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以其潜在的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从间接实验、在体实验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对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促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中药复方主要是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多途径和多层次的调节,尤其是在对血管生成的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双向调控,主导着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血管形成因子.研究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应用外源性VEGF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往观点认为,VEGF改善脑缺血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实现的.但最新研究证实,在脑缺血发生时,VEGF对神经系统具有多重保护作用,涉及血管形成、促进神经发生、直接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及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在分子水平明确VEGF的这些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对神经修复和神经保护的理解,并为治疗脑缺血开发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十分重要,治疗性血管新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路。益气活血法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有较多按照益气活血法配伍组成的方剂,临床疗效显著,相关药理研究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能促进血管新生,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如:VEGF、b FGF、HGF等)蛋白表达有关,为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对近年来益气活血法促血管新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角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各类眼表疾病,引起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并可严重影响视力.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大量新型抗VEGF技术的问世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带来了希望.文章阐述了各种抑制VEGF的方法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进展及中医药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及中医药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发生机制方面,认为除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等细胞因子有关外,还与粘附分子(CAM)、纤维连接蛋白(FN)等有关。临床上,角膜、虹膜、视网膜、眼结膜均可发生新生血管性眼病;主要的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和手术治疗;尽管措施不少,但尚缺乏特异性强、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治法。实验研究方面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目前,中医药对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多为针对各种不同疾病的辨证治疗。【结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中医药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均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血管新生能够促进缺血心肌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同时促进缺血组织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其已成为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西医研究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而中医药在促血管新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潜力。多种活血化瘀、益气生血类中药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具有明确的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供血作用,配伍理气、化痰、祛风通络之品,可改善胸闷、心慌等症状和心肌缺血。未来,应加强从细胞、分子等水平对中药促进血管新生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阐明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参与丹参配伍防治冠心病促血管新生的研究探讨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冠心病治疗存在的问题,指出促进心肌缺血区域侧支循环形成和调控血管新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在中药及其复方促血管新生研究的启示下,回顾了近年来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VEGF调控来研究人参与丹参促血管新生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松坚 《河北医学》2011,17(7):988-99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t,VEGF)是一种促血管新生因子,也具有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缺氧等可刺激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分泌VEGF,目前认为VEGF在缺血、炎症、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生理和病理作用,其可促进血管新生及侧枝循环形成,VEGF拮抗剂Avastin可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及部分恶性肿瘤。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促血管新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增殖性疤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疤痕表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以正常皮肤、正常疤痕为对照,检测增殖性疤痕中VEGF表达,并研究VEGF与表皮细胞增殖、血管新生的相关关系.结果增殖性疤痕内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疤痕、正常皮肤有显著差别.VEGF主要由疤痕表皮角朊细胞分泌,且VEGF蛋白和VEGFmRNA的表达与疤痕组织表皮细胞增殖、血管新生高度相关.结论增殖性疤痕中VEGF蛋白和VEGFmRNA的表达与疤痕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在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主要药物和方剂。  相似文献   

11.
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重要的促进因子,其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阻断VEGF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目前研究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血管新生抑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小干扰RNA等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2.
角膜新生血管常继发于各类眼表疾病,引起角膜瘢痕和角膜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并可严重影响视力。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大量新型抗VEGF技术的问世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带来了希望。文章阐述了各种抑制VEGF的方法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D105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用含有100 ng/μL 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1 μL的缓释药丸放入36只SD大鼠角膜囊袋内,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按照不同时间点,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新生血管形成不同时间点CD105和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 在模型制作后第4天开始长出新生血管,第7~10天达高峰,3周以后开始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05和VEGF的表达情况与新生血管的生长呈平行关系.结论 CD105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有相关性,在新生血管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青蒿琥酯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日球结膜下注射青蒿琥酯0.3 mg组,0.6 m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混浊情况,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VEGF)表达,光镜下观察角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青蒿琥酯治疗组角膜混浊轻,新生血管长度、面积、VEGF蛋白表达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治疗组较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少,炎症反应轻.结论 青蒿琥酯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5.
Ad-huVEGF121基因转染对兔坏死股骨头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方法.方法重组腺病毒Ad-hVEGF121注射入坏死的股骨头,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121的表达,观察股骨头内新生血管数量,用SPECY技术观察坏死股骨头的动脉灌注情况.结果转染后的股骨头内VEGF121表达增高,新生血管数量增多,SPECT观察发现坏死股骨头血流量明显增加.结论转染VEGF1:1基因可以增加坏死股骨头新生血管数量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高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数减少,视网膜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关文涛  崇晓霞 《医学综述》2014,(7):1177-1179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角膜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性改变,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表明,CNV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调控表达密切相关,随着抗VEGF药物的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其在治疗由角膜疾病引起的CNV这一病理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对抗VEGF药物治疗CNV性疾病的几种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杨晓云  郭靖涛 《河北医学》2012,18(12):1794-1796
冠心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率的50%以上.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心肌供血不足及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心功能低下.目前血运重建治疗无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还是冠脉搭桥术(CABG)均只能恢复大血管的供血,而对心肌弥漫或小血管病变血流无明显改善,不能促进坏死细胞的恢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VEGF可促进血管新生、侧枝循环形成及心肌细胞再生,而细胞的新生程度及细胞的存活数量有赖于良好的血液供应.因此在心肌再灌注治疗的同时使用能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是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将从VEGF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及基因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VEGF相关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器官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刺激,引发生血管新生。VEGF、Notch、Wnt/β-catenin、Ang1(2)/tie2、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对血管新生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其中VEGF联系众多信号通路,对血管新生整个过程进行调节,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VEGF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多种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及临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我们总结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希望为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王辉  齐景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1996-1997,199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难治性疾病,目前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已广泛应用于渗出性AMD、病理性近视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1抗VEGF类药物1.1黄斑变性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抗VEGF药主要是重组人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倍伐单抗)和Ranibizumab(雷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美国国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