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晾制的进行,白肋烟叶片厚度逐渐变薄,并且此变薄的幅度以变色期最大,占总变薄厚度的80.8%。同样,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也逐渐收缩变薄,并且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在变褐之前清晰可辨,但变褐之后就很难辨别,褐变是叶肉细胞破裂溶解的外观表征。  相似文献   

2.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的干物质和总糖、总氮等化学成分在凋萎期、变黄期减少较多;变褐期和凋萎期是叶片失水的主要阶段;变褐是叶片细胞发生破裂溶解而消失的外观表征,变褐期叶片变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晾制阶段白肋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的糖分、总氮、蛋白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而烟碱和钙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这种减少或增加的程度以凋萎期和变黄期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1~2003年在湖北省恩施市进行了不同湿度下的白肋烟晾制试验。从等级比值、外观质量、内在品质等方面综合比较,晾制各阶段晾房内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分别为:凋萎期76.8%~81.1%、变黄期72.5%~81.6%、变褐期71.4%~73.5%、干筋期41.7%~61.7%。在此湿度下白肋烟晾制期为5~6周;调制的烟叶等级率较高,上、中等烟比例平均分别为42%和45%。上部和中部叶综合评吸得分分别为80.03和86.55,达到中等和中偏好档次,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燃烧性均优于高湿和低湿处理。烟叶颜色较深,呈近红黄至红黄,光泽好,组织疏松,叶面皱缩,颗粒状物质多,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5.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昼夜温湿度变化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变黄期和变褐期晾房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晾房对昼夜温度和夜间相对湿度调控作用较小,而对白天相对湿度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低、高海拔地区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存在的急干、棚烂等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海拔烟区晾制季节的气候特点,以调节晾房内的相对湿度为核心,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低海拔下通过采用保湿、增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快造成急干烟的问题得到解决,晾制时间比对照增加了5~7d,晾制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7.8个百分点;高海拔下因采用增温、排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慢导致棚烂的现象得到控制,晾制时间比对照缩短了3~4d,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晾制期间白肋烟TN86淀粉酶活性、淀粉及糖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白肋烟晾制期间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还原糖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 ,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随晾制过程的推进而下降 ,随叶位升高而增加 ,且彼此的变化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活性降幅较快的时期在晾制的 3~ 6d ,比淀粉含量下降较快的时间稍有滞后 ,其消长规律还可能与叶片含水率变化呈正相关。晾制结束时 ,上、中、下各部位烟叶中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在优质白肋烟所要求的适宜化学成分指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晾制温湿度对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份不同烟碱转化水平的纯合白肋烟品系为材料,进行晾制温度、湿度对烟叶生物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定生物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的主要因素足品系的遗传特性,但晾制温、湿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温度升高,4个品系的烟碱含量降低,其中低或非转化品系降低量较大,尤其在22℃~26%之间下降非常明显,而高转化品系降低量较小;降烟碱含量随晾制温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其中高和低转化品系从18℃上升到22℃时达到峰值,然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烟碱含量随湿度升高有降低趋势;上中部叶降烟碱含量随湿度上升有增加趋势;温度对烟碱和降烟碱含量的影响大于湿度;高转化品系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低转化品系3的转化率从18℃上升到22℃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非转化品系4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有下降趋势;转化率随湿度升高有增加趋势;各部位烟碱和降烟碱含量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转化晶系的转化率随部位变化的顺序一般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低或非转化品系的转化率随部位变化较小,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TN86晾制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随晾制进程而增加的双峰曲线,第一峰域矮而小、时值短、在0-6d,第二峰域高而宽大、时值长、在6-21d,酶的活动主要在6d后烟叶的变褐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是随晾制进程而变动的双峰曲线,3d与6d时为高峰期,且第一峰值比第二峰值高,其活动主要在烟叶的凋萎期,其次才是变黄期,PPO与POD活性均随叶位升高而增大。总酚与类黄酮的含量都随晾制进程而下降,随叶位升高而增添,其含量变化稍滞后于PPO的活性动态,证实二者密切相关;晾制后各叶位总酚含量为0.35%-0.58%,属优质白肋烟相应指标,证明本研究的晾制技术规范切实可行,保持了白 肋烟风格。  相似文献   

11.
TN86晾制期可性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是随叶位升高而增加、随晾制进程而变动的单峰曲线,且彼此相关联,峰期在3d或4d,下、中、上各叶位降幅最大的时间分别在6~9、9~12、15~18d;脯氨酸(PRO)的含量虽然也随晾制进程而变动,随叶位升高而增加,但叶位间的差距大,是峰值高、峰域较宽的单峰曲线,这与其生理作用有关,丙二醛(MDA)的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随晾制进程而下降。晾制21d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1.5%~2.4%,属优质白肋烟最适范围。  相似文献   

12.
白肋烟烟碱含量的化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研究了化学物质2,4-D、吲哚类物质、丙二酸和乙烯利及其混配剂对白肋烟烟碱合成、烟叶产量、产值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吲哚类物质及吲哚类物质和丙二酸的混配剂能显著降低白肋烟烟碱含量,改善评吸质量;与对照相比,上部叶烟碱下降0.89~3.42个百分点,降幅达12.95%~49.78%;中部叶烟碱下降1.77~3.81个百分点,降幅达24.25%~52.19%;2,4-D和丙二酸的混配剂及丙二酸单用能降低烟碱含量,但幅度不大。所有处理对烟叶产值、产量无明显不利影响。通过这一研究,基本确定了降低白肋烟烟碱含量、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化学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多酚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白肋烟烟碱的田间积累动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两个海拔高度,设计7项试验,进行了白肋烟烟碱积累的动态研究。回归分析表明,打顶时上部叶烟碱含量平均为l%,然后急剧上升。烟碱含量的日平均增量,在打顶后第一个10d为0.175%,第二个10d为0.163%,第三个10d为0.133%,30d后日增量急降。打顶至斩株期间烟碱平均日增量为0.15%,二次曲线方程Y=0.20XT-0.0015XT2+0.97可以用作描述白肋烟打顶后烟碱积累的数学模型。海拔高度增加,烟碱积累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白肋烟品种性状与烟碱积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上部叶烟碱含量与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移栽-现蕾时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产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烟碱积累与烟株打顶后时间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拟合且相关极显著。烟碱积累速率同品种的成熟性密切相关,晚熟品种较早、中熟品种烟碱积累速率低且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生产上宜选用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NC3、KY8959。   相似文献   

16.
白肋烟中一些重要碱性成分和羰基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3个地区白肋烟中的一些重要碱性成分和羰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方法和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对重要的碱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1种碱性化合物;并采用内标法对白肋烟中的吡啶、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啶等17种重要的碱性香味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采用甲醇超声波振荡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对醛酮类致香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6种醛酮类致香物;定量测定了2-戊酮、2,3-戊二酮、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3,5-庚二烯-2-酮、糠醛等27种香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从碱性香味成分总量来看,巴西白肋烟样品 > 四川白肋烟样品 > 湖北白肋烟样品;从羰基类致香成分总量来看,湖北白肋烟样品 > 四川白肋烟样品 >巴西白肋烟样品。   相似文献   

17.
调制过程中白肋烟某些衰老指标及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白肋烟晾制过程中某些衰老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晾制过程中谷胱甘肽含量先下降、然后缓慢上升;丙二醛前期缓慢增加,在84~132 h急剧上升,达到高峰后又缓慢下降;抗坏血酸含量先上升达到一高峰又急剧下降,并且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氧化酶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叶绿素在前期下降较快而后趋于稳定的水平,类胡萝卜素变化一直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