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正>食管胃吻合口出血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自从使用吻合器吻合以来,该并发症有增加。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们应用食管胃吻合器行胸内及腹内食管胃吻合术61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改进与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不同吻合方法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比较吻合器吻合和不同手工吻合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吻合手术时间较手工吻合组均显著缩短(P<0.01),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死亡率,手工吻合组1分别为14.1%、25.4%、2.8%,手工吻合组2分别为:6.3%、13.8%、1.3%,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0%、3.2%、0.8%。结论随着颈部手工吻合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吻合器的应用又进一步完善了颈部吻合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我院自1989年使用上海GF—I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300例,并随机抽样同种病例300例资料,统计两者并发症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科进行食管下段癌及贲门癌根治术24例,均采用左侧前外侧开胸经肋间进胸食管胃弓下隧道式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4例中食管下段癌16例,贲门癌8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7~65岁。所有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及病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更多的手术方法。方法:将60例确诊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B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病例,但B组脏器损伤、感染、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皆于术后3个月进行SAS与SDS量表调查,B组的SAS与SDS评分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宫颈癌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80-1681
<正>食管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狭窄和返流仍然是胸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对100例食管癌手术改进食管胃颈部吻合方法并加强围术期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2种手术切口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 2组经不同切口贲门癌切除的对比分析 ,寻找贲门癌根治术较好的手术切口。方法对2 0 0例经腹和左胸切口的贲门癌手术进行对比分析 ,比较 2种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腹切口组和左胸切口组的平均淋巴结清除个数分别为 1 0 .1和 7.5 ,上切缘癌残留阳性率分别为 7.0 %和 2 .0 %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的手术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81 .0 %、9.0 %和 84 .0 %、1 1 .0 % ,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没有一种手术切口占明显优势 ,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重点考虑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采取不同方法重建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方法:2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53例采取食管胃壁内吻合,103例采取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吻合。然后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胃壁内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1%;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缝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85%,吻合狭窄发生率为5.83%,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4.56%。结论: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吻合较传统食管胃全层吻合术可靠,并发症少,更大程度的恢复了贲门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 ,我院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 1 3 0例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4例(均为吻合器吻合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3 0例患者中男 96例 ,女 3 4例 ;年龄 42~ 79岁 ,平均年龄为 5 8± 5 .6岁 ;其中食管癌 1 0 2例 ,贲门癌 2 8例 ,均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其中弓上吻合 93例 ,弓下吻合 3 7例。术后 2 4~ 72 h发生吻合口瘘 4例 ,占 3 .9%,年龄均在 6 0岁以上 ,其中食管癌 2例 (弓上吻合 1例 ,弓下吻合 1例 ) ,贲门癌 2例。诊断明确后行剖胸探查食管床引流术 ,经过禁食、营养支持等治疗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置纵隔位颈部胃食管吻合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住院手术治疗的2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后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换药短期内瘘口愈合,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无心肺并发症和死亡。术后存活2年达70%,存活4年达30%。3个月后进食基本正常。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操作,尽量采用创伤小,减轻心肺干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根治效果,提高术后远期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附1 0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1974年4月~2003年3月收治的1086例食管癌、贲门癌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6例无吻合口瘘。结论 吻合口瘘与手术方法无直接关系,保证吻合口有良好血液供应,提高吻合技术和重视围术期处理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尧庆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30-1632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手术联合放化疗)5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21例。两组间采取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计算各组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2、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2.0%、28.0%以及12.0%;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1、2、3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42.8%、19.0%以及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伴发严重的基础疾病对预后有影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与肿瘤分期是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预后较差,以外科手术为主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方式和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食管覆膜支架在食管癌33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腹膜支架在良恶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对33例晚期食管癌(其中2例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纵隔瘘,5例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置入食管腹膜支架。结果:32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1例术后呛咳无缓解。有效率为96%。1例置入3d后死亡;1例置入8月后支架断裂。1例术后剧烈疼痛,1周后死亡。1例术后呛咳无缓解,仍进食困难。结论:金属食管内支架是解决晚期食管癌梗阻或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趋势,提出防治埘策,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195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种类和不同年代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结果 (1)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20796例,切除18 772例,术后有1741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837例次,发生率为9.27%(9.79%),住院死亡433例(24.87%).(2)并发症发生率(39.77%)和病死率(44.29%)近年分别降至4.10%和15.42%.(3)与手术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如吻合口瘘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率4.55%和50.00%死亡,近十年分别下降到1.21%和3.33%.(4)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略有下降,但病死率很高,如肺部和心血管并发症死亡分别为27.42%和25.00%,已占术后死亡的第1、2位.结论 (1)外科治疗食管癌的一大进展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2)在扩大手术适应证的同时应积极和针对性行术前准备,以减少全身性特别是肺部并发症.(3)外科技术是关键,当今防治吻合区瘘和胃壁坏死及胸腹腔出血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术2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器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213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器械吻合器吻合作为观察组,将同期208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传统手工吻合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率0.00%,对照组中有8例并发吻合口瘘,发生率3.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仅有1例并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47%,对照组中有11例并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中有1例并发吻合口出血,发生率0.47%,对照组2例吻合口出血,发生率0.9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应用器械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听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吻合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乐观。  相似文献   

17.
龚磊 《安徽医学》2007,28(3):185-187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前及术后肺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德国JAEGER肺功能机对32例经左胸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后肺功能的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肺功能与术前肺功能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实测肺功能与预计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左胸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后肺功能显著降低,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术后密切观察并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延军  张波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70-1171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行3D-CRT放疗:立体定位框架及负压真空垫固定体位,螺旋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设计并优化治疗方案,均为3~6个共面适形照射野,95%等剂量线包括计划靶体积(PTV),6MV-X线直线加速器实施治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总量64~70Gy,6.4~7周完成。结果:完全缓解43例,有效57例;1、2、3年局控率分别为79%、63%、4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61%、42%;放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3D-CRT较常规放疗明显提高食管癌的局控率和生存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预置食管床引流管治疗胃食管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预防胃食道胸内吻合口瘘的新方法及食管床引流在吻合口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7年8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患者846例,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31例,其中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15例。食道、贲门癌切除后胃代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胸顶或颈部吻合。吻合完成后将胸胃向上悬吊3~4cm,在吻合口下方1~1.5cm放置乳胶引流管沿食道床向下从前胸壁引出,严密关闭左侧纵膈胸膜。结果846例患者中,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8例(18/431),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15/415),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置食道床引流管而发生吻合口瘘的18例患者。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发生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其中2例行二次开胸放置食管床引流管而治愈。两组最高体温及白细胞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置食管床引流管不能对吻合口瘘的发生起预防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明显减轻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所致的高热、呼吸困难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找减少或消除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45例 (A组 )食管癌患者 ,在食管癌切除加胃 食管残端吻合时 ,一期行预防性低位胸导管结扎术 (第 8胸椎水平以下 ) ;另 92例 (B组 )作对照组 ,仅做食管癌切除加胃 -食管残端吻合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乳糜胸发生率 (A :1/ 45 ;B :9/ 92 ,P =0 0 3)、术后 48h胸腔引流量〔第 1个 2 4h :A :(2 5 4 33± 45 15 )ml,B :(4 93 6 1± 76 6 7)ml;第 2个 2 4h :A :(141 11± 2 5 5 3)ml,B :(32 3 39± 5 8 17)ml;P <0 0 5 )〕、3天内拨管率 (A :94 78% ;B :6 2 2 1% ,P =0 0 0 1)、并发症 (A :3/ 45 ,B :0 / 92 ,P =0 0 34)以及随访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A :0 / 45 ,B :9/ 92 ,P =0 0 3)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行预防性低位胸导管结扎术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