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师教育中的物理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国科学史界前辈和同行艰苦创业、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在1979年开始开设“物理学史”课程。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仓孝和先生到北京师范学院任院长后,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84年我校成立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85年获得了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近四十名。20余年来,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自然科学史所的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也参与了自然科学史所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也还有着密切的合作,这对我们进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系列讲座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中关村新所址隆重开课。该系列讲座由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资助,自然科学史所具体组织承办,邀请的报告人均为国内外久负盛名的资深专家,以及活跃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10~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第3届青年技术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4.
<正>1得前贤器重科学外史研究韩玉芬(韩):林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访问.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辈,您和学界其他同仁有些许不同之处.您做过不少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工作,成果颇丰.与此同时,您还长期主持《自然科学史研究》和《中国科技史料》的编辑工作.我偶然在《钱学森书信补编》里发现他于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5.
2011年,由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Berlin)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联合提出并组织实施的"适用技术与德国技术向中国的转移(MakingTechnology Appropriate:Technology Transferfrom Germany to China)"研究项目获得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简称DFG)批准并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技术史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科技》2011,(20):49-49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7月5日,中科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十二讲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举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范式和问题——一个科学史鸟瞰"为题做了精彩演讲,演讲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罗桂环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12—1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瓦维洛夫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在科学史所联合召开中俄科学院历史比较研讨会(图1)。召开这次会议属于两所2010年7月正式签署的首期为4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是该协议签署后的首次活动,旨在共同推动两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史所参加会议的有所长张柏春和院史研究室同仁;副所  相似文献   

8.
关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的创建及其50年发展历程,席泽宗院士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1],廖育群所长发表了《回顾与展望》[2]。郭书春、陈美东、华觉明、罗桂环、王扬宗、汪前进、袁江洋等先生将在这次会上回顾和讨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科史研究。他们的论文和报告已经很充实。在此,我仅简要地汇报一下自然科学史所最近十年(1997—2007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史所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专题研究、学科史和通史研究,发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中国科技遗产,形成了注重内史的严谨考证、…  相似文献   

9.
1950-1960年代中国的科学史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950-1960年代我国开展科学史研究生培养的时代背景,讨论了教育部所属高校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科学史研究生培养工作,展示了这一时期我国科学史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建立伙伴小组.文章从学术目标、小组成员、小组的运行、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以及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伙伴小组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运行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26日至3月27日,由台湾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和台湾清华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科学史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台湾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主任洪万生教授主持,历届老主任李国伟、刘广定、杨翠华出席了会议,到会的科技史专家学者60余人,其中有来自大陆的3位学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原所长陈关东教授、原副所长陈久金教授、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建立伙伴小组.文章从学术目标、小组成员、小组的运行、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以及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伙伴小组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运行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15—2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人教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支持和资助下,第二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师资培训班在北京中关村自然科学史研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今日中国科学史各地域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学术活跃度,文章对2007-2011年近五年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文献作者单位、籍贯等信息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从事中国科学史的人员在地域上较为零散,许多研究人员没有在地域上组成特定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史研究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国科学吏研究所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构造了有限维模李超代数(n,m),给出了(n,m)的Θ-型导子,进而决定了(n,m)的导子超代数,并证明了(n,m)是由正整数n,m所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模李超代数W^-(n,m)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构造了有限维模李超代数W-(n,m),给出了W-(n,m)的 -型导子,进而决定了W-(n,m)的导子超代数,并证明了W-(n,m)是由正整数n,m所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I0001-I0001
本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期,她问世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五十周年所庆和第11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的前夕。为了热烈祝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五十华诞,我们特地组织了所庆特稿,对该所在研项目作了较为全面地介绍,涉及大大小小十多个项目,在这里我们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8.
“有一颗小行星,默默地运行了几十亿年,还没有名字;有一位学者,在科学史领域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成就非凡。今天,我们用席泽宗的名字来命名这颗小行星,使这颗小行星,因席泽宗的名字而万众瞩目,使席泽宗的成就,通过这颗小行星而光耀人间。”这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8月17日的所庆五十周年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大会上主持人的祝辞。席泽宗院士是与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一起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学者,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研究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见证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  相似文献   

19.
李继闵,男,1938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曾任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现任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任,自然科学史(数学史)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数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国际科学史学会(IUHS)和青年科学史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