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常伴呕吐、发热,严重者可有轻、中度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对小儿危害颇大。本文总结了我院儿科病房97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婴幼儿腹泻302例,其中轻度脱水72例,中度脱水204例,重度脱水26例,并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从世界范围来说,仍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疾病。据流行病学及人口统计学资料,一九七六年婴儿中有五亿人发生腹泻,病死率1~4%,这样每年因腹泻死亡婴儿达五百至一千八百万。我院儿科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三年所收治婴幼儿腹泻患者分别占全年儿科总住院人数的16.03%、20.32%、12.59%。二岁以下小儿占88.74~91.94%,其中秋季腹泻分别占51.47%、64.50%、43.28%。百色地区对婴幼儿腹泻脱水患儿过去在公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锌性贫血的临床现象,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2年3月~8月收治了60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轻度贫血的患儿有15例,占25%,中度贫血的患儿有11例,占18.3%,重度贫血的患儿有34例,占57%。0~4岁的有28例,占47%,5~8岁的有13例,占21.7%,9岁~10岁的有17例,占28.3%。结论:必须加强对10岁以下儿童饮食的指导,并且定期的检查儿童的血红蛋白,对贫血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8月至10月共收治小儿秋季腹泻65例,对应用硫酸镁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65例均系我院住院患儿、资料完整.均在秋季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均在3岁以下,以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为特征,大便镜检无脓细胞及红细胞发现.其中1岁以下者46例(轻度脱水18例,中度脱水24例,4例无脱水);l至3岁者19例(轻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贫血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7例贫血患儿作为病例,以同期住院非贫血患儿作为对照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住院贫血患儿的一般情况:在787例贫血患儿中,新生儿39例(4.96%)、29d~1岁428例(54.38%)、1.1~3岁192例(24.40%)、3.1~6岁57例(7.24%)、6.1~12岁53例(6.73%)、12.1~14岁18例(2.29%);(2)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和母亲身体状况与住院儿童贫血的发病有关。结论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母亲身体状况等均是住院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8820例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市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及死亡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市7所医院2003年至2007年间0~14岁儿童伤害住院病例8820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析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并探讨儿童伤害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市5年间儿童伤害住院8820例,男女分别为86.2%和13.8%;伤害住院患儿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44.24%、33.24%和22.52%.损伤是儿童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在3个年龄组均为首位,分别为44.88%,78.96%和76.49%;而0~4岁组自然腔口进入异物占15.26%、烧伤/腐蚀伤/冻伤占28.70%(P〈0.001).儿童伤害住院原因中意外事故占96.7%;意外事故中跌落为首位,在3个年龄组分别为18.72%、29.16%和28.97%(P〈0.001),其次是道路交通伤害占19.50%.道路交通伤害在0—4岁和5~9岁年龄组行人受伤是首位(44.95%和47.40%),10-14岁组为第二位;10~14岁年龄组骑脚踏车受伤的比例达17.4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害住院儿童死亡中运输事故受伤者死亡风险最大(P〈0.05),入院情况危重患儿比入院情况一般者死亡风险大(OR=30.479,P〈0.001).结论伤害住院男童远高于女童,主要类型是损伤,意外事故以跌落为首位,道路交通伤害占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中以行人受伤为主,提示要针对不同年龄制定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8.54%,慢性型占1.46%。47.8%的患儿发病前1~4周曾有感染史;32.68%的患儿在发病前3d~1月曾有预防接种史。病原学检查185例,阳性占52.97%。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等重度出血者占6.24%。188例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3d内达正常水平者分别为96.28%、77.13%和32.98%。结论小儿ITP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有密切关系。发生于预防接种后的ITP高于以往报道,其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明 《河北医学》2011,17(7):947-949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秋季腹泻患儿临床资料,与同期非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年龄6个月~2岁的患儿占83.33%,〉2岁患儿仅占2.3B%,与对照组56.64%和18.88%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以及惊厥和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酸中毒比例(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9.3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升高者研究组105例占83.33%与对照组44例(30.77%)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秋季腹泻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临床治疗可以依据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9.
1995~1999年北京住院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北京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按照日本全国小儿川崎病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和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回顾性记录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诊断为川崎病的所有患儿。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小儿心血管医生或是高年资儿科医生,由2名高年资儿科医生监督确保调查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心血管并发症是指川崎病起病1个月内发生的经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证实的心脏扩大,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阻塞,心肌梗塞,或心脏瓣膜损害。结果北京39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中,37家(95%)参加调查,共计报告710例患儿,1995~1999年北京5岁以下小儿川崎病年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21.1/10万、18.6/10万、30.6/10万和27.8/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1.7:1,发病年龄从1月至13.4岁(平均2.3岁),其中5岁以下占85.2%。本病在春、夏两季发病较多,秋冬较少。淋巴结肿大是最少见的临床症状,且其发生率自1995至1999年逐年降低。21.5%的患儿发生心血管并发症,见于起病后10或10d以上才确诊的患儿,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北京地区川崎病的发病率低于日本,而与美国的发病率相当,但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以及发病率逐年趋势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404例小儿腹泻病的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404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282例,占64.85%,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为76.3%。6个月以内的婴儿及〉2岁幼儿较少见。结论在小儿腹泻病的患儿中以轮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是较高的.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刘强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4):41-41
笔者2000年10月~2002年10月间自拟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2例,同时设常规治疗148例作为对照组,发现止泻散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住院患儿,诊断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六版的标准,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52例,男78例,女74例;6个月以下为32例,6个月~1岁为38例,1~2岁63例,岁以上为19例;轻度脱水84例,中度脱水64例,重度脱水34例;伴发热者48例,伴呕吐者93例;大便常规检验有白细胞者31例,有脂肪球者96例。对照组148例,男76例,女72例;6个月以下为28例,6个月~1岁37例,1~2岁65例…  相似文献   

12.
<正>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样为特征。近几年来,我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10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7例,女64例。均为5岁以下门诊患儿。1岁以内28例,1—2岁35例,2—3岁22例,3—5岁16例。伴呕吐者29例,伴发热者38例,伴轻度脱水者25例,伴中度脱水者9例。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20天,以3天左右为最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岁以下儿童哮喘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发作严重程度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为哮喘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①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5岁以下住院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142例,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纳入对象。②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度发作,选择临床治愈患儿102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其住院时间,并将患儿病情与住院时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患儿男女比例为2.25:1,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诱因,占70.8%,各种并发症以肺炎多见,占38.7%。(骓院患儿中,以中重度发作为多见(81%);重度发作患儿住院天数(8.12.1d)长于轻、中度发作(P〈0.01),分别为5.31.2d,6.01.7d;轻度与中度发作患儿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发作严重程度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年幼儿童的哮喘,男孩发病率明显多于女孩。住院时间随病情加重而延长,预后好于年长儿及成人。  相似文献   

14.
张学愚  许风莲 《农垦医学》1989,11(3):157-160
本文对伊犁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钖伯族、汉族四种民族7岁以下1130名农牧区小儿进行了铁缺乏症的调研。贫血总患病率为38.2%,哈萨克族小儿患病率高达55.5%,柯尔克孜族、钖伯族、汉族依次为32.5%、31.7%、28.5%。经八格表 X~2检验,各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调查铁营养者975例,缺铁人数614例,发生率63.0%。汉族小儿患贫血高危险人群年龄组在7月~组,而哈萨克族后移在1岁~组。各民族小儿均以轻度贫血为主,但哈萨克族儿童中度以上贫血高达31.5%。绝大多数贫血由缺铁所致。贫血患病高的民族,贫血程度愈严重,缺铁的可能性愈大。缺铁与膳食铁生物利用率低、小儿断乳晚、多子女以及喂养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组3年间观察386例住院急性腹泻病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但呈两次发病高峰,一是6~9月份;二是10月至次年1月份。有病原学资料的135例中,第1个高峰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其中痢疾杆菌感染为46.3%;第2个高峰以轮状病毒(HRV)感染为主。以6月龄以上至2岁以下小儿为发病的多发年龄,占同期腹泻患儿的71%。病原学与病情分析提示,有无脱水和发热不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腹泻的可靠依据;发病季节有助于细菌性还是非细菌性感染的判断。在6~9月份肉眼大便无脓血,不能作为排除细菌性痢疾的依据。细菌性腹泻检出病原菌痢疾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等,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率为0.75%;发现肠道滴虫1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大使细菌培养阳性8/17(39%)例,其中福氏痢疾杆菌6(33%)例,提示1岁以上患儿细菌感染为引起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而1岁以下患儿则HRV感染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两年来,我科收治婴儿秋季(发病于10~11月间)腹泻10例,年令在3个月至11/2岁之间,10~12个月者占75%,病程1~5天,平均3天;每天大便在4次以下者5例,5~8次者25例,9~12次者7例,13次以上者3例;呈旦花样稀便者9例,水样便者31例;大便镜检均无异常,痢疾杆菌培养均阴性;伴有发热者34例,上感症状者30例,呕吐者26例;轻度失水者14例,中度失水者25例,重复失水者1例;母乳喂养者4例,人工喂养者36例;有36例曾分别接受过各种抗菌素及助消化药等治疗,均未见效。现将治疗方法和疗效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天枢穴(脐旁各2寸)埋针:穴位局部皮肤用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及探讨住院儿童死亡原因,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质量,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88例住院患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为2.0%。新生儿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23.4%,1岁占38.8%,故1岁以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62,2%。导致住院儿童死亡的前十位疾病是肺炎、病毒性脑炎、白血病、新生儿窒息、婴幼儿腹泻、败血症、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硬肿症和中毒意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新生儿窒息、肺炎和白血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窒息,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晓兰  洪妹 《海南医学》1994,5(1):47-48
我们于91年对本市郊区的四个村及两个幼儿园的0~7岁儿童1069例进行贫血调查。在1069人中,男性577人,贫血74人(占12.82%);女性492人,贫血72人(占14.63%),总贫血人数为146人,总患病率为13.66%。其中,轻度贫血者129例,占88.36%。中度贫血者17例,占11.64%,无重度贫血。以0~1岁组贫血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原因有摄入不足,生后铁的丢失及生长发育快相对需铁量大。经调查分析,认为应将防治小儿贫血的重点放在婴儿期  相似文献   

19.
于广丽  田越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90-2490
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2000年至2003年以654-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幼儿腹泻124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4例中,男72例,女52例;年龄1岁以下69例,1岁3岁55例;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3 d。本组患儿就诊前均有蛋花样、水样大便。大便次数每天4次5次者48例,每天5次10次以上者57例。伴有恶心、呕吐、口渴者91例,占73%;有口渴,无恶心、呕吐者32例,占25%;体温在38℃以下者98例,占79%,体温在38℃以上者26例,占21%。在124例患儿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轻度脱水者83例,占67%,中度脱水者38例,占31%,重度脱水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生期及小儿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小儿的死亡率。方法对124例住院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患儿死亡率为13.6%,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占死亡患儿的50.8%,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依次为支气管肺炎30例(24.2%),败血症13例(10.5%),颅内出血12例(9.7%),缺氧缺血性脑病(HZE)11例(8.9%),中毒8例(6.5%)。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小儿死亡的最常见病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期监控单个脏器功能异常信号,是降低小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