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对40例确诊的老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PTE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心脏病、恶性肿瘤、下肢静脉病变及制动.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常见,易发生晕厥(占25.0%);而胸膜性胸痛及咯血较少见.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者占97.5%;D-Dimer>500μg/L者占100.0%;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可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老年PTE最常误诊的疾病是冠心病、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老年PTE常合并多种疾病.结论 老年人PTE临床表现多样,D-Dimer有筛选急性PTE的价值,CTPA可作为首要诊断方法.老年人PTE常合并多种疾病,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有效的,但常规溶栓治疗发生出血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螺旋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和62.5%;临床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75.8%和0%;治愈率分别为47.8%、17.2%和0%.结论老年人(>70岁)PTE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螺旋CT对老年人PTE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 螺旋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和62.5%;临床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75.8%和0%;治愈率分别为47.8%、17.2%和0%。结论 老年人(〉70岁)PTE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螺旋CT对老年人PTE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资料,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对静脉注射海洛因(静脉吸毒)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作者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核素肺通气/灌注ELT(V/Q)显像、心脏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静脉吸毒者(PTE)病人15例。结果显示,CTPA确诊亚段以上PTE准确可靠发病3周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仍有效抗感染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能较快改善症状,提高氧分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疑似PTE患者行TTE检查,并以CT肺血管造影(CTPA)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TTE诊断结果。结果本组108例疑诊PTE患者行CTPA检查,34例诊断为PTE阳性,占31.5%,34例诊断为PTE阳性的患者经TTE检查确诊33例;PTE阳性组RA横径、RV横径、PAD和RPAD明显增宽,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TE诊断中,TTE与CTPA相比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PTE床旁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增强对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及鉴别,以提高其诊治及预防工作。方法采集作者1年来诊治的1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习惯、家族史、合并疾病、误诊情况、发作的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中男16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4±17)岁。常饮酒和喜食肉、鱼及虾者为11例(占64.7%);体重超标者6例(占35.3%);高脂血症8例(占47.0%);足第一跖趾为首发表现者9例(占52.9%);误诊为其他疾病3例(占17.6%)。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临床表现典型,与肥胖关系密切,发病年龄低,常合并代谢综合征,应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张伟宁 《现代医院》2006,6(9):68-6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并不难,但对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因为首发症状不典型,且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早期常容易误诊。近年来我科收住了22例误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现将其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人皮肤肿瘤的临床特点、性质、病理分型特征等,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皮肤肿瘤的认知及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年龄≥60岁,经组织病理明确为皮肤肿瘤患者1115例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皮肤肿瘤病程普遍长,平均(14.2±8.6)年;分布广,全身均可发病,但头面部最多见(372例,占33.36%);合并皮损变化(43.59%)及自觉症状(33.63%)也是老年人主要就诊原因。病理类型多,来源于上皮细胞最多,且恶性程度普遍低;诊断符合率(42.69%)不高,临床将脂溢性角化病误诊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比例(30.67%)最高,其次是将色素痣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17.21%)。结论老年人皮肤肿瘤病理学类型较多,诊断符合率不高。组织病理是诊断皮肤肿瘤的依据,手术切除是治愈率最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经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和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对确诊的16例PT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误诊率87·5%(14/16),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6.2%(9/16),突发活动后气促占81.2%(13/16),肺梗死三联症6.25%(1/16)。本组病死率31.2%(5/16),未治疗组病死率100%(4/4),治疗组11.1%(1/9),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好转率100%(5/5),单纯抗凝治疗好转率75%(3/4)。结论PTE是一种极易误诊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PTE的重要因素,突发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后负荷增加者,伴低氧血症与过度通气是诊断PTE的重要线索,及时溶栓加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老年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及内镜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方法 对112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8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患者l临床表现和中青年组患者相似,老年组患者吞咽困难、心脏症状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合并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胃镜检查提示老年组并发食管癌、食管狭窄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老年组患者误诊率及手术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且多见严重并发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郗杰  赵建成  李勇  王乾 《现代保健》2009,(29):17-18
目的总结高龄阑尾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围手术期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70岁,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高龄患者中,73.6%术前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病及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72例均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术前伴有其他系统疾病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0.8%)显著高于无其他系统疾病者(9.7%),P〈0.01。结论高龄阑尾炎患者术前伴发疾病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小切口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康桂艳  王静  肖凡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68-1469
目的提高老年肺栓塞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资料完整的16例老年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6例患者除行基本检查外,全部行胸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一例行肺动脉造影及肺核素扫描,其中6例被误诊,误诊率达37.5%,2例进展为慢性肺栓塞。老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制动或卧床、恶性肿瘤、手术、慢性肺部疾病等。治疗原则以溶栓、抗凝为主,2例行下腔静脉置网术。16例中3例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肺栓塞是呼吸科的急危重症,当医院不能即刻提供肺动脉造影或肺核素扫描或重症患者不允许行以上检查,掌握老年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简单的临床手段(包括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X线胸片和胸部CT、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等)也能临床诊断肺栓塞,及时的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治愈本病或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9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治疗的90例单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及血糖等生化检查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BMI为(28.7±4.6)kg/m2,SBP为(170.6±17.5)mmHg,TG为(2.9±0.6)mmol/L,LDL-C为(4.3±0.5)mmol/L,TC为(5.8±1.9)mmol/L,FBG为(8.4±2.5)mmol/L,2hPG为(14.3±2.9)mmol/L,年龄为(71.86±7.96)岁,吸烟共68例,高血压共74例,糖尿病共,46例,血脂异常共3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BMI 22.6±4.3kg/m2,SBP为(142.3±12.9)mmHg,TG为(1.7±0.7)mmol/L,LDL-C为(3.1±0.6)mmol/L,TC为(4.6±1.4)mmol/L,FBG为(5.7±2.8)mmol/L,2hPG为(10.6±2.2)mmol/L,年龄为(65.29±7.58)岁,吸烟共51例,高血压共55例,糖尿病共24例,血脂异常共26例(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均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及高LDL-C血症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为糖尿病及高LDL-C血症,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利于防治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为提高术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结果 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为子宫内膜癌102例,诊断符合率为82.3%(102/124);误诊22例,误诊率为17.7%(22/124).102例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患者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总符合率为81.4%(83/102),其中Ⅰ期符合率为86.1%(62/72),Ⅱ期符合率为72.0%(18/25),Ⅲ期符合率为3/5;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总符合率为65.7% (67/102),G1级符合率为55.6%(25/45),G2级符合率为69.2%(27/39),G3级符合率为15/18.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临床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全面评估,以减少手术前后的诊断差异,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性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56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1.8.多伴有糖尿病(53.6%,30/56)、高血压(39.3%,22/56)、冠心病(32.1%,18/56)等基础疾病.腹痛(100.0%,56/56)及便血(89.3%,50/56)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可及时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汤雪蓉 《现代保健》2010,(24):18-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诱因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0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和非老年组(3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和诱因情况.结果 老年组的前3位病因为冠心病(49.25%)、高血压(31.34%)、慢性肾功能衰竭(8.96%);非老年组的前3位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3.33%)、慢性肾功能衰竭(23.08%)、扩张型心肌病(20.52%).两组患者发病的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为52.24%,非老年组为51.28%.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构成比不同,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最常见;感染是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