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尿酶联合尿微量蛋白检测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68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尿蛋白检测为阴性的晨尿,采用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糖尿病患者组尿NAG、GAL、mAlb、TRF、α1-MG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单项检测尿NAG、GAL、mAlb、TRF、α1-MG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增高,最高达76.4%,而且尿酶与尿微量蛋白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尿酶和尿微量蛋白是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在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速率法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肌肝。结果:127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糖尿病患者尿IgG、TRF、mALB、α1-MG、β-MG、RBP及N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到86.23%。结论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尿酶是诊断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动态测定尿微量蛋白对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敏  马遂  朱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1131-113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作为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动态监测ICU危重患者一周内尿微量白蛋白(MA)、α_1-微球蛋白(α_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分别与同期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以肌酐清除率CCr表示)、血Cr(SCr)比较。结果在危重患者中MA、α_1-MG、RBP、NAG尿发生率分别为:80%、83%、63%、87%,四种微量蛋白联测阳性率为93%,而血Cr阳性率仅27%,尿蛋白阳性率66%,肌酐清除率阳性率77%。肾功能不全组较未发生肾功能不全组尿MA、α_1-MG、RBP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尿MA、α_1-MG、RBP可作为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管青  张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91-2292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α1巨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160例尿蛋白检测阴性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者晨尿标本进行mALB、α1MG、TRF、NAG检测及结果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mALB、α1MG、TRF、N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测定(任何一项指标高于临界值判为联合测定阳性)阳性率与各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测定尿mALB、α1MG、TRF、NAG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联合检测尿微量特定蛋白评估早期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α1-微量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U-Ig G)、转铁蛋白(U-TRF)、β2-微量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酶)、微量白蛋白(UMALB)6项尿微量特定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联合检测57例正常人(对照组)和123例各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研究组)尿α1-MG、U-Ig G、U-TRF、尿β2-MG、尿NAG酶和UMALB 6项尿微量特定蛋白。结果研究组尿α1-MG、U-Ig G、U-TRF、U-β2-MG、U-NAG酶和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阳性率分别为81.3%、72.3%、83.7%、77.2%、67.4%、75.6%,其中尿α1-MG、U-TRF阳性率高于UMALB(P0.05)。结论尿微量特定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害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尿α1-MG、U-TRF阳性率更高,宜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三种微量蛋白和NAG酶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同时检测尿肌酐作对比,保证结果准确性。三种微量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NAG采用终点法。结果糖尿病患者TF、MALB、β2-MG、N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3.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TF、MALB、β-MG、NAG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肾小管损伤早于肾小球。  相似文献   

7.
尿微量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Ⅰ期组尿Alb、TRF、α1-MG均明显升高(P<0.05),而尿IgG、β2-MG无显著差异;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组尿Alb、TRF、α1-MG显著升高(P<0.01),尿IgG、β2-MG明显升高。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其中以Alb、TRF、α1-MG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的排出量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72例、单纯糖尿病组33例,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尿mALB、α1-MG、NAG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根据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将各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DN组尿mALB、α1-MG、NAG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良好组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1)。结论尿mALB、α1-MG及NAG联合检测是诊断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可提高糖尿病肾病(DN)的检出率,同时结合血清hs-CRP浓度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肾损伤、及时合理治疗和病情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尿微量蛋白含量以探讨早期诊断高血压病肾脏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75例尿蛋白定性阴性高血压病患者尿IgG、TRF、mALB、α1-MG、β2-MG、R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将尿IgG、TRF、mALB、α1-MG、β2-MG、RBP联合检测在尿蛋白定性阴性的高血压病中阳性率可达90.67%,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结论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标本β2-微球蛋的(β2-MG)、尿微量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T2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双试剂测定MALB,比色法检测NAG,用ELISA法检测尿中TRF。用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结果T2DM尿中β2-MG、MALB、TRF、NAG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单项及二项检测β2-MG、MALB、TRF、NAG阳性率较低,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较高,可达84.3%。结论检测尿β2-MG、MALB、TRF、NAG是T2DM是肾损害敏感指标,联合四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联合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过敏性紫癜(HSN)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择76例HSP患儿作为HSP组,并选取同期6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免法检测p2微球蛋白(陉一MG)、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RF)含量,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测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NJN)测定运用终点法,血清P-选择素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比较2组尿ALB、TRF、NAG、β2-MG及血清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尿微量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HSP组患儿BUN及S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尿ALB、TRF、NAG、β2-MG及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_选择素水平与尿微量蛋白系列呈正相关;HSP组血清P-选择素及尿微量蛋白4项指标中的1项或〉1项的异常率显著高于传统以尿常规阳性来判定早期肾损害的尿常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选择素及尿微量蛋白对HsP患儿的肾损害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SGA)和血BUN、Cr的变化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肾脏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小于胎龄儿组新生儿40例(足月小样儿组20例,早产小样儿组20例),对照组分别为4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于生后48h内留取新鲜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酸酶(NA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采静脉血检测血BUN、Cr.结果 足月小样儿组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尿TRF、IgG 、血BUN、Cr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小样儿组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TRF、IgG 、血BUN、Cr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足月小样儿组与早产小样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尿TRF、IgG和血BUN、Cr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宫内发育不良肾脏损害早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清蛋白(ALB)、尿素(BUN)、肌酐(CRE)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微量清蛋白(MA)等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的敏感度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等仪器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清CysC、β2-MG、尿α1-MG、TRF、IgG、MA、血清ALB、CRE、BUN。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项指标对肾脏早期损害有着较好的诊断作用,经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1)除BUN、CRE外各项指标均能较敏感地反映肾脏早期损害。(2)敏感的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血清CysC、β2-MG、尿α1-MG、TRF、IgG、MA、血清ALB、CRE、BUN。(3)综合各因素,CysC是肾脏早期损害的最佳诊断指标,传统的BUN、CRE不能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有用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尿液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2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检测指标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肌酐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8:-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肌酐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AUC分别为1.000、0.985、0.985、0.942、0.921、0.891、0.785。结论不同尿液指标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联合应用多种尿液指标可较好预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nzymuria)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比色法测定尿NAG,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尿β2-MG。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Ⅱ型糖尿病患者71例分成两组,即UAER正常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同健康对照组(n=35),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UAER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C结果已经升高,阳性率为28.5%,但β2-MG,NAG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量清蛋白组CysC阳性率为88.5%,β2-MG阳性率为80.0%,NAG阳性率为65.7%,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胱抑素C和β2-MG和尿NAG酶可反映早期肾损害,且升高的程度与肾损伤的程度成正相关。若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海恩  金亚平 《检验医学》2010,25(8):640-643
目的探讨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肾功能早期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45例肾功能损伤患者尿液RBP、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Ig)、转铁蛋白(Tr)、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同时测定其肌酐(Cr)值。根据mAlb/Cr值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mAlb/Cr〈25.0mg/g)、微量蛋白尿组(mAlb/Cr为25~250mg/g)和大量蛋白尿组(mAlb/Cr〉250mg/g),分析各组患者尿RBP与上述蛋白含量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随着尿mAlb排泄率的增加,尿液中各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均〈0.01)。正常蛋白尿组mAlb、α1-MG、及R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Ig、Tr和NAG无差异(P〉0.05);微量蛋白尿组中除NAG与正常蛋白尿组无差异外(P〉0.05),其他蛋白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RBP与mAlb、Ig、Tr、α1-MG、NAG等均呈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4、0.707、0.701、0.392、0.301,P均〈0.01]。但在各组样本中相关性有一定差异: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RBP均与mAlb、Ig、NAG呈正相关(正常蛋白尿组r分别为0.746、0.178,0.224,P均〈0.01;微量蛋白尿组r分别为0.748、0.225、0.268,P均〈0.01)。大量蛋白尿组中RBP与α1-MG呈正相关(r=0.374,P〈0.01)。结论尿RBP是评价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U)以及血中肌酐(SCr)和胱抑素C(SCys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IMMAEG测定已确诊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MA、α1M、TRf、IGU以及血中SCr和SCysC,对按尿MA含量分成5个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尿MA19mg/L组,尿α1M含量均值(13.3mg/L)和异常率(22%)高于对照组,SCysC异常率(1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21~55mg/L组中MA、α1M、TRf的含量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从大到小分别为MA(100%)α1M(72%)SCysC(55%)TRf(26%)IGU(18%)SCr(0%),除SCr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69~150mg/L组MA、α1M、SCysC的异常率均达到100%,高于SCr异常率(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MA、α1M、TRf、IGU以及血中SCr和SCysC均可反映出不同进程的肾损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时,部分患者肾小管损伤要早于肾小球损伤。尿MA、α1M、SCysC分别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小球、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8.
解冰  江利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36-2437,2439
目的通过测定肾小管标志物判断慢性肾小球肾炎(GN)患者的肾小管受损程度,以期探讨在不同疗效的患者治疗前后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浊度法测定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速率法测定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物理法测定纯水清除率(CH2 O).结果在完全缓解的病例中α1‐MG、β2‐MG、FDP等多种肾小管标志物经治疗后均下降(P<0.05),而CH2 O没有明显改变(P>0.05);在无效组中IL‐6、α1‐MG、FDP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监测多种肾小管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以及判断GN患者的疗效,对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141例应用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碘海醇或等渗性造影剂碘克沙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于造影前、造影后第1天、第2天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结果 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1天血CysC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2天血CysC仍高于造影前水平(P〈0.01),但已降至正常范围;与造影后第1天比较,造影后第2天血cysC显著下降(P〈0.01)。血BUN、SCr及电解质造影前后无显著变化;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1天mALB、TRF、α1-MG和NAG均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2天,NAG仍显著高于造影前(P〈0.01),α1-MG仍高于造影前(P〈0.05),mALB和TRF恢复到造影前水平(P〉0.05);与造影后第1天比较,造影后第2天mALB明显下降(P〈0.05),TRF、α1-MG和NAG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在无基线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未见造影后发生CIN的病例,部分患者存在一过性轻度蛋白尿、尿酶升高;年龄与糖尿病可能是影响造影后第1天血CysC变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郭炜  许敏  陆学胜 《临床荟萃》2013,(12):1340-134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间歇性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间歇性疗法给药(每日2次,每次10μg,每月7天,共3个月),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1单疗程给药(每日2次,每次10μg,连续用药2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2.9±0.5)g VS(3.9±0.8)g、尿24小时微量白蛋白定量(2.1±0.5)g vs(2.6±0.5)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6±3)U/L VS(21士4)U/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51±17.4)g VS(66±12.8)g和尿β2-微球蛋白(1.8±0.4)gVS(2.8±0.6)g均显著降低(P〈O.05)。结论前列腺素E1间歇性疗法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进展,较单疗程给药具有更好的糖尿病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