农村内部,是农民自下而上地发动的,是农民的需求与行为主导了政策的变化,而非政策引导着农民的行为。这种内生性的改革,是现实经济状况、农民的生存需求与政策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何以能影响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文化何以能影响经济的内在机制,学界讨论不多.本文从经济行为的社会文化本质、经济人假设与人的社会性这两个视角分析了文化何以能影响经济的内在原因,指出,经济行为不纯粹是经济的行为、经济主体不纯粹是经济人构成了文化影响经济的两个根据.最后,从历史或动态角度考察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认为文化影响经济的程度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的,即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