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控制基质吸力的直剪和三轴试验,研究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参数随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直剪和三轴试验得出的强度参数随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黏聚力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有所减小.非饱和土的内摩擦角并非常数,也受基质吸力大小的影响,当基质吸力小于或等于土样的进气值时,与基质吸力有关的内摩擦角保持不变,而土样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直剪试验得出强度参数相对三轴试验得出的强度参数偏大.  相似文献   

2.
重塑非饱和粉质黏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水率对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含水率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和基质吸力试验,研究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及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不断增大,说明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有较大贡献;随着含水率增大,土的内摩擦角减小;在含水率较小时,黏聚力增大,当含水率增加到一定值时,土的黏聚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红黏土地区道路等地基工程建设中出现裂缝的原因,通过直剪试验对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上覆荷载作用下的红黏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上覆荷载,红黏土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减小,随压实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黏聚力受含水率、压实度影响的程度大于内摩擦角;同一条件下,上覆荷载作用下的红黏土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均大于无上覆荷载作用下的,且上覆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受含水率、压实度、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幅度小于无上覆荷载作用下的.研究成果可为红黏土地区的道路等地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饱和土理论,通过非饱和土直剪试验、三轴UU、CU和CD试验得出非饱和土的强度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及其在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抽气饱和后原状土UU试验测得的黏聚力大于直剪快剪试验结果,内摩擦角相差不大;原状非饱和土样UU试验的黏聚力约为抽气饱和后土样黏聚力的2倍,说明该区域非饱和原状土中存在的基质吸力对土样黏聚力的提高贡献较大;土的有效内摩擦角φ′基本不受基质吸力的影响,但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与基质吸力相关的内摩擦角φb呈非线性增长;试验土体总黏聚力c1′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对比结果说明石家庄地区采用抽气饱和后原状土体的UU试验强度指标进行工程设计,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如果采用非饱和原状土UU试验强度指标,则需要考虑工程实际中基质吸力受场地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黏土的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高、低液塑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发现,在同一法向压力下高液塑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值远大于低液塑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值,高液塑限红黏土的内摩擦角值略大于低液塑限红黏土的内摩擦角值;高、低液塑限红黏土的内摩擦角值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小幅波动,当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附近时内摩擦角值迅速减小直至稳定;高液塑限红黏土的黏聚力值随含水率的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液塑限红黏土的黏聚力值随含水率的变化呈双峰变化现象,且在塑限含水率附近出现最小值。通过对变化机理的分析认为,在含水率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与红黏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抗剪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黏土–水泥土接触面的剪切特性及土体运移规律是研究水泥土桩、墙等结构物承载和变形机理的关键。对黏土与不同粗糙度水泥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进行直剪试验研究,探讨黏土–水泥土接触面抗剪强度、破坏规律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黏土–水泥土接触面的剪切破坏强度服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接触面摩擦角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而接触面黏聚力与黏土黏聚力大小相当;黏土–水泥土接触面的法向应变–剪切位移曲线整体表现为剪缩型,且剪缩量随法向应力和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归一化的接触面强度有效系数Es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当粗糙度R超过1.0 mm后,Es大于1.0,说明由于"被动阻力"的存在使得黏土–水泥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得到提升,从而出现大于黏土自身抗剪强度的情况。不同法向应力下,各接触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均服从指数分布,据此建立了描述接触面粗糙度、剪应力、剪切位移、法向应力、摩擦角和黏聚力关系的复合指数模型,该模型对接触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此外,随剪切过程的持续进行,剪切破坏区逐步由剪切前方扩展至剪切后方。研究结果对揭示黏土–水泥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及水泥土桩、墙等的设计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纤维作为一种土体加筋材料,在土体中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有别于一般的土工合成材料.为了深入了解纤维加筋土的剪切强度特性,通过土工合成材料直剪仪,以砂土为研究对象、玻璃纤维为加筋材料,在控制含水量、纤维掺量和相对密实度条件下开展一系列的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加筋砂土的内摩擦角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黏聚力没太大变化;玻璃纤维能有效提高砂土的剪切强度和破坏韧性,临界纤维掺量为0.4%;纤维加筋砂土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体而言,低含水量、0.4%纤维掺量和高相对密实度能有效改善玻璃纤维加筋砂土的剪切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8.
植被根系固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培养的黑麦草加固黏土原状土样进行直剪试验,研究了根系含量和含水率对加固土体抗剪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研究结果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根系含量增加,加固土体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逐渐增强,内摩擦角变化较小。这是因为根系的存在加强了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同时在剪切过程中根系发生弹性形变,其内部产生的拉应力通过摩擦力转化为阻碍土体位移的力,增强土体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加固土体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均减小,内摩擦角变化不大。这是由于一方面水的存在使根系的拉拔阻力和土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另一方面含水率的增加导致基质吸力减小,使土颗粒之间的液桥强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9.
游离氧化铁对红黏土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影响, 为分析其影响机理, 采用柠檬酸钠、碳酸氢钠和连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DCB 法)去除红黏土中游离氧化铁, 以去除和未去除游离氧化铁红黏土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两种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和失水收缩特性。结果表明: 吸力在较高范围内, 同一含水率时去铁红黏土的基质吸力和总吸力整体高于未去铁红黏土的基质吸力和总吸力; 红黏土无论在去游离氧化铁还是未去游离氧化铁时其试样的渗透吸力都很小, 几乎可以忽略; 基质吸力的影响导致红黏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而降低, 去铁过程减小土颗粒胶结效应引起红黏土抗剪强度 明显下降, 主要表现为有效黏聚力的下降。去铁后红黏土收缩率明显高于未去铁红黏土, 主要归结于游离氧化铁胶结土颗粒作用抑制其收缩。  相似文献   

10.
以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重塑土样的干密度及含水率制备不同状态的试样,在非饱和土三轴仪上采用不排水试验法,对试样的静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基质吸力、水分状态及密度对土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相同围压下土体破坏偏应力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升高;试样的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幅度在不同含水率区间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其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值点;试样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均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的是黏聚力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可用双曲线模型拟合,而内摩擦角与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一台S1100型单缸柴油机上,通过在柴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甲缩醛(DMM)、碳酸二甲脂(DMC)3种含氧添加剂,分别研究了在常用工况下含氧添加剂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牺牲少量动力性能的情况下,含氧混合燃料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在大负荷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纤维对OGFC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GFC(open graded friction courses)材料组成特性使得其在贮存、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沥青析漏现象,掺加纤维能减少沥青析漏。依托厦门市仙岳路改造工程的OGFC应用技术,利用谢伦堡析漏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对沥青析漏的改善效果,同时结合混合料的性能试验(车辙试验、水稳试验、低温试验等),综合优选出了纤维种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木质素纤维能较好改善沥青析漏现象,同时也能提高混合料其他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PTT纤维含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试制了5种不同含量PTT与粘胶纤维的PTT/粘胶/Cooldry/导电丝交织织物,并比较了它们的拉伸性能、折皱回复性、抗起毛起球性、弹性伸长率、透湿性等,探索织物各元素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PTT纤维含量在20%左右,粘胶纤维含量在35%左右时织物最具服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润滑油对齿轮点蚀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和受力特点引入赫兹(Hertz)公式,定性分析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状态。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分析了相啮合齿轮齿面切向摩擦力的方向,从而推导出齿面疲劳裂纹的方向。通过对渗入疲劳裂纹内润滑油量的多少和润滑油能否被顺利排压出裂纹的分析,得出了齿根侧齿面将产生点蚀和润滑油的粘度对齿面疲劳裂纹的扩展和点蚀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的结论,提出了选择润滑油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使现行法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网络不安全因素在世界和我国范围内的种种表现,探讨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并在分析世界各国和我国现已采取的相关指施基础上,提出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某工程实例,对在役大六角高强螺栓连接副现场扭矩复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高强螺栓预拉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场扭矩检测时间过早,导致预拉力损失不稳定,前期损失较多;二是使用中维护不够.为减少高强螺栓预拉应变松弛和预拉应力损失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给出了延迟现场扭矩检测的时间区间和正确维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REVA模型作为一种顺应经济发展的新方法运用于企业价值评估,拉开了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新篇 章。REVA模型将权益成本纳入资本成本中,提出了真正的企业价值来源于超额利润的观点,从而使对企业价值进 行评估的结果更加准确。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REVA 模型对浪潮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价值进行 了评估,评估结果与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差不大,说明REVA模型可应用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 N, N, N ' , N ' - 四甲基乙二胺、 双( 1, 5 - 环辛二烯) 镍与丁二酸酐反应合成了双氮配体丙酸镍内酯环, 然后采用配体交换法制备了1, 2 - 双( 二苯基膦) 乙烷镍内酯环, 考察了不同配体对内酯环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磷谱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膦配体中碳链的长度( n碳链) 对产物的结构有影响, 当n碳链=2时, 合成的是1, 2 - 双( 二苯基膦) 乙烷镍内酯环; 当n碳链=3或4时, 合成的是具有双配体的有机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常温条件下温度对UASB运行的影响规律,为北方寒冷地区运用常温UASB处理污水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用常温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维持进水COD浓度、HRT和pH值一定,考察不同温度段对UASB运行的影响.结果通过对8~10℃、11~14℃、15~17℃、18~23℃4组温度区间去除效果的对比,验证了随温度上升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增强的理论.温度升到14℃以上去除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于温度短期的突变,日平均去除率变化不大,表明UASB厌氧反应器对温度的突变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结论不同的微生物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根据温度对厌氧微生物代谢速率的影响,理论上不宜选用低温厌氧,但是只要对反应器酸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微生物仍然具有较高的代谢速率,对于一些温度较低的废水,当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使水温升高时,低温厌氧是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砾石尺寸及强度特征对砂砾岩裂纹扩展模式和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岩石破裂过程模拟系统RFPA,建立了非均质的砂砾岩岩心模型,研究了砾石尺寸及力学性质变化对砂砾岩岩心抗压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砾石尺寸的增加,岩心模型的泊松比与杨氏模量逐渐增加,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砾石尺寸的岩心裂纹形态基本一致;随砾石强度的增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由基质强度决定。研究结果真实再现了砂砾岩裂纹萌生、扩展过程,得到了砾石尺寸及强度对岩心破裂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