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8例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的分析,认为其麻醉处理应注意:(1)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应选择减少脑耗氧量并降低颅内压的药物;(2)控制性降压药应选择理想的即能维持麻醉,又能降低血压,副作用小的吸入麻醉药物;(3)术中以适度的过度机械通气及必要的循环系统监测为宜;(4)输液以平衡液为主。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65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的麻醉情况,大部分病例由于术前准备积极,术中管理细致,处理及时有效,平稳度过麻醉手术期;少部分病例由于术前准备不充分,麻醉选择与管理不当,造成一定不良后果。强调抓紧做好此类失血休克病人术前准备的重要性;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术中应侧重加强供氧和防止CO2蓄积、维护循环稳定、输以鲜血并防止枸橼酸中毒、控制肌松药及辅助药用量等4个方面的麻醉管理,以提高麻醉安全性。并提出此类病人术前应常规检查ECG,以更好地指导麻醉及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颈段脊髓肿瘤39例,手术的麻醉处理注意;(1)术前必须了解病人肺功能及肺部情况;(2)麻醉应根据病情选用副作用少,对血压影响小又能降低颅内主氧耗量的药物;(3)术中进行呼吸、血压、心电图监测发现情况及时处理;(4)麻醉手术时移动病人头应保持中线位不应过度伸屈。  相似文献   

4.
麻醉方法选择的失误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李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99-100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方法选择的失误及防范措施。方法列举3例麻醉方法选择失误的患者资料。结果应详细询问病史确定麻醉方法。结论麻醉医师选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时,总的原则是要在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患者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要求麻醉医师要从患者情况、手术要求、麻醉方面考虑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47例听经瘤切除术的麻醉分析,认为麻醉中应注意(1)选用减少脑耗氧量并能降低颅内压的药物;(2)适度过度机械通气;(3)配有心电图及血压和脉氧的监测(4)术毕麻醉苏醒时应保护平稳,避免强烈咳嗽等刺激。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麻醉10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状况属于Ⅰ~Ⅱ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105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麻醉阻滞完善96例(占92%),阻滞不全9例(占8%);下肢能按指令性活动100例(占95%),有5例不能按指令性活动(占5%);术中呼吸浅快,SaO2下降32例(占30%),给氧后SaO2恢复正常;术中血压平稳98例(占94%),血压波动在4~6.63kPa之间7例(占6%)。提示可以选择硬膜外麻醉,但应注意:麻醉平面的调节,选用低浓度的局麻药,术中给氧,胸部和髂部垫枕使腹部悬空,减少对腔静脉的压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小儿脓胸病灶清除术时患儿的麻醉并发症,麻醉过程中应选择对循环,呼吸影响小的药物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防止扩张性肺水肿,本例中200例患儿无一发生麻醉并发症,提示脓胸患儿病灶清除时重视麻醉管理能降低麻醉危险性,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例成功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其麻醉原则与其它心脏手术大致相同,麻醉用药既可保证能阻断应激反应,又要防止对心脏抑制过甚,芬太尼,阿曲库铵为主要的麻醉用药,麻醉操作时要严格无菌,以防止术后感染。术中应选择小潮气量作控制呼吸,要慎重补钾,宁少勿多,选择心血管活性药物时要考虑去神经心脏的生理特点,直接作用于心脏的药物比间接作用的药物对移植心脏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
总结1例成功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其麻醉原则与其它心脏手术大致相同。麻醉用药既要保证能阻断应激反应,又要防止对心脏抑制过甚。芬太尼、阿曲库铵为主要的麻醉用药。麻醉操作时要严格无菌,以防止术后感染。术中应选择小潮气量作控制呼吸。要慎重补钾,宁少勿多。选择心血管活性药物时要考虑去神经心脏的生理特点,直接作用于心脏的药物比间接作用的药物对移植心脏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区锦燕 《九江医学》1996,11(4):227-229
本文分析151例老年病人硬外麻醉对血压的影响,表明:(1)麻醉后血压和脉搏均有显著下降(P〈0.01);(2)麻醉药首剂在15mL以上较14mL以下麻醉后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3)腹部手术比下肢手术后血压下降更显著(P〈0.01)。作者指出,老年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同时严密观察其对麻醉和手术的反应,对血压、脉搏,呼吸、SPO2、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全身复合麻醉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动物实验中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 针对不同实验动物,选用不同药物,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复合麻醉,综合判断麻醉效果。结果 将盐酸氯胺酮、速眠新和安定三者以4:2: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效果最为理想;对犬、猫和猪,以静肌复合麻醉效果最为理想;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辅助麻醉药物,能有效地预防麻醉过深的发生。结论 对实验动物进行合理的复合麻醉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地14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麻醉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本组病例术中平稳,无麻醉死亡,其麻醉成功的要点是:由于这类病人心肺功能低下,术中应避免使用抑制呼吸循环的药物;体温降到25℃以下,加上心脏深低温有利于降低实质器官的耗氧;适当的过度换气可减低肺血管的阻力;保持循环稳定可减少低心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小儿麻醉2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福元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100-101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麻醉方法把211例患儿分成全麻组、椎管内麻醉组和臂丛麻醉组,分析各种麻醉方法在术中的疗效和利弊。结果全麻组应用氯胺酮方法简便,术中经加强管理还是挺安全的。椎管内麻醉应加强对阻滞平面的控制,术中肌松效果好。臂丛麻醉效果确切,适用于上肢手术。结论小儿患者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在麻醉方法选择上值得注意,应根据各种手术的特点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743例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常业恬,孙人章关键词麻醉,局部;麻醉,传导;臂丛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其中肌间沟臂丛麻醉以操作简便、麻醉范围高为特点,更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人们在Winnie氏...  相似文献   

15.
对256例上腹部急诊手术麻醉进行分析总结,其中行连续硬膜外阻滞195例,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61例。对麻醉处理强调术前的扩容、止血、抗感染、纠酸的准备,以提高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率。未出现休克或休克已基本纠正的患者,可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休克未纠正或病情重或老年患者,宜选择插管全麻。无论何种麻醉方式,均应加强术中监护,警惕术中血压下降、胆心或内脏牵拉反射,一旦出现需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区域麻醉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在手术中较为理想的配伍比例,分析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区域麻醉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四组,各50例。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前消毒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复合芬太尼加咪达唑仑,记录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比较4组给药剂量,能较满意完成术中镇静与镇痛,且出现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Ⅰ、Ⅲ组用药剂量在临床中取得较好镇静效果;但仍有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避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的麻醉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莹  杨邦祥 《四川医学》2000,21(1):9-10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常需手术治疗。老年人和疝修补术有各自的特点,其麻醉选择亦有一定特殊性。要求 ①镇痛完全。②肌肉松弛好。③适当镇静,疝修补术往往要求病人术中处于清醒状态,以便配合手术医师,使术中能快速准确的寻找疝囊(如术中让患者鼓气或咳嗽,增加腹内压,暴露腹股沟疝囊部分,便于人工材料能准确放在需修补的部位),使手术能顺利完成。麻醉前准备 术前应控制肺部感染,保证大小便通畅,以防止腹内压增高造成手术失败。对其他合并症亦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各方面的急救准备。麻醉选择原则: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斜颈矫形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斜颈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另一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麻;结果:氯胺酮组术中循环波动大,而丙泊酚组血压、心率平稳;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麻可降低氯胺酮心血管反应,减少氯胺酮麻醉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安全度。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了4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病人的麻醉经验,指出本病术前应给予替代补充疗法,增加病人对麻醉和手术刺激的耐受力;选择静吸互补麻醉,麻醉性镇痛药要酌减,辅以肌松药,进行适度地控制通气。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体温、循环、呼吸和神志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患者364例,术前重点了解有否严重伴随疾病,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必要的监测手段。结果9例病安综合征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术前先放临时起搏器,再行脊柱手术。96例患者直接选用气管插管全麻;268例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43例硬膜外阻滞,由于麻醉平面不够,扩散欠佳,不能手术而改气管插管全麻。行自体血回输291例,回输自体血250~1200ml,平均550ml;291例中输异体血82例,输血量200~600ml,平均400ml;未行自体血回输73例,输异体血600~2000,平均1000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一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退变性疾患行内固定手术,应积极治疗伴随疾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必要时行自体血回输,术中严密监测,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发生,是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