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味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检测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经身痛逐瘀汤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发生明显变化,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国强 《四川中医》2008,26(12):117-118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合电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味内服,结合电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牵引方法。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腰功能评分(22.83±5.23,18.36±5.25)及临床疗效优良率(80.65%和40.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合电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活血化瘀、疏经活络、改善腰椎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加壮骨关节丸治疗,12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黛力新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黛力新,对照组予以黛力新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身痛逐瘀汤联用黛力新治疗丘脑痛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博宁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06-407
目的 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博宁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博宁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博宁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之62.96%;治疗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博宁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效果满意,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患者均由同组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术后当天开始加用身痛逐瘀汤1剂/d,连续服用7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治疗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T、D-dim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对预防下肢骨折围术期DVT形成有明显效果,其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与血清中IL-1β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身痛逐瘀汤治疗骨关节炎的相关机制,并验证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胶囊联合双氯酚酸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及血清中白介素lβ(IL-lβ)含量、WOMAC关节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及血清中的IL-lβ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的IL-l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所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总分及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大(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IL-lβ水平相关,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排毒尪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0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吲哚美辛肠溶片每次25mg,每天1次,甲氨蝶呤片每次7.5mg,每周1次。治疗组100例,排毒尪痹汤煎服,每次200ml,每天2次。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痛及压痛数、关节肿胀、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握力、步行时间、不良反应。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排毒尪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观察指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痰瘀痹阻型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名痰瘀痹阻型RL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国际RLS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RL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23/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15/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RLS评分、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RLS评分、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痰瘀痹阻型RLS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变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腰椎功能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微循环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在治疗RA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确诊的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祛风通络中药方剂。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分别应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显像观察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指指腹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期峰值速度(EDV)以及血管阻力(RI)参数、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②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对照组比较改善程度更明显。③治疗组的指腹微循环指标PSV、EDV、RI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活血祛风通络法联合来氟米特片、洛索洛芬钠片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微循环障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且较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8%,低于对照组的1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耐受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联合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桂芍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来氟米特配合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常规应用非甾类消炎药。结果:治疗组近期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芍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近期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桂枝芍药汤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结合针灸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疗效、各项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各项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可较快缓解疾病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麻黄加术汤含药血浆干预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明确麻黄加术汤对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及健康者抽取外周血,分为RA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RA实验组外周血平均分为2管,分别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运用血浆药理学的方法对药物干预后组T淋巴细胞进行麻黄加术汤药物血浆干预;3组均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3+、CD4+、CD8+的表达率,比较3组差异。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3+细胞药物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4+/CD8+比值药物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CD8+细胞药物干预后较干预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麻黄加术汤可调节RA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平衡,表明其可能通过调节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转氨酶升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伴转氨酶升高患者80例,其中病情较重的40例为治疗组,病情较轻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汤剂辨证论治,静滴甘利欣150mg/d。对照组仅内服中药汤剂辨证论治。治疗12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转氨酶、CRP、ESR、R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转氨酶的变化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甘利欣对RA伴转氨酶升高患者具有显著护肝降酶作用,对类风湿病情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接红宇  吴启富 《中医临床研究》2012,(24):58+60-58,60
目的:观察金关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金关片组)47例,西医抗风湿治疗组48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金关片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4.5%,中药组疗效略优于西药组,但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关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握力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CRP、ESR、R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温痹汤能有效改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指标;能有效改善CRP、ESR、RF指标。结论:中西医结合以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可起到增加疗效,降低实验室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竹菁  苏励  田雨 《陕西中医》2020,(5):632-635
目的:观察自拟蠲痹化湿汤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类风湿关节炎(RA)女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常规组与中药组,常规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拟蠲痹化湿汤治疗。于1个疗程完成时,评估疗效;同时比较两组中医证状积分,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生化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于治疗前、后的异同。结果:总有效率为中药组95.83%,常规组83.33%,两组比较中药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DAS2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两组对比中药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化湿汤能够提高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活动度,全面改善各项血清指标与生化指标,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