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浩 《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2):15-15
中风后 ,痰瘀痹阻舌本脉络 ,气血运行不畅 ,舌体失濡而致的失语 ,为中风的常见症状之一 ,也是其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笔者用舌下针治疗本症 1 2例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 2例患者中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56~ 72岁 ;病程 6个月~ 1年 ;CT检查显示为脑梗塞者1 0例 ,脑出血者 2例 ;1 0例患者为完全性失语 ,2例患者尚能讲单个词。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张口 ,舌尖上卷 ,不能上卷者 ,可由医者以棉签拨之助其上卷。医者立于患者右前方 ,左手持无菌镊子夹取适量干棉球 ,抵住舌体 ,右手持 2 6号 4~ 5寸毫针 ,在舌根与下腭之间由舌系…  相似文献   

2.
舌强穴是河南中医学院黄喜梅老师在多年针灸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穴。笔者用其治疗中风病舌强语謇,收到较满意效果。取穴和针法 舌强穴位于舌根和舌尖边缘连线中点稍偏下,左右各有一穴。取25号3寸针灸针,常规消毒后,垫消毒纱布,拉出舌头,针刺该穴1.5寸许,针尖朝向舌根,用提插泻法,不留针。舌左偏针右侧穴,右偏针左侧穴,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病案举例 男,59岁,1997年3月28日以中风病收住院。查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乏力,舌体歪向右侧,舌强,吐字含糊不清,舌红苔稍厚腻,脉弦滑有力。经服中药,静点脉络宁1个疗程后,肢体活动较前灵活有力,…  相似文献   

3.
1 治疗方法 取曲池穴下一寸压痛明显处 ,左颈项痛取左侧 ,右颈项痛取右侧 ,中央疼痛取双侧。找准穴位后 ,常规消毒 ,用 2 8号 1 5寸毫针直刺 ,施强刺激补泻手法 ,行针 3min~ 5min ,留针 30min ,其间每 1 0min行针一次 ,在每次行针中保持较强针感。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 ,幅度由小到大 ,而后出针 ,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以防出血。2 疗效标准 痊愈 :经一次治疗后 ,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颈项活动自如 ;好转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疼痛明显减轻 ,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3 治疗结果 用本法治疗落…  相似文献   

4.
相传孙真人十三鬼穴为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及舌下中缝。笔者尝以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例 ,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对双侧穴的针刺顺序为男子先针左侧 ,后针右侧 ,女子则反之。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人中穴 ,针尖向上斜刺 0 .3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1 0秒 ,不留针 ;少商穴浅刺0 .1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5秒 ,不留针 ;隐白穴浅刺0 .1寸 ,强刺激 ,捻转行针 5秒 ,不留针 ;大陵穴直刺0 .5寸 ,中等刺激 ,捻转行针 ,留针 3min;申脉穴直刺 0 .3寸 ,中等刺激 ,捻转行针 ,留针 3min;风府穴…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用少冲、合谷两穴伍用针刺治疗中风(急性)20例,获较好效果。一、治疗方法1.取穴:主穴,少冲(双)、合谷(双)。配穴,足三里。2.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少冲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要求鲜血自流通畅,约流3—5滴,用干棉球按压止血。接着消毒合谷穴,用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强刺激捻转,要求有明显的针感,并很快传至肩臂,患者感到轻松,留针1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活  相似文献   

6.
张鹏彦 《吉林中医药》2003,23(10):42-42
笔者采用针刺球后、瞳子等穴治疗外伤后引起的复视患者 2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取穴及操作方法内瞳子穴 :采用 32号针沿眼眶缓慢刺进 ,深度达 0 5~ 1寸时 ,慢慢捻转 ,待有酸胀感得气后留针 10~ 15min ,起针时用干棉球压数秒钟。太阳穴 :采用 32号毫针直刺 0 5~ 1寸 ,局部产生酸胀后留针 10~ 15min。球后穴 :针刺时先用手指将眼球向上推移 ,然后用 32号针沿眼眶下缓慢进针 ,直刺 0 5~ 1寸 ,有酸胀感后留针 10~ 15min。丝竹空穴 :针刺时 ,针尖向眉中鱼腰穴横刺 0 5~ 1寸 ,得气后留针 10~ 15min ,手法采用弱刺激。2 病…  相似文献   

7.
调神通络针刺法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神通络针刺法是一种将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用于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 ,是由我院郭恩吉教授创立的 ,它在改善中风病人甲襞微循环方面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患者均经 CT或 MRI证实为脑梗塞及腔隙性脑梗塞 ,其中男 32例 ,女 18例 ,发病年龄在 35~ 78岁之间 ,病程 2天~ 6个月。2 治疗方法5 0例病人均采用“调神通络法”治疗。头针取顶中线 (百会向前至前顶 )、顶斜 1线 (百会前斜下 4 5度 ,长 1、5寸 )、顶旁线 (距顶中线 2、2 5寸 ,承灵穴与正营穴连线 )、顶斜 2线 (承灵穴外斜下 4 5度 ,长 1、5寸 ) ,体针取风池、臂、…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舌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6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66例;男87例,女59例;缺血性中风120例,出血性中风24例;年龄36~68岁;病程8天~3年;左侧偏瘫80例,右侧偏瘫66例。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以舌针加体针治疗。舌针取神根穴(舌底舌下系带根部凹陷中),佐泉穴(舌底舌下系带两侧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们曾以耳针配合体针治疗10例,效果甚为满意,特整理报道,供参考。一、治疗方法取穴:耳穴取神门,膈(单侧、双侧均可,亦可一侧取神门,另侧取膈)。体穴取天突、内关(双)。手法:耳穴取一寸毫针浅刺,用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左右。体穴天突用1寸毫针向下斜刺0.5寸,用括针柄法2~3分钟;内关穴用毫针刺入1.2寸,轻捻转加括针柄法3~5分钟。综合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出针(在留针中再行针一次),  相似文献   

10.
侯小藏  王淑华 《陕西中医》2002,23(8):728-728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发际疮史 ,年龄 2 3~ 3 0岁 4例 ,3 1~ 40岁 4例 ,42岁 1例。病程 2~ 5年 2例 ,6~ 1 0年 5例 ,1 0年以上 1例。均为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方法  1用具 :三棱针、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2体位 :坐位 ,暴露背、腰部。3放血点 :背腰部膀胱经上。4放血方法 :在双侧膀胱经上用酒精棉球消毒 ,医者用右手拇 ,食指挟持三棱针针柄 ,中指自然放于食指下针体下端以固定针体。在膀胱经上轻用力挑破皮肤 ,然后用双手拇、食指按压挑刺处 ,使其出一滴血 ,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滴。在膀胱经上从大杼穴开始 ,至关…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运动性失语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总结近年来用头针结合体针 ,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运动性失语 36例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32岁 ,病程 3天~ 6个月 ,男性 1 4例 ,女性 2 2例 ,脑血管意外引起 32例 ,其他原因引起 4例。针刺治疗前均用其他疗法 ,效果不佳。2 治疗方法选穴 :头针取运动区下 2 /5处 ,体针取上廉泉、合谷。操作方法 :穴区及针具常规消毒。头针用 2 8号 3寸毫针 ,在患侧头部运动区下 2 /5上方进针 ,沿帽状腱膜平刺入 2寸 ,施每分钟 1 5 0次左右的捻转手法 2~ 3min ,留针 2 0min。上廉泉以 2 8号 2寸毫针 ,沿舌根…  相似文献   

12.
自 2 0 0 0年 4月以来 ,笔者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3 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 5例中 ,男 2 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48.5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45d。将其随机分为自血穴位注射组和治疗组。2 治疗方法2 1 注射组 :本组 2 0例 ,选穴 :取双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为主穴 ,配以大椎、三阴交等穴。治疗方法 :合谷直刺 1 .5寸、曲池直剌 1 .5寸、血海针尖向上斜刺0 .5寸 ,使针感达到腹部为宜 ;足三里直刺 1 .5寸 ,大椎向上斜刺 0 .5寸 ,三阴交直刺 0 .5寸使针感达足心为宜。用无菌空注射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舌针理论和舌针疗法.简介如下.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导师强调早期诊断,辨证论治为主.但也倡导辨证与辨病相互结合.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瘫痪:采用以舌针疗法为主,主穴:心穴、脾穴、肝穴、肾穴、中矩、舌柱、金津、玉液.配合头针:取穴:益脑十六穴(禁忌:囟门闭合不良).病情为非进行性:以舌针疗法为主,配合益脑十六穴①囟门前三针:前发际上一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向前平刺0.5~0.8寸.②枕骨后三针:后发际两寸,脑户下0.5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向下平刺0.5~0.8寸.③头颞左三针:头左侧,角孙穴上2寸,水平放开1.5寸,计三穴;向下平刺0.5~0.8寸.④头颞右三针:头左侧角孙穴上2寸,水平放开1.5寸,计三穴;向下平刺0.5~0.8寸.⑤巅顶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5寸,计四穴;向百会平向平刺0.5~0.8寸.以上十六穴,可根据脑瘫部位选择取穴,亦可全部取穴.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或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流涎,语言障碍等精神神经障碍.以舌针疗法为主,辨证配合益脑十六穴及体针治疗,上肢瘫痪:肩、曲池、支沟、合谷、后溪、八邪、少海、支正、劳宫;下肢瘫:伏兔、风市、阴市、阳陵泉、绝骨、太冲、足三里、三阴交、解溪、跟腱;智能低下,语言障碍:哑门、风府、风池,医明、天容、人中、承浆,廉泉.  相似文献   

14.
正取穴:鱼腰,为经外奇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向下方斜刺0. 3~0. 5寸,轻轻捻转提插,使之得气,局部有胀痛感或触电样针感时,然后将针体提起针尖向眉毛的前方、后方透刺,以患者感到局部有麻胀感为宜。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  相似文献   

15.
取穴 :患侧外关、合谷 ,双侧内庭穴。操作 :外关、合谷 2穴均用 2 8号 1 5寸毫针直刺 1~ 1 3寸 ,捻转提插强刺激 ,使针感缓缓上行直达病灶处。双内庭用 2 8号 1寸毫针刺入 0 5~ 0 8寸 ,行捻转提插手法。诸穴得气后 ,每 1 0分钟行针 1次 ,留针期间让患者不时用力咬牙 ,待疼痛消失或减轻时再行针 1次后起针。多数患者 3 0分钟可达止痛目的。每日 1次 ,连续 5天为1疗程。结果 :治疗 1 57例 ,经 2~ 5次治疗后 ,1 3 8例痊愈(牙痛完全消失 ,进食生冷硬食无任何不适感 ) ;1 9例好转 (牙痛消失 ,进食生冷硬食稍有不适感 )。全部有效。在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百会穴埋针为主治疗脱肛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临床中以百会穴埋针为主治疗脱肛 36例 ,收到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6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1 6~ 70岁 ;不完全性脱垂 2 2例 ,完全性脱垂 1 0例 ,重度脱垂 4例。治疗方法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长强。气海、足三里用 3寸毫针直刺 ,长强、百会用 1寸毫针平刺。留针 30 min,每 5mi行针 1次 ,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1 0天为 1个疗程。行针时嘱患者做缩肛动作。其它穴起针后百会穴不起针 ,留在穴内起到埋针作用。嘱患者回家后不定时多次捻针或按压针体以增强针感。同时做缩肛动作 ,直至睡前起针。起针后 ,按…  相似文献   

17.
耳穴贴压配合大椎放血治疗慢性咽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保勇  马军 《中国针灸》2001,21(8):34-42
治疗方法 :①耳穴取肺、肝、神门、咽喉、交感等穴。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 0 5cm× 0 5cm胶布上 ,然后用耳穴探针分别在所选的穴区探得疼痛最敏感点 ,再将粘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依次贴在上述穴位上 ,每次贴一侧耳穴。每日揉按上述诸穴 2~ 3次 ,每次每穴揉按 1分钟 ,以穴周围产生灼热感为佳 ,每 5日左右耳换贴 1次。②取大椎穴 ,常规消毒后 ,用三棱针快速点刺 ,然后挤出 8~ 10滴血 ,再以干棉球压迫针孔 ,胶布固定。上述方法每 5日 1次 ,6次为一疗程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结果 :治疗 6 8例 ,病程最短 3…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2年来应用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端证1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7例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5~52岁;病程2个月以内者5例,l年以上者12例;其中属外感型者11例,内伤型者6例。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取双侧肺俞穴(第三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消毒后,用2寸毫针,向脊柱斜刺0.5~1寸。针刺不宜过深,否则易致创伤性气胸。再取大推穴(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推棘突之间)消毒后,用2寸毫针稍向上斜刺O.8~l.2寸,外感型用泻法,内伤型用补法,每smin捻转1次,加用光浴。留针20min,拔针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相似文献   

19.
慢性附件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 ,治疗颇为棘手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治疗慢性附件炎 8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共 86例 ,年龄 2 0~ 4 2岁 ;病程0 .5~ 9年。诊断标准 :(1)下腹隐痛 ,腰背及骶部酸痛 ,白带增多 ,痛经及不孕等。 (2 )子宫带后倾 ,活动度差 ,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 ,有压痛 ,亦可形成肿块。 (3)B超提示附件炎。2 治疗方法主穴 :腹丛刺。以中极穴为中点 ,向左右两侧各找一点 ,即髂前上棘向内侧旁开 2寸 ,连成一条弧线 ,左右各分成 4等分 ,共 9针。用 1~ 1.5寸针直刺约0 .5~ 1寸 ,以不…  相似文献   

20.
针刺舌下治疗假性球麻痹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性球麻痹即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 ,常见于双侧内囊血管病变。临床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等特点。笔者根据中医学脏腑及经络理论 ,针刺舌下治疗假性球麻痹 4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参照《现代内科学》[1 ] 确诊为假性球麻痹。 46例中 ,男 34例 ,女1 2例 ;年龄最小 42岁 ,最大 68岁 ;病程最短 2日 ,最长 1年。1 2 治疗方法 嘱患者端坐位 ,头稍后仰 ,令其张口 ,舌体上卷 ,舌尖抵上腭。于舌系带左右两侧 ,舌根与下腭交界处水平线上 ,每 0 .5cm取 1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