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王贺 《冰雪运动》2014,(6):42-45
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的窗口,是学校展现教学特色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系统功能的发挥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教学设施和自然环境、校园文化和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方法是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提出优化体育教学的设施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等体育教学环境的建构途径,为切实提高冬季体育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曲新艺  张强 《冰雪运动》2006,(3):118-120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原则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吴维民 《冰雪运动》2004,(10):34-36
就中外体育教育发展史,分析研究美育的提出及体育与美育结合的历史渊源,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美育教育融入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表现形式,指出冰上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在冬季体育的冰上教学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终身体育是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社会和谐乃至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终身体育思想下的北方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世界体育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完成高校体育的历史使命.通过研究总结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内容为: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快乐教育.提出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更新教材,增强终身体育能力;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完善师资,提高终身体育质量等实施途径,为全民实施终身体育,提高全民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祖晓牧 《冰雪运动》2013,(2):74-76,96
冬季体育隐蔽课程是促进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和北方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冬季体育教学隐蔽课程的涵义的探讨,总结出开发冬季体育教学隐蔽课程具有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北方高校物质和人文环境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等现实意义;提出冬季体育课程及课外活动、冬季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冬季体育的物质和人文环境和校园冬季体育文化氛围是建设冬季体育教学隐蔽课程的途径和载体,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作用和价值,把体育精神的培养全面贯穿于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通过当前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具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全等现实意义;提出将体育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营造体育精神培养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示范作用等途径与措施,旨在培育科学的、积极的高校体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是北方高校体育的重要补充,是高校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通过对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冬季体育俱乐部具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校园冬季体育文化氛围和有助于学生完成学校与社会的顺利过渡等对校园体育文化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建立健全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俱乐部场地设施;加大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发展策略,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加强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孟光  王晔 《冰雪运动》2008,30(2):80-82
以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提出加强新时期北方高校课外体育活有效途径建议方案,目的在于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挖掘具有北方特色的、丰富新颖、轻松愉悦的冬季课外体育活动,尤其要注意开发冰雪运动教育,使学生对冬季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转变、改革与创新的进程,在教育全面由原来的知识教育向行为教育转变的背景中略显迟缓,导致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的现象,加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缺乏人性化的方法、手段,增强学生体质无法落实到实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气息等是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冬季体育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从尊重每位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采取灵活、实效的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我国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冬季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学视阈下深层次挖掘冬季体育运动中蕴藏的美学元素,总结出目前冬季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对冬季体育运动美的发现,冬季体育教学过程缺少美的运用,冬季体育教学环境欠缺美的体现等现状;提出树立美育观,充分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美的元素,将美育贯穿于冬季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美学素养,营造冬季体育教学美育环境等冬季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更好地完成冬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索高等院校新型冰雪体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从冰雪体育文化的角度解读、认知高等院校冰雪体育课的深层内涵,使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冰雪体育教学有着非同以往的理解,是深化高等院校冰雪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提出追求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全面落实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搭建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对接三重教学境界新理念,是彻底改革原有冰雪体育教学理念、模式,建构新型冰雪体育课程体系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认为只有落实了三重教学境界的追求目标,高等院校的冰雪体育课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才能使受教育者增强身体素质、人文素质并使之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齐丽敏 《冰雪运动》2008,30(2):73-76
分析当代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特征,以及冬季体育的教育学、社会学功能,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校冬季体育与就业教育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和构建冬季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体育的影响力,强化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的深刻理解与理性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金才 《冰雪运动》2009,31(3):86-89
通过对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的现状和教师的基本能力的调查,针对当前区域性体育教师教学的特点,总结出北方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良好的技术与示范能力、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实施美育教育的能力、指导学生运动和创新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加强自学能力、增强体育教师理论知识的内涵、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优化学历职称结构和教学、教研、训练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辅助等措施,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冬季冰上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已成为制约课程开展瓶颈。高校冬季冰上课教学应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教学中任课体育教师要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实施方案与准备教具,实施课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和服装,按人体运动与学习动作技术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等安全措施,保证高校冬季冰上课教学中大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柏连龙 《冰雪运动》2008,30(2):77-80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终身运动理念为教学目的,为此,提出组建冬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运用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冬季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建形式、运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北方高校体育教学采用俱乐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科学、有效的利用运动资源,拓展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纽带,为学生开辟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熏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北方体育院校冬季体育课程设置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课程设置改革进行探讨,指出课程设置改革必须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体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课程设置改革要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情商水平;课程设置改革要使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等改革的依据和原则。提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勇于实践,拓宽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加强基本建设,满足素质教育教学需要等改革的对策与途径,为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