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禅武一体——浅论少林禅宗和武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佛学、武术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少林是禅宗的发源地,进一步证明少林是以武悟禅,禅拳合一,禅武相通,禅武一体。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4):55-58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气论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的角度阐述了少林武学与道家功法之间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道家功法中的"缘督"、"守静"、"导引"、"吐纳"、"听炁"、"心斋"、"坐忘"、"存神"、"守一"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观;由禅定、禅观、禅风、禅法等引申出来的禅语开辟了中国古代禅学思想的先河;少林武学流派由僧稠开创具有时间、武术、禅学造诣上的科考依据;道家功法的气论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以及禅学思想的禅观、禅定、禅风之法对少林武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丰富了少林武学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学技击、技理和技法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洋  马金戈 《体育学刊》2012,(6):123-126
对唐豪的武学思想进行研究。纵观唐豪的著作和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武学思想主要有博采众长、摒弃门户之见的武术学习思想;以武强国和以武救国的实用武术思想;严谨求真、驳斥虚假的武学考证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汉学、中国武学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汉学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问,应不仅指国外,亦应包括中国人从传播介绍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国武学是研究中国武文化的学问,不仅是习研中国武"术",亦是研究中国武"道"的学问。中国武学应不仅是中国人,亦应包括国外对中国武文化的习练研究。中国武学在汉学大家庭中占据重要位置,应推动汉学与中国武学的相互促进、共得弘扬,意义重大。一方面,汉学界应关注中国武学的发展,给予中国武学诸多营养的同时,也从中国武学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武术工作者、研究者应以更开阔的视角开展武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工作,已经有此视角的武学家们应更多地关注整个汉学界的发展并深入参与进汉学研究大家庭来,与汉学界同仁一道为汉学的发展做贡献。国家文化部、汉办、国家武术研究院等相关组织工作部门应重视对这一工作的开展和促进,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  相似文献   

5.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学的魅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众多炎黄子孙和外国友人。今年7月和9月,“少林迷”潘双喜两次拜访了这座千年古刹,系统地研究了少林文化中的禅、武、医综合体系,并整理成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系列文章,为广大读者展现古老少林文化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银 《武当》2010,(8):34-34
仔细研究过截拳道的人不难发现,李小龙不仅是一代武学巨匠,而且还有很深的禅定修为。其实这很自然,因为他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的是哲学,涉猎佛学禅修自在情理之中。李小龙从武道上路一路攀升,涉足武道之巅时自能触及到某些禅修之境。而反过来,他所接触到的佛学禅境又加速和提升了他的武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潘双喜 《精武》2005,(10):43-43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学的魅力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众多炎黄子孙和外国友人。今年7月和9月,“少林迷”潘双喜两次拜访了这座千年古刹。系统地研究了少林文化中的禅、武、医综合体系。并整理成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系列文章,为广大读者展现古老少林文化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谭嗣同的武术思想。谭嗣同的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武学的继承和推广,以及推崇墨学的"尚武"精神和"任侠"精神;打破陈旧腐败的封建思想,主"动"辟"静"来振奋民心,拯救中国;打破封建礼教束缚,主张男女平等,开展不缠足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提出养生延年的新观念,激励中国人民做有益于国家的事。谭嗣同的武术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少林功夫舞台剧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但又有别于影视创作的新兴事物,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传播少林文化,尤其是少林功夫的“禅武合一”文化;文章从少林功夫舞台剧中“禅武合一”文化的运用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少林功夫舞台剧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对“禅武合一”文化的使用率有待提升,特别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重武轻禅”的现象,忽略了文化的保护和富有生命力的传承,影响其发展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中日武术对佛学、佛教借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与观察访问法,就中日武术对佛教的借鉴进行比较研究。佛教的式律、佛教的禅修,佛教禅宗的认识论,为中国武术体系的健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日本武士把佛学作为化教养的必修科目,特别在解决“武”之生死决斗时的“心”的问题,用佛教的“禅”的修炼,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11.
峨眉“环禅道”太极拳是曾庆宗先生在广泛吸取各家武学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传统哲学以及武学理论所创编而成的新型太极拳类。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将峨眉“环禅道”太极拳的内涵特点与体育院系武术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分析得出其进入体育院系武术课的可行性因素主要有:符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符合当前高校特色办学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峨眉“环禅道”太极拳是优秀的课程资源;教材师资等客观条件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2.
少林功夫将禅宗智慧融入到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使少林功夫获得了其他武术流派难以企及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少林功夫特有的有益于提升人生精神境界的'禅武合一'的思想。本文以'禅武合一'思想的基本价值和当代价值延伸两方面为主体,从文化价值、养生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四个方面对'禅武合一'思想的基本价值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又从促进经...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4,(6):6-8
南阳武学先贤、一代武学宗师兰雨田,字金斗,祖居南阳城北。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少林禅、武、医的关系与联系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了少林禅武医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历代高僧的艰辛参禅习武行医经历和现代学者的研究现状,旨在完善少林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弘扬中国传统国粹,让少林禅武医文化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5.
依据媒介仪式理论和媒介事件理论,分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及纪录片4种节目类型,对少林禅武的影视仪式特征进行剖析。指出:在传统宗教仪轨衰微的背景下,影视所营造的媒介仪式化传播在共享与传承的基础上,使少林的佛教信仰与禅武精神被阐释、转化为世俗的娱乐与狂欢,并不断生产出新的意义符号,在受众中建构起少林禅武文化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隋唐的选武制度进行分析.发现:隋朝时期同时存在禁武与选武现象,反映出社会对武术发展的不同需求.武举制度和制举武科是唐代对武术人才选拔的两种方式.唐代武举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古代以武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了武术发展,为武学的设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议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武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少林文化热”,少林寺传统的禅学、武学等文化艺术一直以其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求其真谛。少林功夫也正在申请成为人类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少林寺释德建禅师。 释德建,法名德建,法号合一,俗名丁宏本,1963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农村。他是少林寺曹洞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禅武医传人。 清代末年,一个叫吴轱轮(法名寂勤)的僧人打出少林寺山门,成为少林寺近代史上最后一个“打出山门”的人。他把传统稀有的少林禅武医学术及部分秘不外传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禅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剖析少林禅武归一、世与出世不二的文化内涵.并以"出世入世"为线索,分析少林禅武传播"积极入世、以商为筏,禅武二分、武盛禅弱,结交政要、以举法事"的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揭示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在禅武文化传播中面临的出世与入世困境--解脱还是沦落,于世间如何出离.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2003年9月9日,邯郸禅武功夫研究会在肥乡程寨禅武功夫学校隆重成立。研究会宗旨是联系国内外有关武术门派,弘扬优秀禅学武术。王志海当  相似文献   

20.
据禅宗“以出世之心办入世之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禅旨,剖析少林禅武在少林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作用.认为少林之禅与少林之武是禅即武、武是禅、禅武合一的关系.少林禅武在“出世与入世”践行过程中是禅宗宗旨的信奉者、执行者和传播者.具体表现为:少林禅武以普渡众生、兼济天下的救世情怀信仰、践行禅宗宗旨,以慈悲为怀的舍身精神阐释、执行禅宗宗旨,以与世无争的宽广胸怀继承、传播禅宗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