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1986—2022年37年间衡阳地区稻飞虱的发生特点与预警监测现状。【方法】以衡阳地区稻飞虱的研究文献,衡阳市衡南县1986—2022年稻飞虱田间数据,衡阳市各县(市)病虫情报,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科历年水稻病虫测报总结,衡南县、常宁市虫情测报灯下数据为基础,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近37年来衡阳地区稻飞虱田间种群及全年占比、发生代次未见明显变化;受栽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近10年稻飞虱主害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稻飞虱预警监测中存在手段有待增加、预警信息发布过频、忽视植保无人机施药丘块稻飞虱的预警监测等问题。【结论】针对当前稻飞虱发生特点与预警监测现状,提出了强化预警监测、改变防控策略、加强药剂筛选与储备、加强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泰国和越南水稻稻飞虱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28日至7月6日,笔者赴泰国和越南考察了水稻稻飞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情况。通过与泰国和越南两国植保技术人员的广泛交流,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了解了泰国和越南两国水稻稻飞虱发生、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IPM)情况,并探讨了在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的可能性。1水稻生产及稻飞虱发生概况1.1泰国水稻是泰国的最重要农作物2005年播种面积1092万hm2,产量5~6t/hm2;户均种植面积3~4hm2。水稻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高度专业化生产,主产区稻农家庭收入的80%左右来源销售水稻。在泰国农产…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在万州地区主要是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年发生5~6代。由于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发生为害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分布不均衡性、隐蔽性等特点,给测报和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为此,笔者自1991年以来对稻飞虱发生监测与为害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1发生监测技术白背飞虱与褐飞虱越冬北界分别为26°N、25°N(杜正文1991)。经研究,这两种飞虱均不能在万州越冬,而是每年4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东南亚和我国华南等地随短程西南气流迁入。稻飞虱发生程度,主要决定其迁入时间的早迟、有效迁入量的大小和迁入范围的宽窄,其次才…  相似文献   

4.
2006年5~8月,受到珍珠、杰拉华、碧利斯、格美、派比安、桑美等多次台风外围影响,稻褐飞虱长翅成虫迁入早且主迁期多批次大量迁入我市,7月下旬到8月出现典型的“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天气,第3代若虫羽化为短翅成虫比例特高。全市中稻第4代和晚稻第五代稻褐飞虱特大暴发,是自197  相似文献   

5.
全州县每年种植早、晚稻面积5.5~5.6万hm2,近年来稻飞虱发生面积3.4~4.5万hm2次,发生程度均在中等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搞好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是粮食生产中减灾夺丰收的重要保障。1992年至1996年我站接受了全国植保总站下达的稻飞虱监测与治理任务,加强了对稻飞虱的监测与预报,采取防治措施,每年均能从虫口挽回一定的粮食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稻飞虱的种类及发生世代  据我站系统观察及监测调查,我县稻飞虱有两种,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1.1 白背飞虱,年发生7代,第1~3代为害早…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的发生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4):33-35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早、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稻飞虱测报历来是秀山县病虫测报的重点和难点。探讨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是提高测报准  相似文献   

7.
1992年开展稻飞虱监测与治理工作以来,广西稻飞监测网络建设,监测技术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汕头稻飞虱田间监测方法浅谈杨新发(广东汕头市农业局植保站,515000)稻飞虱是我市迁飞性害虫之一,常年都有发生,早稻主害代以2、3代为主,晚稻主害代以6、7代为主。以往,我们田间调查采用一般测报办法进行,轻发生时,查虫很少,重发生时查虫量大,很费人...  相似文献   

9.
2002年泰和县稻飞虱监测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稻飞虱监测,能全面了解稻飞虱的迁飞习性及发生规律,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为预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都县稻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都地区稻飞虱日趋严重,发生频率增加,为害程度加剧,常年发生6~8万hm2,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超过10万hm2,损失稻谷300万kg左右.1990年、1995年、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达11.2,13.6,13.8万hm2,损失稻谷380,450,480万kg.为减少和控制害虫在该县危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当地发生偏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系统调查研究了近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粤西双季早稻田中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 ,在广东肇庆地区早稻种植区稻飞虱田间种群一般 5月上旬、5月底到 6月初出现 2个发生高峰。近年白背飞虱成为早稻上稻飞虱中的优势害虫。在当地水稻栽培品种中以茉莉新占、山溪占类品种稻飞虱发生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麦田灰飞虱发生与水稻病毒病流行关系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起的两大病毒病,发生轻重取决于第1代灰飞虱的数量及带毒率的高低。从理论上讲,压低灰飞虱虫量,切断了传毒桥梁,也就降低了传毒机率,就能控制水稻两大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严重发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治理对策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陵地区属稻飞虱常发、重发区。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本地区常年发生偏重的原因,并通过防治实践提出了改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治第三代为7月上、中旬主治第二代的“压前控后”治理对策,并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密花豚草Ambrosia confertiflora是一种原产墨西哥和美国的多年生杂草,后入侵到多个国家,给当地的农业、生态、畜牧业等带来了严重危害。除此之外,密花豚草还是多种有害真菌、昆虫的寄主,散发难闻气味污染环境,花粉还会引起易感人群的过敏反应。2018年欧洲和地中海国家植物保护组织(EPPO)将其列入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豚草属杂草已经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虽然密花豚草目前在我国尚无分布记录,但是其潜在入侵风险不可忽视。本文通过CLIMEX生物学动态仿真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分析其在全球以及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同时对该杂草进入我国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与我国贸易往来频繁的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都存在密花豚草高度适生区,密花豚草极有可能通过国际贸易而进入我国,且密花豚草传入我国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应该提高对该杂草的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预警,提高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知识储备和公众对有害生物的防范意识,防止密花豚草进入我国,保护我国的农业、林业以及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合浦县是稻飞虱迁飞的经过路径.县内水稻稻飞虱以第3、第5、第6代为主害代.但近年来,稻飞虱为害逐年加重,呈现出非主害代为害也严重的趋势.2008年合浦县第2代稻飞虱迁入量大,为历年罕见.  相似文献   

16.
Neonicotinoid resistance in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is a primary insect pest of cultivated rice, and effective control is essential for economical crop production. Resistance to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n particular imidacloprid, has been reported as an increasing constrain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of resistance, 24 samples of N. lugen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a, India, Indonesia, Malaysia, Thailand and Vietnam during 2005 and 2006. Their responses to two diagnostic doses of imidacloprid (corresponding approximately to the LC95 and 5 × LC95 of a susceptible strain) were examined. RESULTS: Ten of the 12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2005 were found to be susceptible to imidacloprid, but two late‐season samples from India showed reduced mortality at both diagnostic doses. All 13 strains collected in 2006 showed reduced mortality at both dos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usceptible strain. Dose–response lines showed resistance in one of the most resistant field strains to be approximately 100‐fold compared with the susceptible standard. CONCLUSION: The data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neonicotinoid resistance in N. lugens in Asia and support reports of reduced field efficacy of imidacloprid. Copyright © 200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叶永发 《江西植保》2006,29(3):120-121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主要病因是由于稻株缺钾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福建沙县稻区连年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当地农民不知具体病因,有的农民盲目地喷杀菌剂防治,有的农民以为是种子质量问题,也有的农民以为是肥料质量问题,因此纷纷投诉至县农业执法大队,县农业执法大队及时组织农技、植保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察看病情,笔者因此随队多次深入田间进行病情诊断,经实地察看、病状分析、走访农户,最后匀确诊为水稻赤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18.
系统观察和大田普查结果一致表明,抛秧栽培田前期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量明显高于常规移栽田。高峰期虫量,前者是后者的2.5倍以上。为此,初步分析了抛秧栽培田虫量较大的原因,提出了重点监测,适时早治,机动喷雾,连片防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吉安市晚稻后期稻飞虱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早稻获得了大丰收。晚稻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种植面积25.7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55.9%。但是晚稻遭受到严重的病虫灾害,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卷叶率40%~80%;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重,白穗率2%~10%。尤其是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稻飞虱大暴发,来势凶猛,基数异常高,农民措手不及,给晚稻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政府、农业部门组织防治及时有力,植保部门推广的防治技术安全有效,挽回了很大损失。1发生为害实况从8月中旬开始,田间稻飞虱虫量不断增加,短翅型成虫数量逐渐升高,以褐飞虱为主(占60%左右)。8月2…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ASD7、IR36、粳籼89(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和感性品种TN1为材料,比较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这些品种上的行为反应。褐飞虱对抗性品种表现出明显的非嗜好性。褐飞虱自4h、白背飞虱自8h以后,各品种上的着虫量与TN1差异显著,而其它各品种上的虫量无明显差异(Mudgo除外)。白背飞虱选择各抗性品种的百分率明显大于褐飞虱(Mudgo除外);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飞虱数量无时间上的规律性。两种稻飞虱在抗性品种和TN1上的取食量差异显著。取食同一品种时,白背飞虱在IR36、JX89上的取食量大于褐飞虱,且相互间差异显著。两种稻飞虱在四个抗性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明显多于TN1;两种飞虱在ASD7和JX89上的取食痕数量差异显著,白背飞虱的数量明显少于褐飞虱。在所有水稻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与取食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