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给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后,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依达拉奉组.假手术组于术后,脑缺血组和依达拉奉组于缺血1h后再灌注2h、6h、12h、24h、48h不同时间点,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后30min腹腔内及皮下各注射依达拉奉1 次(3mg/kg.wt),30min 后重复1次.按时间点处死大鼠,灌注固定、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计数不同脑区的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组再灌注后2h在大脑额、顶叶皮质和海马均可见到caspase-3和Bcl-2阳性细胞,caspase-3表达高峰在12h;Bcl-2表达高峰在6h.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caspase-3阳性细胞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 (均为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抑制caspase-3,提高Bcl-2的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Bax、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预处理组大鼠建模前12h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HSP70蛋白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缺血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和Bcl-2、Bax及HSP70阳性细胞数比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凋亡细胞和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Bcl-2和HSP70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Bcl-2、HSP70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ax和Bcl-2的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未能减少脑梗死体积,但能通过下调Bax及上调Bcl-2减少细胞的凋亡,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与模型组、依达拉奉组比较,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组能通过上调Bcl-2及下调Bax明显降低大鼠神经缺陷评分及减少脑梗死体积。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依达拉奉干预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即刻及12h干预组给予依达拉奉3mr/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于24h后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测细胞色素C(Cyt 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化学比色法测MDA、SOD,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 假手术组无梗死现象,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亦少见.依达拉奉十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yt C阳性细胞数、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减少,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有所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对照组可见明显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依达拉奉干预组亦可见到梗死灶,与对照组比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明显缩小(t=6.576,P<0.01).结论 依达拉奉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减少了Cyt C的释放,抑制了细胞凋亡,并缩小了梗死体积;依达拉奉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脊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n=40)。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10mg·kg-1,每日2次腹腔注射,连续6d;对照组给予等量同次数的生理盐水腹腔灌注;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在伤后第1、7、14、28天观察各组大鼠活动情况行BBB评分,取受伤脊髓节段检测抑制羟自由基能力、caspase-3蛋白表达、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caspase-3与对照组比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少急性脊髓损伤部位的羟自由基,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和依达拉奉联用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依达拉奉组以及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及依达拉奉药物干预。分别于再灌注后1d和7d,采用TUNEL法观察小鼠脑皮质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脑皮质缺血区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皮质缺血区凋亡指数升高(P0.01),且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阳性细胞亦均升高(P0.01);经补阳还五汤和(或)依达拉奉干预后,各药物组小鼠脑组织的凋亡指数及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均较模型组下降(P0.01),而脑组织bcl-2阳性细胞均较模型组增加(P0.01),且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联合用药组较单一用药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联用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促进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协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术前给予60 mg/(kg.d)的依达拉奉灌胃,共3 d。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灶体积显著缩小,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性介质阻断剂AG490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AG490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G490组于脑缺血即刻及再灌注后12 h分别腹腔注射AG490 1 mg/kg。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caspase-3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AG490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低(均P<0.05);凋亡细胞数及P-JAK2、P-STAT3、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AG490可阻断JAK2/STAT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有效抑制caspase-3表达,减轻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每组分成短、中、长三个疗程,两组大鼠均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O治疗组短、中、长疗程相应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EPO3000U/kg;生理盐水治疗组各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PO各疗程组神经功能相应地改善,而凋亡细胞与caspase-3表达均相应地减少,其中长疗程组减少最为显著,较中、短疗程有统计学差异(氏0.05)。结论不同疗程的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长疗程接近最佳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分子GRP78、caspase-12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侧半暗带区GRP78、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再灌注24h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后处理组再灌注12 h、24 h GRP7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24 h 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减弱内质网应激过程从而对随后发生的再灌注损伤起到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GRP78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12蛋白表达而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各16只。各组均灌胃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梗死灶体积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bcl-2表达上调。结论丁苯酞可减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时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从而为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至24 h。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Gal-3 RNA干扰组(siRNA)。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皮质中Gal-3、bcl-2、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中Gal-3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0.38、0.47和1.310、1.299;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1.41、1.55及1.076、1.155。而Gal-3 RNA干扰后,Gal-3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0.24、0.14及1.014、1.058;BAX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分别为1.76、1.88及1.480、1.515。结论 Gal-3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及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山楂总黄酮(HFs)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按规定预防给药15 d后,按照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相同,缺血2 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3 h、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梗死侧大脑皮质匀浆,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活性.结果 山楂总黄酮各剂量组再灌注3 h、24 h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与I/R组比较,再灌注24 h后,山楂总黄酮各剂量组缺血梗死侧大脑皮质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活性也明显低于I/R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Postcon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于灌注24h后断头留取大脑皮质组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HSP70蛋白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SP70mRNA表达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24h后脑皮质内HSP70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应用缺血后处理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70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内HSP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观察咪唑啉I2受体的高选择性配体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后即通过大鼠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BFI或咪唑克生。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唑染色检测梗死体积并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和原位细胞凋亡法检测缺血半暗带中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在局灶性脑缺血24h后,2-BFI和咪唑克生都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功能评分。给予2-BFI或咪唑克生都可以显著降低梗死体积、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数(P〈0.01)和凋亡细胞数(P〈0.05)。结论:2-BFI和咪唑克生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机制。方法开颅永久性阻断大脑中动脉+临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组各48只、I/R+caspase-3抑制剂组(I/R+Z-DEVD-FMK组)、I/R+溶剂组(I/R+DMSO组)各12只。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细胞色素c(cyt-c)释放及caspase-3活性。结果 IP组较I/R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Sham组、IP组和I/R组均有细胞呈cyt-c/TUNEL双阳性,但cyt-c阳性不全伴有TUNEL阳性。I/R组与IP组cyt-c呈双峰样释放(再灌注3 h和48 h),在48 h时IP组较I/R组降低(P<0.05)。I/R组caspase-3活性在再灌注3 h时开始升高,12 h和24 h时最高。各相应时点IP组较I/R组的caspase-3活性降低(P<0.01和P<0.05)。I/R+Z-DEVD-FMK组cyt-c后期释放量小于I/R+DMSO组(P<0.01),但完整细胞数多于I/R+DMSO组(P<0.01)。结论 IP可以抑制凋亡;cyt-c参与凋亡,并与caspase-3形成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IP对该反馈回路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Prote in 1-40,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I/R组、IP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60m in后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缺血后处理,恢复再灌注24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DS),检测神经元凋亡及Aβ1-40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组显著改善NDS(P<0.01),显著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1)及Aβ1-40表达水平(P<0.01)。Aβ1-40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抗细胞凋亡机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上调,缺血后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Aβ1-40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抗细胞凋亡的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