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先阐述了Ant-Miner算法的原理,然后从不同角度对Ant-Miner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该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最后将经过改进的Ant-Miner算法应用到地震预测中.结果证明优化后的Ant-Miner算法比传统C4.5分类算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在施甸地震中短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应力场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时空动态调整变化,是强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有效途径之一。对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年变化,2001年4月12日施甸5.9级地震的中期预测,以及追踪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月变化对该地震的短期预测实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强震震例阐述了重力观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分析了强震震间期与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的有序性变化,震源区附近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并沿区域主要发震构造断裂带出现显著的重力变化梯度带;强震一般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转弯附近或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特征中心附近;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强震孕育、发展、调整过程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基于震例提出了强震震前重力变化的“场-源-带”基本模式。最后,提出我国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重力监测资料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爱璟  王伟君  彭菲  闫坤  寇华东 《地震》2021,41(1):51-66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特别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特征提取和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地震预测是复杂、涉及面广、不成熟而且充满争议的科学问题;其发展受到尚不清楚的地震机理和孕震结构、不完备的观测数据与真伪不清的地震现象等方面的限制。但是,机器学习有可能改善复杂地震数据的挖掘和发现,推动地震预测科学的发展。本文回顾了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的应用,包括强震、强余震和岩石破裂失稳等方面的预测,并展望了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方面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番禺区地层办公室在全国地方地层工作部门范围内,首先建成了一套单台数字化地层监测系统——TDS单台数字化地震监测处理系统,提高了番禺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层监测能力,为政府快速反应提供依据,并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在地震应急、解决因爆破引起的纠纷和地震科普宣传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但尚铭  刘放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2,16(4):372-378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注意到了大地震前的地下热异常现象 ,专家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探测地震前热异常信息。 80年代原苏联科学家将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地震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90年代 ,我国科学家利用 NOAA气象卫星热红外波段的资料研究了多个强震震例 ,进一步证实了震前热红外异常现象的存在[1 ,2 ] 。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了卫星空间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前景。文中在简略介绍卫星遥感热幅射理论依据和观测本质的基础上 ,分析了有关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资料在地震监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1 卫星遥感热辐射与地物波谱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种新颖的液体悬浮式长周期、超低频检测技术,避免电磁信号可能产生的一切干扰,由此研制地震前驱波检测装置及分析软件.提取前驱波信号与实际地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及分析软件,对于记录前驱波和地震预测研究较以往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 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和危险性预测工作。 效能评价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 这种状态变化可能与强地震孕育进入末期、 强地震即将发生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未来1~3年中国大陆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将集中在青藏块体中北部及新疆南天山地区, 上述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发生多次6.5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观测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流体来源,研究地下流体循环特征,分析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评估地质构造活动的程度,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结合深源流体监测和地球物理方法,揭示地震孕育、流体与震源之间的关系。此外,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构建断裂带流体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用于地震监测点映震效能的评估,提高地震监测预测的准确性,为地震新监测点的布设和震情跟踪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现今同位素在地震监测预测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及国内外应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力图全面认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预测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与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密切相关的若干关键物理问题,它们包括断层带结构、应力变化问题、统一考虑"静地震"、"慢地震"、蠕变与天然地震的宏观地震行为、地震的"成核"以及地震作为复杂系统的性质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通过对相关物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观测、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研究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和地震预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地震的地点预测。震例的空间扫描异常区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比单项地震预报方法圈出的异常区不仅范围小,而且包围或接近震中。  相似文献   

13.
将统计物理学中相变临界现象与震源孕育模式相结合,讨论了地震预报问题。这些临界现象是:长程关联、涨落加剧、奇异吸引子、岔点外敏、临界慢化、趋向分维、临界乳光、λ型、临界软模等。以上临界现象对应的前兆,是综合预报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PI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娜  齐玉妍  温超  张合 《地震》2012,32(4):44-52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 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 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 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 在预测中, 使用1970—2011年ML≥3.0区域地震目录, 针对MS≥5.0预测“目标震级”, 采用15年尺度的地震目录滑动时间窗, 均为3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 结合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因素, 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 对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使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 此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PI算法, 且在地震趋势分析和中长期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卫星对地遥测长波辐射(OLR)信息,分析了华北地块OLR信息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地震活动分布特点进行了短期预测中强地震判定指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华北地区短期内有无可能发生M5以上的显著地震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经近一年的实际检验效果良好,对华北地区震情监测预报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间件技术屏蔽了底层分布式环境的复杂性和异构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使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健壮性、可扩展性、可用性更好。介绍了面向对象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面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间件、服务质量中间件等当前各种中间件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间件技术的原理、种类及在地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中间件技术研究的几个发展趋势,即网格技术、面向移动计算、面向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30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历程、今后监测预报的发展方向以及改进监测预报管理工作等方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文中所讨论的问题及新思维、新观点,相信对广大读者会带来更多的启迪,以此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西省地震台网中心原有的震情信息发送系统对速报的微震需要通过人工输入,影响发送速度和准确度的现状,通过分析地震定位结果文件,整合现有的多种发布手段,基于Mapxtreme开发出一套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可自动读取微震信息及正式速报地震信息,实现快速发布震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地震科技资料的数字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地震科技资料数字化的阐述,说明了加强地震科技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提高地震科技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