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多年来用吸附流脑菌苗预防流脑,发病率虽有下降,但效果仍不理想。1983年起我们改用“冻干A 群流脑多糖菌苗”,为考核其效果选择了491例13岁以下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其中386例还做了血清抗体调查。流脑多糖菌苗系兰州生物制品所供给,每人一次皮下注射0.2毫升于接种后6、24、48、72小时观察体温和局部红晕,免疫前免疫后一个月各耳垂采血一次,用微量间接血凝法测定抗体滴度。491例观察对象中,70.88%出现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2.
冻干A群流脑多糖菌苗(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850101、失效期:87年元月)简称流脑菌苗。因接种流脑菌苗引起死亡,未见报导,笔者见到一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65-367
目的:了解包河区212岁儿童A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12岁儿童A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包河区疾控中心进行抗体检测的98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询问儿童基本信息和流脑疫苗既往免疫史,检测儿童A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情况。结果:A群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3%和87.1%,A群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布性别、户籍地属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2013年在包河区疾控中心进行抗体检测的98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询问儿童基本信息和流脑疫苗既往免疫史,检测儿童A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情况。结果:A群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3%和87.1%,A群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布性别、户籍地属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岁儿童A、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均高于65岁儿童A、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均高于612岁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程序全程接种的儿童(A、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高于未全程接种者,接种2剂次A+C流脑结合疫苗+1剂次A+C流脑多糖疫苗者A群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高于接种2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1剂次A+C流脑多糖疫苗。结论:适龄儿童按免疫程序完成2剂次A+C流脑结合疫苗基础免疫和2剂次A+C流脑多糖疫苗加强免疫,方能达到最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流脑多糖疫苗和流脑结合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18月龄和36~38月龄的常住健康人群,分别随机分为多糖疫苗组和结合疫苗组接种相应疫苗。6~18月龄儿童间隔3个月接种同种疫苗第2剂,接种后进行30 min即时反应和72 h反应的随访观察。结果不论1剂或2剂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C群流脑结合疫苗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均为轻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67;χ2=0.79,P=0.67;χ2=3.13,P=0.21)。结论流脑多糖疫苗和流脑结合疫苗在儿童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建议将流脑结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提高预防效果并扩大菌群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5.
由于杀菌抗体更能反映人群对流脑的免疫水平,所以目前国内多采用杀菌力试验测定流脑抗体。1984年11月,隆德县进行流脑多糖体菌苗普种,为了解人群抗体水平和考核菌苗免疫效果,我们于接种前后对132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抗体测定,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菌苗:冻干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系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批号84016,失效期85年8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C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的1例异常反应,探究预防对策。方法收集1例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的患儿的资料,对其发病经过、接种史、接种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该地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通过对患儿医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疫苗质量检查结果、疫苗反应性质、预防接种操作过程等;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个体差异、疫苗异常反应类别、症状体征、发生时间,确定为是由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属于一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要做好业务培训,提高相关部门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以便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免疫前后无棣县流脑发病情况比较常宝祥,赵昌文(无棣县卫生防疫站,251900)关键词流脑菌苗;免疫;流行性脑炎我县自1982年开始对0~15岁儿童进行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全面接种。为探讨菌苗接种前后流脑的流行强度及规律,巩固流脑控制成...  相似文献   

8.
我省自1980年以来在重点地区进行流脑多糖体菌苗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一次接种30μg 后保护效果可达4年之久,在预测的流行地区进行菌苗接种可降低发病率。1985年以来我省2800万儿童大面积现场观察流脑多糖体菌苗效果仍维持4年以上。验证了在菌群没有变迁的情况下,A 群流脑多糖体菌苗控制流脑是比较理想的,所制订的免疫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患者王××,女,10岁,学生,于1986年3月17日上午10时在左上臂皮下接种A群流脑多糖菌苗0.2毫升。菌苗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6008,失效期1987年7月25日。接种后6小时,下肢出现瘀点、瘀斑,并逐渐增多,于次日蔓延至整个下肢,尤以膝关节部位较为稠密,上肢及胸腹也出现瘀点、瘀斑,伴有膝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疫苗同时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接受乙脑等8种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以自愿为原则对639名儿童分成6种组合形式实施两种疫苗同时接种(观察组),对1335名儿童取8种疫苗实施单苗接种(对照组),在接种后的24h内追踪观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结果精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精品型乙脑JEV)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A群流脑AMPV)、精品型乙脑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MV)、乙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简称百白破DPT)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简称Hib)组合两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发热反应率和,或反应程度显著高于同种疫苗单苗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群流脑疫苗A+CMPV)与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流感疫苗IV)、A群流脑疫苗与流感疫苗两种组合没有发现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所有组合的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局部红肿反应发生率与同种疫苗单独接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会增加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或反应程度,发生率或反应程度的增加与具体疫苗的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旗在进行“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临床过敏一例,报道如下: 1988年3月4日,有一4岁男孩,经乡村医生按计划免疫程序常规接种了北京生物制品新生产的“冻干A群流脑多糖菌苗”,(批号8710~3)接种4小时后,该男孩体温升高到39.2℃,接种部位出现红丘斑,继而红斑形成2×2cm的透明水泡。接种次日,患儿以先耳后四肢,后遍及全身,尤其是臀部及下肢分别出现红斑,丘疹及水泡,疱疹周边呈充血性凸起,中心呈泡状,臀部皮疹部分融合,口腔及阴茎包皮粘膜红肿、糜烂并伴有血液渗出。经当地医生治疗无效后,转本旗医院以脱敏法治疗半月后痊愈出院,追踪2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前后人群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情况,评价免疫效果。方法以广州大学城某工地工人和某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工地工人32人,学生147人在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前以及接种20d后采集的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接种A群多糖疫苗20d后,工地工人抗体阳性率由接种前的18.75%提高到87.50%,GMT由2.65提高到21.60;学生抗体阳性率由接种前的41.50%提高到80.95%,GMT由4.21提高到15.85,统计分析显示接种前后抗体阳性率、GMT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发生流脑疫情时对特定区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能迅速提高人群的整体抗体水平,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3.
四川合江县2008年流脑A、C、Y和W135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合江县健康人群流脑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情况和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在合江县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菌株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液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健康人群带菌率为2.83%,健康人群A群流脑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63.33%),其余3群阳性率较低(12.5~15.5%),健康人群对C、Y和W135群流脑保护率相当低(2%~3%)。结论加强3岁以下儿童的A群流脑菌苗的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儿童的A+C+Y+W135四价流脑菌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中流脑多糖的接种,对控制流脑流行提供了条件。为进一步观察流脑多糖菌苗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于1982年11月进行了本协作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吕庆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4):318-319,322
目的:观察A群流脑多糖菌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流脑多糖抗体,对免疫前及免疫后6个月连续观察流脑IgG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后抗体较免疫前有明显增长,免疫后1、3、6月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之间无显著性差别,免疫后阳转率较高,免疫后1、3、6月四倍增长率分别为83.78%;83.78%;83.55%,而免疫前抗体水平越高,免疫后四倍增长率就越低。结论:免疫后抗体明显增长,阳转率较高,表明菌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效果好,用ELISA检测流脑IgG抗体的方法来衡量体内的抗体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由卫生部下达的防治流脑科研课题“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婴幼儿免疫程序及免疫效果持久性的研究”、“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两种不同剂量接种的安全性及效果的比较”及“SPA协同凝集试验快速诊断流脑的研究”已按原设计方案要求如期完成了,于1987年6月22-26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课题研究总结会。出席会议的有三个课题协作单位的成员共72人。会议收到论文26篇。受卫生部委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贵州省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7.
<正> 1984年12月对我区1~12岁儿童采用A群流脑多醣体菌苗进行了接种。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效果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现将分析方法和结果报告于下。方法一、设组:我区所辖五个县为接种组;与我区毗邻的某县历年流脑流行与我区各县相一致,1984年因无疫苗供应未进行接种,作为对照组。二、资料搜集:复核1985年1~5月两组流脑符合诊断依据,并记明接种史的病例。诊断标准以全国专业会议1975年拟定的《流脑诊治常规》为标准。三、菌苗和接种成本费:菌苗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8422—3)。确定一个县专册登记各项费用(包括运输、劳务补贴、  相似文献   

18.
流脑菌苗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已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人群有较高的保护率。但与其它疫苗联合免疫,其接种反应如何,抗原之间有无干扰现象,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导.我国近期内要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国家规定在1990年内要使儿童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DPT)等四种制品的接种率分别达到85%。流脑菌苗在一些预测有流脑流行的地区是必须使用的免疫预防制剂,在实施接种过程中有较多机会与麻疹疫苗和DPT相遇,它们之间可否同时接种,是我国计划免疫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1986年我们在本县桑庄乡进行了流脑多糖菌苗、麻疹疫苗、DPT联合免疫研究。材料、方法与结果选择八月龄以上确未接种过流脑菌苗、麻疹疫苗和DPT的儿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脑膜,具有传染性(呼吸道传染)、流行性,病势凶险,故危害性很大。接种A群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已将接种A群流脑疫苗纳入计划内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沃儿康”的安全性,为更好地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接种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4335名6月龄~5岁的儿童分年龄组进行观察,电话回访有无不适症状;同时对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3527名儿童和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1083名儿童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接种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月龄组1.34%(34/2540)、1~岁组1.58%(12/761)、2~岁组2.38%(2/84)和3~岁组1.58%(15/950),不良反应发生总人数为6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63/4335);出现接种部位硬结、红肿、皮疹和瘙痒等局部反应0.83%(36/4335),出现发热发热、变态反应、疲劳、乏力、厌食、呕吐和腹泻等全身反应1.22%(53/4335),不良反应症状均自行消失或经对症治疗后2~3d内缓解并消失。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41/3535),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19/1083)。结论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是安全的,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