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强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94-94,9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相关处理。方法对31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高血压病人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术后随访10-14d,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均出院。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围术期采用全身麻醉,经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合理用药及处理,可保障病人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舌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总结29例舌癌根治术病人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选择、麻醉后处理.结果 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 舌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围麻醉期处理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围手术、麻醉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特点选择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可安全地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但要注意围麻醉期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0):725-726
全国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水平,总结和交流全国各医院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新经验。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6年5月14~16日在南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急诊手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45例在急诊手术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脑保护。结果: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围麻醉期较平稳,无围麻醉期死亡。结论:围麻醉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脑保护有利于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患者的急救。  相似文献   

6.
张运龙  黄冰等 《嘉兴医学》2002,18(4):226-227
目的:探讨重度高血压患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原则。方法:对2例重度高血压患围术期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2例成功之处在于据情降,全面调控。结论:充分估计围术期高血压患病情特点,维持足够麻醉深度,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并予以综合处理措施,是高血压病人麻醉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手术人群在增加,手术伴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增多,麻醉医生在围麻醉手术期处理高血压也是屡见不鲜的常事,但是,保证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也并非易事。本文浅谈高血压手术时麻醉处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椎手术的围手术期麻醉体会。方法对65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精心的围手术期麻醉。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对颈椎手术实行精心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保证手术安全,提供患者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8例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处理方法.结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与麻醉用药不当有14例,浅麻醉下操作诱发4例.经抢救处理,18例病人病情缓解完成手术,预后良好.结论术前做好麻醉危险因素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良好的呼吸管理,是降低术中并发支气管痉挛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提高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4例围麻醉期并发支气管痉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处理方法。结果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与麻醉用药不当有10例,误吸诱发2例,浅麻醉下操作诱发2例。经抢救处理,13例病人病情缓解完成手术,预后良好;1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术前做好麻醉危险因素的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良好的呼吸管理,是降低术中并发支气管痉挛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能提高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心律失常是妇科门诊非住院手术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妇科非住院手术患者心律失常,围术期安全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两年内接受全身麻醉妇科非住院手术,共11634例,统计各种心律失常的麻醉前、麻醉后的发生率及处理结果,分析各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和产生原因。结果围术期心律失常麻醉前的发生率为72.15%,麻醉后为41.6%,围术期仅10.2%的患者需要药物处理,且麻醉后多于麻醉前。结论妇科非住院手术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影响因素亦较多,但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无需治疗;高危的心律失常,应早期识别,积极处理,可减少麻醉手术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尿毒症患者体质差,全身多器官系统损害较重,围麻醉期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就我院1992年至今所行55岁以上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围麻醉期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日益增多的高龄和急危重手术病人,基层医院麻醉科医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出现心脏骤停。本文就通过10年(1995年1月-2004年12月)中12例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从而强化急危重病人围麻醉期的安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Huang W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52-2454
围术期肝功能保护既是保护原有肝功能状况,又要避免或减轻手术、麻醉创伤带来的损害,因此围术期麻醉处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决定患者病情转机以及生存。围术期肝脏功能损害原因可分为:(1)患者原发肝功能不全进一步病变损害。(2)患者肝脏的病变行肝脏手术所至损害。(3)麻醉处理引起肝功能损害。(4)与肝脏无关的其他脏器手术所至损害。  相似文献   

16.
学术交流     
全国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学术研讨会 由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危重病人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14~16日在江苏南京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38篇,其中大会交流36篇。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6个专题报告,就危重病人麻醉的基础研究,小儿重症病人,老年重症病人、重症创伤休克病人等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北京医科大学金清尘介绍了心肺复苏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超高龄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7例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的围术期麻醉处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20例患者麻醉中出现血压明显波动。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术中、术后处理,即使是8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麻醉手术治疗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于军  王云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4):447-44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开颅手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在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中,采用以脑保护为重点的综合措施:异氟烷吸入加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静脉使用地塞米松、甘露醇,控制PETCO2过度通气,血压>180/100mmHg、血糖>11mmol/L时作适当处理。结果: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围麻醉期较平稳。结论:围麻醉期采用以脑保护为重点的综合措施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邓继光 《海南医学》2008,19(2):41-42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围麻醉期管理的重点.方法 5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其中2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3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总结分析此类病人的麻醉方法和围麻醉期处理经验.结果 5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治疗关.痊愈出院.结论 对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当以维护病人的心功能和心率和术后继续心功能支持作为围麻醉期管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通过总结分析39例海洛因依赖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做好心理疏导,控制毒瘾发作,正确选择麻醉方式,严防血液污染并处理好并发症,是海洛因依赖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围手术期处理除与普通人群相同外,尚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