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QT离散度昼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能反映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程度。人体心电的变化有昼夜节律性,室心心动过速的发生频率昼夜不同,故本文对特发性室速(IVT)的患者其QT间期进行昼夜测定,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不同时间QTd和心率校正后离散度(QTcd)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中局部心肌电生理的紊乱。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AMI患者QTd的观察,探讨它与梗死面积、泵功能分级及溶栓的关系,为AMI患者的预后提供一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长QT问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分为先天性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cLQTS)或称为遗传性长QT问期延长综合征(hereditary Long QT Syndrome,hLQTS)和获得性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aLQTS)。是由于先天遗传、基因突变或是其他因素使离子通道表达异常,导致钾离子外流减少和(或)钠离子内流增加,心室肌复极时间延长,复极不均一性增加。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QTC延长,QT离散度增加。T波宽大、T波双峰或低平或高尖,ST段延长。LQTS的心肌细胞复极时间延长使钙离子通道失活减慢,钙离子内流,从而产生早期后除极电位(EADS),心电图上表现为U波幅度增高。早期后除极电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因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可导致折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对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简称CMP)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0例(观察组)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2周复查心电图的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Ⅰ组为室性心律失常(n=20),Ⅱ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n=20),设健康患者为对照组(n=20)。结果Ⅰ组、Ⅱ组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与10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检测其常规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组的QTd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大,分别为(35.33±17.69)ms和(15.63±12.71)ms(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的缺血、变性、坏死、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导致心室肌复极不均匀,在心电图的不同导联上表现为QT间期的变异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杨春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36-183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体表心电图各导联最大最小QT间期的差值,是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性和电不稳定的区域性变化程度的反映。近年研究显示QT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延长是预测此类高危患者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本研究探讨AMI患者QTd增加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同时探讨其对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QT间期离散度(QTd)系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时限变异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QT离散度明显增加,恢复期降低,其临床价值已得到证实[1,2]。本文观察了58例AMI早期患者予静脉尿激酶溶栓后,QT离散度变化规律,探讨了AMI后心肌再灌注与QT离散波变化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9.8±12.5岁。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和ST段抬高。病变部位累及广泛前壁16例,前壁、前间壁24例,下壁、正后壁18例。发病  相似文献   

8.
丁少娟 《首都医药》2002,9(4):65-65
QT离散度(QTdispersion,O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QT间期的差值.QT离散度反映心室复极的不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已有临床研究证实QT离散度增加,提示急性心肌梗塞预后较差.但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QT离散度与预后关系临床研究较少.本文对21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与38例单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前3天QT离散度变化加以比较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变化与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QTa)系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时限变异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QT离散度明显增加,恢复期降低,其临床价值已得到证实[1,2].本文观察了58例AMI早期患者予静脉尿激酶溶栓后,QT离散度变化规律,探讨了AMI后心肌再灌注与QT离散波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复权状况,判衡心肌电活动是否稳定的一项指标,木文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摔死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愈后价值.QT离散度是指同一心电图中最大QT间或与最小QT间期之差[‘].即QTopTmax-QTmin.l资料与方法本文收录了112例曾在我院近年接受治疗的AMI患者在梗塞后4助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男对例,女39例,年龄2ds87岁,平均58.62岁.112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中9例摔死.所有患者发病时均无电解质紊乱,也未…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室复极的紊乱程度,本文旨在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QTd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它反映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不均一性,而非同步复极是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猝死的危险因子,通过心电图测算Q—T离散度,可评价心脏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有学者认为Q—Td与冠脉支架术有关。本文总结了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脉支架术(PCI)治疗后QTd以及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旨在探讨冠脉支架术对Q—Td和Q-Tc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我们测定了656例18~70岁健康成人常规体表12导  相似文献   

14.
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报因子,可引起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一份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中QT最大值(QTmax)与QT最小值(QTmax)之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15.
QT间期离散度(ΔQT)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存在的差异程度,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笔者对1 067例冠心病患者成功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和术后的ΔQT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ΔQ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九华 《淮海医药》1998,16(4):14-14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的差异程度,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即可发生变化。我们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QTD与正常人作对照分析,并与心室晚电位(VLP)检查结果作对照。  相似文献   

17.
QT间期离散度(QTd)代表心室电位的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AMI)12导联心电图QTd可较好反映复极的离散程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评价AMI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超豪  吴继雄 《安徽医药》2014,18(4):641-64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变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术后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其QTd及QTcd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其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把已行PCI术患者的QT离散度与其PCI术前的QT离散度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化.对行PCI术的36例未用替罗非班患者的QT离散度与30例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数值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明显增大.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二支病变组比一支病变组增大,三支病变组大于双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增大.PCI术后其QTd及QTc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近似接近正常组.PCI术组应用替罗非班后其QTd及QTcd值较未用替罗非班组小,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预后.结论 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心肌急性缺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畅淑琴  陈伸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29-3130
QT离散度(QTd)是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心肌缺血是影响心肌复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记录心绞痛发作前、时、后的QTd变化,探讨其心绞痛发作时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QT离散度对老年肺心病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慢性肺心病病人高危组和低危组各30例,于入院第1天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其QT离散度,并与体检健康老年组60例做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QT离散度老年肺心病组(高危组+低危组)较对照组增大,高危组较低危组增大,低危组较对照组增大,均P<0.05,而高危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结论 老年肺心病病情越重其QT离散度增大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QT离散度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