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讨初次住院病人一年内再入院情况及影响因素,作者对我院1996年254例初次住院病人一年内再入院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与病人再入院有在的院内因素为疾病类例,初次住院治疗时间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满意度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LSIQ)对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GAS、BPRS和SANS评价.结果 问卷总分平均为74.22±23.81,不满意44例(40.00%),较满意41例(37.27%),很满意25例(22.73%).各因子中,了解信息和个人隐私得分较低,生活环境和幸福感得分较高.LSIQ总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4,P<0.01),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24,P<0.5).与GAS总分、BPRS总分和SANS总分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相当比例的住院病人的生活满意度较低,临床治疗的同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4.
探讨开放式住院环境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为21307年1月至10月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排除自伤、自杀行为者.  相似文献   

5.
背景:中国大多数精神科住院患者是由家人强制性入院,导致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和再次住院率相对较低。然而,这种模式随着新颁布的中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于2013年)可能发生变化,该法限定了强制性精神科入院为那些对自己或他人产生危险的小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目标:评估中国广州精神科住院患者再次住院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中国最大的精神病医院之一——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年龄、性别、诊断、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医疗保险、指标住院的时间、以往的入院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出院后一年内再住院的风险。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来评估随访一年中再次住院总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间3455例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标准差)为65.7(66.3)天,476(13.8%)名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再入院一次或多次。在将再入院所有可能的预测因素进入多因素生存分析后,指标住院前的以往住院次数是再次住院的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与再住院总时间显著相关的唯一因素是指标住院的长短。结论:缩短住院时间并没有增加中国南方一家大型公立精神病院的患者再住院率。这表明,根据中国的新法规,大部分病人自愿入院时不仅不会导致再次住院率的增加,可能还会出现预期的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的缩短。前瞻性研究将需要结合更全面的结果评估(包括患者功能,服药依从性,和家庭负担)来监测精神卫生法对患者和精神卫生服务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医患双方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患者与医务人员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不同态度。方法 应用有关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利的态度问卷 ,对 5 1名医务人员和 87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单项分比较中 ,患者组与医务人员组在强制服药、强制治疗、强迫参加病房活动、拒绝服药、自己决定出院、穿病员服、患者要求特殊治疗及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等项目上存在差异 (P <0 0 5 ) ;而在因子分比较中 ,两组在患者权拒绝治疗及决定治疗方案与出院这两项因子上存在不同看法 (P =0 0 0 0 )。结论 在对待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态度上 ,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 ,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调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周期特征。方法:分析170例住院≥4次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分裂症的出、入院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住院4~18次/例;平均(5.3±2.1)次/例;第2及4~9次住院时间显著长于第1次(P均0.05);第3~8次住院间隔时间显著短于第1次(P均0.05)。结论:反复住院患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住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呈延长、住院间隔时间呈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评定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63.40%,相关因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和社会支持、住院次数、病程呈负相关,与自知力、躯体并发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伤害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掌握精神病医院中医务人员受病人伤害的相关因素,最大限度的预防及减少伤害的发生,方法:对112例医务人员被攻击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未造成伤害占25.58%,轻度躯体伤害占37.79%,严重躯体伤害占36.63%,结论:医务人员受精神病人攻击仍是常见的现象,多数与病人的病情及自知力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故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住院后由于病情发作或其它人为因素而发生意外死亡、伤残、逃跑院外等等事件,在国内各地精神病院皆屡见不鲜。一旦发生这类不幸意外后,不少家属经院方慰问、解释后,能够理解,经过协商而获得解决;也有部分家属向法院控告,要求医院承担法律责任与赔偿经济损失;个别家属甚至纠集多人、冲击医院、打伤医护人员、损坏公家财物、严重破坏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示性与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 以往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为被测对象,依照唐安平等人的暗示性方法测查其暗示性。并用MIFE测定认知功能。结果 经相关分析发现暗示性总分与MIFE分值之间无关性。但某些单一感觉暗示性与MIFE某些因子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暗示的个别属性与认知功能的某些方面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2.
对199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共782人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诊断、住院时间、治疗用药方案(药物的种数、使用频率、剂量、合并用药)、初发与复发病人用量的比较等。结果发现用药及病情诊断方面的一些临床趋向如:氯氮平、舒必利实际上已成为第一线抗精神病药,联合用抗胆碱药物明显减少,神经症已成为第三大住院疾病,复发病人住院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刘燕  宋立升 《上海精神医学》1997,9(A00):239-242
目的 了解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点及不能出院的原因,方法 对48例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和52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并用PANSS量表和SBS量表评定,结果 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人较长期住院分裂症病人PANSS分及SDS分低,新长期组有较强的出院愿望,二组不能出院原因为家庭不接受与精神障碍,结论 应重视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与陪护间的沟通。方法 采用自制满意度与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沟通制能提高住院陪护的满意度及明显改善陪护的健康教育的知识。结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有效地与陪护建立良好的沟通,并应掌握好沟通的技巧,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吸烟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国外已有较多研究,而国内却相对滞后。为此,我们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初步分析,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6.
一次和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 1次和≥ 2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 ,初步探讨影响再住院的相关因素。 方法 :1999年度出院的 8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调查 ,使用自制的再住院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表 ,于 2 0 0 3年 12月底前电话或入户调查出院后至少 4 8个月的情况。 结果 :6 6 4例完成调查 ,分为 1次住院组 (333例 )和多次住院组 (331例 )。用生存分析 (Kaplan Meier公式 )比较两组未再住院率 ,12个月末 (分别为 6 7 0 %和 6 1 6 % )、2 4个月末 (5 6 2 %和 4 8 9% )、36个月末 (4 6 0和 35 1% )和 4 8个月末 (4 1 1%和 2 8 7% )。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再住院的相关因素显示 ,与药物依从性、生活事件、自知力和家庭照顾相关 (P <0 0 5 ) ,药物依从性对再住院的贡献值 (1 719)最大。 结论 :1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较多次住院者低。药物依从性是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修订的明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92例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病人,发现攻击行为者(MOAS总分≥4)占38.0%。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暴力行为史、住院方式、神经质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研究组BPRS总分以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人幻觉、妄想、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症状出现频率较高。上述诸因素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氯氮平等药物在住院精神病人中的使用情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精神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892例精神病人精神药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其结果与1993年和1995年相比较,结果1,使用频度前5位为神经药物与1995年组相比完全一致,2.氯氮平使用频度仍保持首位,但未呈上升趋势。3.抗抑郁药氟西汀、氯丙咪嗪 等使用频度增加,平均剂量下降,结论:药物使用的变化其原因可能与人们对精神疾病及药物的深入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863住住院精神病人身体症状的出现情况,其发生率为27.07%,资料显示躯体症状的出现与性别无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急性起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以发烧等为常见症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首次与再次住院的症状的演变情况。作者采用量表进行了精神症状的评估与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象系随机抽取我院 1988年~ 1999年间住院者共10 0例 ,均符合CCMD -2 -R[1] 中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标准。当他们再次发病住院因病程大于 3个月均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对象。1.2 方法 由两名医师复习病史 ,并采用阳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 [2 ] 进行精神症状回顾性评估与比较。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本文 10 0例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