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定量值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681例样本中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4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68.75%(419/624),其中“1.3,5”阳性模式组即“大三阳”占97.6%,HBVDNA载量8.12±1.23copy/ml,“1.4.5”阳性模式组即“小三阳”占41.2%,HBVDNA载量5.38±1.62copy/ml,“1.5”阳性模式组占51.3%,HBVDNA载量5.37±1.16copy/ml。有HBsAb标志物组成模式组3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7.02%(4/57),其中“2.4”“2.4.5”“2”模式组检出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3%,5.3%,4.2%,HBVDNA定量分别为3.11,3.12,4.01copy/ml。各模式组和“大三阳”模式组分别比较HBVDNA阳性率及HBV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有阳性模式组存在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定量水平;含HBeAg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HBVDNA定量最高。将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全面分析乙肝患者感染和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前S1抗原感染状态与胎儿官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37例HBsAg阳性孕妇的血清与脐血,HBeAg是否阳性分为HBeAg阳性孕妇血清组和HBeAg阴性孕妇血清组,采用ELISA和PCR方法对两组标本进行preS1与HBVDNA检测。结果HBeAg阳性孕妇血清组preS1检出率为88.5%,明显高于HBeAg阴性孕妇血清组34.1%(P〈0.01);HBeAg阳性孕妇血清组HBVDNA检出率为96.1%,明显高于HBeAg阴性孕妇血清组25.9%(P〈0.01);HBeAg阳性孕妇脐血HBVDNA检出率为46.2%,明显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11.8%(P〈0.01);preS1在HBVDNA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8.8%,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23.1%(P〈0.01)。结论育龄妇女血清乙肝病毒preSl的常规检测,有利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作为母婴垂直传播的一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敏感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饱和酚抽提和血清蛋白变性后聚合酶链反应(PCR-1和PCR-2)检测48例慢性肝病患者的HBVDNA,并与分子斑点杂交法(Dot-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ot-H、PCR-1和PCR-2法对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0.83%、87.50%和91.67%,PCR-1和PCR-2中有17.02%表现为交叉阳性,慢性肝炎患者的检出率高于肝硬化患者,HBeAg阳性者高于其它HBV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者。结论:PCR检测HBVDNA的敏感性高于Dot-H,所用PCR包含的多种引物可以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乙肝病人血清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的进行检测,与HBVDNA结果相比较,判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乙肝血清阳性标本99例,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拷贝数,对此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HBeAg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中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9.2%(19/24)、36.0%(27/75),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Ag和HBeAg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89.3%(50/56),PreS1及与HBeAg的联合运用与HBVDNA用卡方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eAg对乙肝病毒复制有较高的价值,对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的医院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组合HBVDNA阳性情况。结果HBsAg、HBeAg和HBcAb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155/155);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5.2%(50/142);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0.2%(38/126),HBs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3/3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衄VDNA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病人体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以及与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32例HBe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8%(X^2=7.86,P〈0.05),其中HBVDNA〉10^7拷贝/mL各占75%和6%(X^2=31.35,P〈0.05);38例HBeAg阴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分别为63%和26%(X^2=10.43,P〈0.05)。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乳汁的传染性低于血液;HBeAg阳性产妇经母乳传播HBV的机率高于HBeAg阴性产妇。  相似文献   

7.
黄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黄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黄石地区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1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表面抗原携带者38例、慢性肝炎42例、重型肝炎26例、肝硬化24例和原发性肝癌23例。病人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53例病人中,B基因型63例(41.2%),C基因型46例(30.1%),D基因型25例(16.3%),BC混合型8例(5.2%),BD混合型7例(4.6%),CD混合型4例(2.6%),未发现A、E和F基因型;HBV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病人的HBVDNA复制水平明显高于B型(P〈0.01);C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病人中的比例(分别为42.3%和43.5%)明显高于B基因型(分别为19.2%和17.4%)(P〈0.01);C基因型病人血清HBeAb阳性率(51.5%)显著高于B基因型(22.7%)(P〈0.01)。结论黄石地区存在HBV的B、C、D基因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基因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与HBVDNA高复制水平,以及肝脏疾病的活动性和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蒙美珠  周云 《海南医学》1994,5(2):113-115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新近建立的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简便和快速等优点,国外已应用于遗传,肿瘤及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近年来,国内用于检测HBVDNA,丰富和更新HBV感染的认识,对HBV感染的临床诊断及研究有广阔的前景。我院从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应用PCR技术对284例各型HBy感染者及20名正常人直接检测血清中HBVDNA,进行临床观察及其HBVDNA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间的关系,以探讨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应用。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3o4例为近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结合酶促显色技术(即PCR-ELISA技术)来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应用PCR-ELISA技术能够检出许多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所检测不到的HBVDNA,大大地提高了检出率,而且,特异性强,结论:PCR-ELISA方法灵敏度高,特异强,检测结果数据化,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联反应(PCR)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通过体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扩增,可检测出血清中约合0.4Pg/L的HBVDNA(约相当于130病毒基因/ml)[1]。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抗-HBe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V存在的状况,我科从1994年来用PCR法检测西宁地区抗-HBe阳性患者血清7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住院病人61例,门诊病人17例;男性66例,女性12例;年龄5~69岁,平均37岁;其中急性肝炎7例,慢性肝炎64例,肝硬化5例,慢重肝1例,亚重肝卫例。检测方法78例患者均行HBV标志物HBSAg、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IL-6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并取对数作为复制水平的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球蛋白(G)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按照本院常规检测。均数间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两组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清IL-6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血清HBVDNA对数值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清IL-6水平与TB及PT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A/G比值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血清HBVDNA对数值问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L-6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用PCR方法对180例各型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HBVDNA检测,并与传统的乙肝两对半对照。结果:(1)PCR方法检出HBVDNA101例,阳性率为56.1%;(2)PCR方法诊断HBV感染敏感度高,且特异性高。提示:PCR方法检测HBVDNA能较准确地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DNA的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TRF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分别检测542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M和HBVDNA。结果:542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标本HBVM模式有10种,HBVDNA检出总阳性率83.39%(452/542),各种模式HBVDNA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性,高拷贝数的HBVDNA主要存在于HBeAg阳性的各种模式中,与其它模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HBVM和HBVDNA含量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带有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rCGRP)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CGRP。方法应用Trizol试剂从SD大鼠脑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rCGRPeDNA(PCR引物上加上双酶切位点),产物通过Hindm和BamHI酶切、纯化、连接,将目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eDNA3.1(+),再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菌,通过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阳性克隆,再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所得克隆。结果(1)RT-PCR产物电泳分析扩增产物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一条特异的片段,和rCGRPcDNA大小相吻合;(2)重组克隆鉴定①PCR鉴定。PCR产物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一条特异的片段,和rCGRPeDNA大小相吻合;②酶切鉴定,抽提质粒经双酶切,酶切产物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仪下可见两特异性条带,分别和pcDNA3.1(+)和rCGRPcD-NA大小相吻合;③DNA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rCGRP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完全一致。结论(1)大鼠脑组织中有rCGRP的表达;(2)通过RT—PCR及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CGRP。  相似文献   

15.
于娟  王桂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68-16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特异的DNA检测方法。方法:用荧光偏振技术检测10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并与多聚酶链反应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方法作比较。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101拷贝的HBVDNA模板,CV为6.44%,对10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1.8%;HBs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72.4%,其余为阴性。30例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特异,适用于临床进行大样本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6.
HBV耐拉米夫定多聚酶基因变异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三  丁静娟 《医学文选》2002,21(3):270-273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耐拉米夫定多聚酶基因变异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HBVDNA序列,在HBV多聚酶基因区设计并合成了两对寡核苷酸引物,其中一只为错配引物;应用巢式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扩增含有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的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de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酶切后的目的片段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部分标本进行DNA测序,结果 (1)所建立的巢式错配PCR-RFLP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从DNA提取到酶切后电泳分析仅需要11小时;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10^3copies/ml的HBVDNA;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经DNA测序证实,(2)应用该方法对20例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系列血清进行了检测,发现YMDD变异者(45%)9例,YMDD野毒株者(55%)11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鉴别HBVYMDD野毒株与变异株,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巢式错配PCR-RFLP方法简单,敏感,特异,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应用及大规模的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17.
韦海春  唐宁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94-94,105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lAg)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结果,探讨PreS1Ag在妇幼保健工作的使用价值。方法对288名HbsAg阳性孕妇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88名HbsAg阳性孕妇PreSiAg总阳性率为76.4%(220/288)、PCR总阳性率为82.6%(238/288);HbeAg(-)血清学模式组PreS1Ag阳性率为73.4%(160/218)、HbeAg(+)血清学模式组PreS1Ag阳性率为85.7%(60/70),两组PreS1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O.05);PCR(-)组PreS1Ag阳性率为26%(13/50)、PCR(+)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07/238),两组PreS1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eS1Ag与HBeAg无明确相关,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可通过检测PreS1Ag补充了解孕妇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肝二对半及血清酶ALT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液内的病毒数量,反映了机体复制水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荧光定量PCR(FQ—PCR),可准确检测其定量结果,也为临床观察抗病毒治疗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了研究乙肝病毒载量与乙肝二对半及血清酶ALT的关系,我们对217例乙肝感染者HBVDNA定量、乙肝二对半及血清酶AL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ccDNA定量检测临床相关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cccDNA为肝脏损害的临床标志。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及重型、乙肝病毒携带者各20例(所有病例HBVDNA均阳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入选病例血清中cccDNA值及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HBVDNA和ALT、AST、TBIL。结果三组之间cccDNA拷贝数分布位置不相同,存在差别(P=0.000〈0.01)。60例患者血清中cccDNA值和ALT秩相关(Rs=0.612,P=0.000〈0.01);cccDNA值与AST秩相关(Rs=0.632,P=0.000〈0.01);cccDNA值与TBIL秩相关(Rs=0.337,P=0.008〈0.01.但Rs〈0.4)。结论患者血清中cccDNA为肝脏损害的标志,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的又一临床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型特异性引物PCR的基因分型方法,了解武汉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98例HBV感染者,分成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重型肝炎(S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6组,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BV的基因型;并对4份血清HBV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98份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97例(66.1%),BC混合型68例(22.8%),C基因型33例(11.1%);B基因型在ASC、AH、CH、SH和HCC组患者中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63.6%、71.9%、68.7%、89.5%和65.9%,C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混合基因型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各基因型在ALT水平、HBeAg阳性率及HBV DNA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可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武汉地区HBV感染者中,优势基因型为B型,其次为BC混合型和c型,BC混合型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