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该文通过龙岩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亲历实践,回顾总结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整个过程和主要工作内容,提炼保证水利普查顺利开展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河北水利》2013,(9):1-1
国务院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国开展水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开展全国性水利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统计调查史上也是少有的。自水利普查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3.
倪大银 《治淮》2012,(2):36-37
一、前言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用3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水利普查,可以全面摸清水利发展状况,加强水利基础工作,谋划水利长远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完善国情国力基础信息体系.  相似文献   

4.
蔡子龙 《河北水利》2013,(9):25-25,48
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统计调查史上也是少有的。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水利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为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务院于去年1月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作为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当前进展如何?如何做到普查对象自觉接受调查,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日前,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就水利普查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6.
方晓琳  陆文涛  胡海鸿 《治淮》2012,(12):66-67
一、引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服务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促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作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八个专业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了解水利行业基本情况,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行业的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通知指出,为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务院决定于2010-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首次水利普查是为了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  相似文献   

8.
《人民珠江》2011,(5):63-65
2010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决定用3年时间在我国开展水利普查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开展全国性的水利普查,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多、范围最广、专业性最强的一次水利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  相似文献   

9.
赵红兵  许春萌  董睿  潘丽媛 《治淮》2012,(12):17-18
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以来,山东省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总体安排,精心组织,严格实施,顺利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普查实施情况1.普查范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灌区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等八项普查。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邹志德 《水利科技》2013,(2):49-50,54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水利普查以县级为基本工作单元,普查数据以县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组织填报和汇总。因此,开展好县级水利普查是做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该文介绍莆田市荔城区水利普查工作开展实践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正军  王晓云 《中国水利》2012,(4):56-56,58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取水井普查是水利普查的专项普查之一.通过对地下水取水井的普查,查清地下水取水井的数量、分布及取水量等基本信息,建立地下水取水工程基础信息平台,将为强化地下水取水井及地下水水源地的监督与管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积极保护地下水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水利发展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日前,水利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启动会,正式拉开了水利普查的大幕。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为使广大读者了解水利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普查的内容及范围、参与普查的单位与个人的义务,本刊从本期起开设全国水利普查专题进行宣传报道,并在《水利讲坛》栏目开设全国水利普查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3.
一、水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1.完成试点任务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展以来,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作为水利普查试点省之一,辽宁省严格执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我国决定开展全国水利普查工作,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第一次水利普查,明确了水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力调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摸清  相似文献   

15.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基本情况,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本文通过对高陵县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总结县级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对以后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总结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吉林省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的工作要求,在省水利厅、四平市水利局的大力指导下,双辽市水利普查工作从2010年6月正式启动,清查登记工作从2011年4月1日正式开始,目前已全面完成清查登记阶段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天宇 《河北水利》2012,(10):27-27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省自2010年1月开始.开展了为期3年的全省第一次水利普查。为做好全省水利普查宣传报道工作。省水利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水普办)根据全省水利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与阶段安排,以“总体部署、把握重点、突出亮点、制作精品”为思路,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广泛深人开展宣传动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2010—2012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的水利调查。普查共分8个专项,其中河湖普查开展最早,河湖普查是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主要任务,也是其他水利专项普查的基础。流域水系自然特征校核是河湖特征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对于国普办提取的河流平均比降数据进行校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沈敏 《水利天地》2013,(1):24-25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已进入成果验收汇总发布资料开发阶段,将普查成果文件材料归档保存,遵照规定程序,全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立档,注重质量和规范,确保水利普查档案如期验收。水利普查档案是水利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水利普查成果资源,将对水利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水利普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记录了普查工作的全过程,是水利普查成果的重要体现。为国家和各级水利部门研究  相似文献   

20.
1.工作情况一是开展组织推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以区水务局副局长任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水利普查工作组.及时召开动员会,迅速传达部署全区水利普查工作.二是编制普查方案.编制了《武江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方案》《武江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武江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费预算》,明确了普查节点和普查目标任务.三是选拔落实“两员”.以镇、街为单位选聘业务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四是努力完成对象清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