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针作为造影导管在胆道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42例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术中使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针作为造影管行胆道造影。结果 42例胆道造影均获成功,成功率100%。结论应用改良静脉输液针作为造影导管行胆道造影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拓宽了手术适应证,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对65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病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随访3年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而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存在差异显著。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手术方式尽可能选用改良根治术或其它缩小手术方式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主动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肾下型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部分手术高危患者能够耐受腔内修复术。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肝破裂在临床上较常是腹外伤中较重的急腹症之一,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外伤性肝破裂69例,在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一部分经验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总结,以此提高止血技能,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本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三角式固定血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80-181
目的:改良静脉穿刺输液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渗液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507例次3-12岁患儿静脉穿刺输液,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各采用三角式固定血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和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法,观察患儿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穿刺成功后无渗液率。结果:3~12岁患儿的静脉穿刺输液,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穿刺成功及无渗液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3~12岁患儿的静脉输液穿刺,三角式固定皿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优于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过程中的护理方法,以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8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做好球囊管理、加强循环系统等的监测,预防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为心脏辅助装置,细致全面的监测,积极预防护理及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张兰芳  王岚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51-1052
目的 比较经腹改良筋膜内、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有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125例患者分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组(n=61)、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组(n=64),就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于筋膜外全子官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是目前较好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小型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术中管理措施。方法:40只小型猪随机配对行胰腺十二指肠移植20次,用氯胺酮、速眠新基础麻醉后,气管插管,氯胺酮加依托咪酯维持麻醉。颈外静脉和颈动脉插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经供体腹主动脉放血400~800mL,术中输给受体,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开放血流时静滴地塞米松、多巴胺。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受体动脉平均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性(P<0.05),中心静脉压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经供体腹主动脉采血优于静脉,平均补液81.5mLkg^-1、输血400mL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多巴胺有助于开放血流后受体循环的稳定。结论:加强术中循环的监测、及时补液与输血,特别在开放血流后保持循环系统稳定是提高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32例和对照组(按传统PICC置管)3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选择贵要静脉比例高,头静脉比例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分析140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优点,较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优越,达到腹部手术微创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破裂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2002年2月-2012年12月破裂腹主动脉瘤13例临床资料的围手术期处理,对诊断方法,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治疗及监护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结果术前死亡1例,手术术中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总死亡率23.1%。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肾功能受损4例,对症处理及透析后好转。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起病凶险,死亡率高,快速诊断,积极液体复苏,快速控制出血,加强术后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死亡率近11%(16/147);乏特氏壶腹、胰头癌3年生存率为46%、30%,5年生存率为15.4%、12%。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当的手术术式及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术前及术后合并症是提高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腔内隔绝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32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23例行腹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开腹组),9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腔内隔绝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比较,对发病至手术开始各时间段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至手术各时间段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正确评估破裂腹主动脉瘤是及时准确选择外科术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卢庆润 《医药世界》2010,(9):1043-1044
目的探讨活动下肢对股静脉血流的影响,为肺大泡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寻求新的活动下肢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手术前后静止状态下、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中股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静止、术后静止及活动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P〈0.05);两组比较,2min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min、3min和4min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锻炼各时点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加快(P〈0.05);各时点被动与主动锻炼下肢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活动中及活动后手术创面无明显出血。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被动与主动活动下肢均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大隐藏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对在本院门诊输液1800例患儿共3780穿刺人次分组,分别采用改良穿刺法做观察组,传统穿刺法做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隐静脉采用改良穿刺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2003至2007年来院就诊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共29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为改良手术组,行改良的手术方式。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B组病例手术并发症减少,其中迷走神经损伤发生率较A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17.
元建伟 《淮海医药》2007,25(4):321-322
目的 分析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进关腹方法后腹腔黏连情况.方法 对采用改良后新式剖宫产的53例病例与原新式剖宫产51例病例进行对比,分析腹腔黏连情况,据此判断改良新式剖宫产的手术效果.结果 发生数例黏连:观察组为16例,对照组为30例.黏连程度:观察组轻度14例,中度2例,无重度病例;对照组轻度14例,中度8例,重度6例.2组黏连程度及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腹腔黏连较为严重,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进关腹方法后导致的腹腔黏连明显减轻.该方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也降低了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方法、手术效果及优越性。方法选择具备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非脱垂子宫8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行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42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结果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均明显少于腹式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1981年9月1日至1982年8月31日江苏省11个市66所医院围产儿死亡率的调查研究。此年度的死亡率为23.7‰,较上年度24.5‰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11个市的分别死亡率为20.0‰~39.7‰。根据资料分析提出五点降低死亡率的意见:(1)重视围产儿主要死因;(2)加强对死产的预防;(3)改进孕产期监护及助产方法;(4)积极预防和处理低体重儿;(5)提高县乡围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美  郎彦  衣静  刘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24-22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腹脐静脉穿刺术的正确护理措施对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意义。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B超引导下腹脐静脉穿刺术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B超引导下腹脐静脉穿刺术的149例孕妇均得到满意护理,为保证手术成功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奠定了基础。结论 B超引导下经腹脐静脉穿刺术是产前诊断的好方法,而手术前的护理解除孕妇思想顾虑,术中、术后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宫缩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