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同品种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南地区采集18个不同品种茯砖茶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18株优势菌,观察其平板形态特征与生长特征,以及在电镜下有性与无性生殖结构等特点,初步确定其中15株优势菌为散囊菌属:8株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3株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2株肋状散囊菌(Eurotium costiforme)、1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和1株蜡叶散囊菌(Eurotium herbariorum);还有3株非散囊菌属优势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结果表明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子午岭林区野生白囊耙齿菌生物学特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是果糖,氮源是酵母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5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条件下处理15 min,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5.0~10.0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冠突散囊菌生长的主要因素,包括黑茶浓度、蔗糖浓度、p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进行5因素4水平筛选分析.[结果]冠突散囊菌最优的液体培养条件为:黑茶浓度为0.7%,蔗糖浓度为5%,pH为5,培养温度为29℃,接种量为1%(孢子浓度为6.0×108cfu/ml).[结论]该研究可为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应用于茯砖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源对山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85%以上萌发率高,低于75%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或55℃ 5 min;在pH 3~10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均为5~6.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  相似文献   

5.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6.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7.
不同原料及生长因子对冠突散囊菌固体培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聪  刘素纯  达海韬  石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78-9179,9243
[目的]为茯砖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特征、生长条件、对营养成分的利用及发花过程中茯砖茶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大部分冠突散囊菌菌株在CZG、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其生长适温为25~35℃,最适生长pH值为5。有机氮对菌落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无机态氮、酰胺态氮、氨态氮有利于孢子荫发;有关碳源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致。冠突散囊菌可提高茯砖茶的含氮量,减少其可可碱和茶碱的含量,增加脱镁叶绿酸酯a、b及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论]有关冠突散囊菌的生理特性、功能特性及其与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两株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接种法,对两株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散囊菌(Eurotium sp.,1001)和曲霉(Aspergillus sp.,1003)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培养基及糖质量浓度下进行了生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菌株的生长和孢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pH6-7时菌株生长良好,且可以保持较高的菌液质量浓度;两种菌株均以蔗糖为主要碳源,菌丝干质量与培养基质量浓度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枇杷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对枇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在pH 3~10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为pH 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为pH 5;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较好,相对湿度小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乳糖为最快;在供试的5种氮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胱氨酸、尿素、甘氨酸为最快.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或55℃、5 min.  相似文献   

10.
研究温度、光照、pH值、湿度及紫外线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株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该菌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具有相似的效应,其中27 ℃是最适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则抑制生长;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10 min;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而全黑暗有利于菌落扩展;最适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最适孢子萌发湿度为70 %,萌发率为92.1 %;该菌对紫外线(25 W、40 cm)较为敏感,当照射时间为2 min,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84.4 %,而照射10 min,孢子萌发率为0.  相似文献   

11.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突散囊菌液体深层发酵滤液经浓缩,醇析,透析冻干得多糖粗品.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得到4种多糖.将含量最高的多糖ECP-A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的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ECP-A1和ECP-A2),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该多糖,紫外光谱分析未见蛋白质(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揭示ECP-A1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表明ECP-A1和ECP-A2为单一均匀组分的多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真菌是黑茶渥堆中的优势微生物,对形成黑茶风味、品质和生理功能 起关键作用。但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这些真菌水解酶的差异尚不清楚。【方法】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和酶活 性检测相结合,分析曲霉属和散囊菌属不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上和茶叶发酵条件下胞外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 果】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结果显示:供试的 9 个菌株均不同程度呈现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单宁酶活性,7 个 菌株显示淀粉酶活性,2 个菌株显示果胶酶活性,1 个菌株显示蛋白酶活性。同一菌株可以同时分泌多种胞外 水解酶,多个菌株也可以表现同一水解酶的活性,不同菌株产生胞外水解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茶叶发酵过 程中,黑曲霉菌株 PE-3 水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冠突散囊菌菌株 PE-1。其中,淀粉酶活力达到 33.81 U/mL。而菌株 PE-1 的单宁酶和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菌株 PE-3。其中,单宁酶活力达到 132.09 U/mL。【结 论】在茶叶发酵过程中,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的菌株可能具有对不同茶叶成分的选择性,水解酶的协同作用影响 菌株对茶叶成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从冠突散囊菌特性、冠突散囊菌降氟方法2个方面综述了有关黑茶降氟的研究进展,如利用紫外线辐射诱导、含氟化学药品、抗生素、农药和病毒诱导降氟等诱导冠突散囊菌噬氟的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嫩度的夏秋茶树鲜叶为原料,人工接种发酵金花散茶,分析了在14 d的发酵过程中,不同嫩度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嫩度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茶褐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内含成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体以嫩度高的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内含成分含量更高。综合考虑,以一芽三四叶鲜叶人工接种发酵10 d,更有利于金花散茶的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和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分别接种于以茶多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期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各发酵液的茶多酚总量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黑曲霉、根霉发酵液中多酚分别降低38.9%、85.5%和92.1%;黄酮类总量在黑曲霉、根霉的作用下先下降后上升,冠突散囊菌则波动上升;各处理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直线下降,非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茶黄素含量减少,茶红素含量增加,茶褐素含量基本不变.基于不同优势菌对茶多酚的转化在质和量上均有差异,有必要对其转化产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六堡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鉴定六堡茶中的金花菌,为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及三点接种法从梧州中茶茶厂2015年11月生产的六堡茶中分离纯化金花菌,以传统的形态学观察法观察菌落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丝、分生孢子等结构特征,再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DNA序列分析,并通过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分离获得一株金花菌,命名为LB-1.LB-1菌株的形态特征与散囊菌属很相似,主要表现为:菌落呈金黄色、 有同心环、 有放射性脊等,其ITS序列与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的同源性达99%,进一步确定LB-1菌株为阿姆斯特丹散囊菌.[结论]从六堡茶中分离获得的金花菌LB-1为散囊菌属中的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在六堡茶加工中,可为LB-1菌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其大量繁殖,以增强六堡茶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7.
影响散茶发花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善黑毛茶及醇化后黑毛茶的发花效果。[方法]以黑毛茶或醇化后的黑毛茶为原料,研究其发花过程,并探讨原料含水量、汽蒸时间、接种量、渥堆时间及温度、发花温度及添加剂种类(淀粉、有机盐、蔗糖)对发花效果的影响。[结果]散茶含水量为28%~32%,汽蒸时间为8~10min,接种量为0.5‰~1.0‰,渥堆时间为1.5h,渥堆温度为70℃,发花温度为28℃,添加剂为蔗糖时有利于发花。此条件下可实现散茶早发花,发好花,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发花效果。[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低档绿茶茶汤进行发酵,对发酵液的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4天发酵液综合感官评分最高,与色差计对汤色检测的结果一致;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及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咖啡碱含量较稳定;发酵液酚氨比较原材料茶汤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茶汤品质得到较好的改善;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对茶多酚存在一定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