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硼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合成性能优于传统酚醛树脂的新型酚醛树脂以满足国内工业、机械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配套需要.主要研究硼改性酚醛树脂的特定合成工艺,并与传统热固性酚醛树脂进行比较,研究催化剂用量、酚醛比、硼酸加入量等因素对硼改性酚醛树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硼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硼改性酚醛树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甲醛)∶n(苯酚)∶n(硼酸)=1.4∶1∶0.4,氢氧化钠用量为苯酚质量的3%,第一阶段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60℃,第二阶段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90℃,在该条件下合成的硼改性酚醛树脂的残碳率为71.07%,远高于传统酚醛树脂的残碳率48.4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市售大孔吸附树脂MAR D101进行氯甲基化改性,再以对氨基苯磺酸(SA)为原料,在氢氧化钠(NaOH)介质中实现对D101的胺磺酸化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测试法分别对D101及其氯甲基化产物D101-Cl和胺磺酸化产物D101-SO-3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胺磺酸功能化改性工艺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和优化.得到最佳功能化改性工艺条件为mD101∶mSA∶mDMF∶mNaOH=1∶0.5∶12.7∶0.3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胺磺酸化D101中胺磺酸基团的量为1.78mmol/g.  相似文献   

3.
甘蔗渣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甘蔗渣木质素部分替代有毒苯酚和甲醛,制备了高强度的木质素基酚醛树脂(LPF)胶粘剂,探讨了木质素替代苯酚量、甲醛/苯酚摩尔比、催化荆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木质素基胶粘剂综合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制备LPF的工艺参数,比较了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PF 胶粘剂与普通酚醛树脂(PF)胶粘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替代了50%苯酚的甘蔗渣LPF胶粘剂的综合性能优于普通PF胶粘剂,LPF胶在一定储存期内的胶粘强度仍高于PF胶.  相似文献   

4.
以溴代烷烃、N甲基咪唑和六氟磷酸铵为原料,采用水浴微波法合成了3种疏水性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PF6、[hmim]PF6和[omim]PF6.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水浴微波法产率较高,且反应时间由传统的36 h缩短至50 min.通过正交试验对离子液体[bmim]PF6的水浴微波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反应时间50 min,n (1溴正丁烷)∶n (N甲基咪唑)∶n (六氟磷酸铵)为1.1∶1.0∶1.0,微波功率385 W,产率可达到94.54%.结合反应机理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3种疏水性离子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氯甲基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氯化锌(ZnCl2)为催化剂,对聚芳醚砜(PSF)进行氯甲基化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来探讨聚芳醚砜氯甲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合成的聚合物结构由1H NMR得到确认,其热学性能通过热重分析(TGA)、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并考察了其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可熔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交联CTP版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仅用一种可熔性酚醛树脂制得通常需用两种酚醛树脂才能制得的热交联CTP版。研究了合成反应条件对可熔性酚醛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羟甲基指数的影响及该版材的热敏涂层配方。结果显示适合于这种体系的可熔性酚醛树脂的羟甲基指数为3左右,固有黏度为8左右;热敏涂层最佳配方为m(可熔性酚醛树脂)∶m(二苯基碘盐)∶m(红外吸收染料)=1∶0.31∶0.26。  相似文献   

7.
以甲苯、乙基苯、异丙基苯为原料,ZnCl2和盐酸为催化剂,多聚甲醛和盐酸组成氯甲基化试剂,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合成了甲基苄氯、乙基苄氯和异丙基苄氯,探讨了原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烷基苯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烷基苯氯甲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烷基苯与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4∶1,催化剂ZnCl2的摩尔用量为多聚甲醛的0.6倍,盐酸用量为6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3种苄氯的收率分别可达84.9%、90.6 0A和86.7%.  相似文献   

8.
5,7-二羟基-8-氰甲基黄酮是黄酮醋酸类化合物中间体.以5,7-二羟基黄酮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反应得到5,7-二羟基-8-氯甲基黄酮.在此基础上,在碱性条件下,以无毒、廉价的K3[Fe(CN)6]为氰源,Cu(OAc)2为催化剂,合成5,7-二羟基-8-氰甲基黄酮.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摩尔比、K3[Fe(CN)6]与原料摩尔比及碱与原料摩尔比等因素对氰基化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氰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Cu(OAc)2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004∶1,K3[Fe(CN)6]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1∶1,Na2CO3与原料的摩尔比为1.5∶1,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为72.8;.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聚苯乙烯树脂间接氯甲基化的方法。对影响氯甲基化反应的一些条件、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FT-IR,ICP及XPS对制备的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氯球)担载2,4-二羟基苯乙酮缩邻苯二胺型希夫碱金属络合物PS-DHA-DAB-M(M = Cu,Co,Ni,Mn)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在常压条件下分子氧对异丙苯的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和2-苯基-2-丙醇(PP).4种络合物中,PS-DHA-DAB-Cu的催化活性最大,在383 K,催化剂用量∶异丙苯=5 mg∶2 mL,反应8 h,底物转化率可达41%, CHP,PP的选择性分别为76%和24%.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多吡啶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吡嗪并-15-冠-5(L)和相应的配合物[(bpy)2RuL] (PF6)2(1)[Ru(L)3] (PF6)2 (2).配合物与Na+的结合性能通过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进行研究.当把钠离子加入到配合物1和2的乙腈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步增强、紫外可见吸收产生增色效应、基于钌(Ⅱ)中心的氧化还原电对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2.
3d-4f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离子间磁性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拟通过N,N′-二(邻-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草酰(H4L),[Cu2L]2.3H2O和Ln(acac)3.3H2O以摩尔比2∶1∶4的比例在N,N′-二甲亚砜中反应,合成含有3d-4f磁性离子相互作用的配合物CuLLn(acac)。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该混合溶液的自组装反应过程进行跟踪监测,观察到了自组装反应过程。然而,从溶液中得到的蓝色晶体是Cu(acac)2,粉色粉末是LnHL。该反应过程为:2Ln(acac)3+Cu2L+H4L=2LnHL+2Cu(acac)2+2Hacac。  相似文献   

13.
1-苄基-4-甲氧羰基-4-苯胺基哌啶是合成芬太尼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本文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1-苄基-4-甲氧羰基-4-苯胺基哌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影响收率诸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辐射温度为120℃、辐射时间为1.5 h、辐射功率为30 W,反应时间从常规加热反应的36 h缩短到了1.5 h,降低了反应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14.
在微波辐射下,以葡萄糖、乙酸酐为原料,氯化锌为催化剂合成了葡萄糖五乙酸酯,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催化剂用量、辐射时间、反应温度以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葡萄糖、乙酸酐和氯化锌的摩尔比为1:8:0.6,微波功率为500 W、辐射时间为7 min时,反应温度为110℃时,葡萄糖五乙酸酯的收率为90.3%.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延安大学主校区NO2污染特征,分别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测定了不同功能区(交通繁忙区、生活区)NO2日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延安大学主校区大气污染质量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采暖期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值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大气污染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污染质量浓度傍晚和正午前后最高,午后和日出前后较小;交通繁忙区NO2质量浓度值明显高于生活区.监测时段内,NO2的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胶,氮化铝(A1N)为导热填料,通过酚醛树脂(PF)对氮化铝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加其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接触角和TGA测试表征改性效果。将改性前后的氮化铝分别填充到三元乙丙橡胶中,研究酚醛树脂改性氮化铝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氮化铝表面自由能均减小,氮化铝表面包覆了有机基团,减弱了其在橡胶基体中的团聚作用。热分解曲线可以说明,3种改性配比(1#~3#,m(PF):m(A1N)=1:5,1:4,1:3)氮化铝的酚醛树脂包覆量为1#〈2#〈3#,填充改性后氮化铝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力学性能均有所降低。综合考虑,酚醛树脂改性氮化铝的最佳质量配比为m(PF):m(A1N)=1:4。  相似文献   

17.
以廉价的对氯苯甲腈和对甲苯酚为原料,经过醚化、还原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4-(4-甲基苯氧基)苄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NMR确证。考察了不同还原体系、物料比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回流状态下,n(NaBH4)∶n(BF3-Et2O)∶n(4-(4-甲基苯氧基)苯甲腈)=1.2∶1.0∶1.0时,反应时间为18h,总收率达69.3%。该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特殊设备、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H3PW6Mo6O40/SiO2催化剂,以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催化合成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合成收率的重要因素.当n(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0∶1.2∶1.5,反应温度为90℃,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75min时,产品收率可达70.3%.通过熔点、IR、1 H NMR和MS对合成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9.
陈衍华  黄朝  谌开红 《江西科学》2008,26(6):957-960
以2,4-二氟联苯为原料,以乙酰氯为酰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AlCl3作为催化剂,经过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制得4-(2’,4’-二氟苯基)苯乙酮。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AlCl,与乙酰氯的摩尔比为1.05,乙酰氯与2,4-二氟联苯的摩尔比为1.34,原料液滴加温度为15℃,于25℃下保温反应2.5h,进行适当的后处理,使4-(2’,4’-二氟苯基)苯乙酮达到最佳收率98.2%(基于二氟联苯),熔点为70℃-72℃,纯度为93.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RPLC—ESI/MS法测定人血浆中阿普唑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方法。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物;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1mm×30mm,3.5μm),流动相为10mmol/L乙酰胺-乙腈(2:8),流速为0.2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检测方式为正离子电离、多离子反应监测(MRM)。结果阿普唑仑、a-羟基阿普唑仑和4-羟基阿普唑仑在0.5~50ng/ml血浆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r=0.9997,r=0.9994;n=7);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低于5%;最低检测限为0.5ng/ml。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上阿普唑仑及a-羟基阿普唑仑和4-羟基阿普唑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