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3年至1991年间364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7例,女性146例,年龄5个月至76岁,平均40岁。274例单经主动脉作瓣下心肌切除术,住院期间死亡8例(2.9%)。另外92例同时施行其他心脏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0例(10.9%)。346例存活出院,随访2个月至25.2年,平均8.2年。随访期间38例死亡,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室间隔减容手术(SRT)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OHCM)患者再次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再次SRT手术的O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术前、术后及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疗效.根据患者首次进行SRT的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室间隔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至2017-04在我院住院拟行PTSMA的357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每半年1次的随访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及心包填塞、房室阻滞、穿刺动脉通路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352例(98.6%)患者成功接受PTSMA,其中320例(90.9%)患者术中即刻获得成功,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97.9±36.9)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即刻为(25.5±18.1)mm Hg。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4例(1.1%),术中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127例(36.1%),严重恶性心律失常18例(5.1%),交通支开放14例(4.0%),下肢静脉血栓5例(1.4%),穿刺动脉通路损伤6例(1.7%)。围术期死亡4例(1.1%),包括交通支开放1例、心脏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和药物性肝衰竭继发多脏器衰竭1例。长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6.2±3.8)年,共有6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猝死,1例因心房颤动脑栓塞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因直肠癌死亡。结论:PTSMA对有解剖学适应证的HOCM患者疗效确切,在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护的情况下,严重并发症相对不多,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后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完成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 ,观察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 :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均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中 1例发生心室颤动 ,1例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未见新发Q波 ,QRS时限、QT和QTc间期明显延长 ,Sv1+Rv5显著降低 ,动态心电图随访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结论 :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但常为一过性。 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最为实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后缩短(PSS)的变化规律,探讨HOCM患者术后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的39例HOCM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壁18个节段(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后室间隔、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曲线。计算心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以PSI≥20%判定为该节段发生了PSS。对比分析术前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SS分布情况以及术后各节段PSS的变化情况。结果:39例HOCM患者,共702个节段。术前共44个节段发生了PSS,其中基底段31个、中间段10个、心尖段3个。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SS发生率以及PSI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以及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二尖瓣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较术前增快(P0.05)。术后共19个节段发生了PSS,其中基底段10个、中间段6个、心尖段3个。与术前相比,术后总PSS发生率(2.71%vs. 6.27%)以及平均PSI[(2.34±2.33)%vs.(3.68±2.79)%]均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以基底段PSS发生率以及平均PSI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OCM患者的PSS发生率及PSI增高以室间隔基底段为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PSS发生率及PSI均较术前降低,以基底段为著,提示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HOCM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中远期生存率,并分析中远期结果的预测因子。方法:连续入选1984-10至2014-12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65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由心血管病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结果:手术死亡率为1.4%(9例/655例)。平均随访(30.8±30.9)个月(3~213个月),52例(7.9%)患者失访,583例(96.7%)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1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0.5%、88.3%。80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性死亡、因缺血性脑卒中、快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再次心肌切除和永久起搏器植入),1年、5年、8年终点事件免除率分别为94.2%、76.7%、65.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险比(HR)=2.16,95%可信区间(CI):1.36~3.46,P=0.001]和术前心房颤动[HR=2.31,95%CI:1.35~3.94,P=0.002)]是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可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年龄50岁和术前心房颤动是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室间隔减容治疗即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手术组125例)或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介入组41例)的HOCM患者,并在手术前、术后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6天(136~1 617天),获取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上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变化。结果:手术组患者125例,年龄中位数48岁,男性70例(56.0%);介入组患者41例,年龄中位数50岁,男性28例(68.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386天,失访26例患者(15.6%),手术组和介入组分别失访18例和8例。与术前相比,术后手术组室间隔厚度(16.0 mm vs 21.0 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8 mmHg vs 73 mmHg,1 mmHg=0.133 kPa,P0.05)均下降;介入组室间隔厚度(15.0 mm vs 20.0 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1 mmHg vs 66 mmHg,P0.05)均下降,以手术组残余压差更低(P0.05)。随访过程中手术组1例患者死亡,两组均有1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无明显改善。结论:两种室间隔减容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远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室间隔切除术患者术后残余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溶性ST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导致慢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79例(HF组),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60例、Ⅲ级67例、Ⅳ级52例。另入选同期入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功能Ⅰ级患者49例(非HF组)为对照。比较两组及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血清sST2和Gal-3水平,分析血清sST2和Gal-3水平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结果:与非HF组比较,HF组血清sST2[(103.07±45.87)ng/ml比(152.33±48.84)ng/ml]和Gal-3[(84.56±40.54)ng/ml比(119.58±46.86)n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Ⅲ级和Ⅳ级组Gal-3水平[(103.74±36.75)ng/ml比(123.56±51.48)ng/ml、(132.72±49.64)ng/ml]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sST2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36)。经ROC分析,sST2及Gal-3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H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01)和0.722(P=0.001)。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清Gal-3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显著升高,sST2和Gal-3具备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用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HOCM)治疗的概念源于外科心肌切除术的良好疗效 ,而真正促进其临床应用的是两项观察 :HOCM者自发前壁心肌梗死后症状改善 ;暂时阻断穿隔支血流导致跨左室流出道压差 (LVOG)的一过性下降。 1 994年Sigwart首次报道 3例PTS MA成功。该方法逐渐为人接受 ,并证明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至 2 0世纪末 ,已有千余人接受了该手术 ,1 994~ 2 0 0 0年行PTMSA的病例数已超过了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行外科心肌切除手术的HOCM病例的总和。PTMSA的近期疗效令人振奋。 90 %以上的患者LV…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及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后测量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比较术前及术后压差。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99±1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降至(36±20) mm Hg(P<0.05)。进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117±32) mm Hg,术后降至(28±17) mm Hg(P<0.05)。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mm Hg比(28±17)mm Hg]。结论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可以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且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ELISA法检测160例CPR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CPR后24h的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依据随访出院后6个月的终点事件(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因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发生事件组(A组,58例)和未发生事件组(B组,102例),同时检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组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均高于B组(均P0.01)。两者联合分析能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P0.01)。LVEDD与LVEF随着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的变化而变化。sST2高表达组(200ng/L)、半乳糖凝集素3高表达组(20ng/ml)患者病死率均高于sST2、半乳糖凝集素3低表达组(均P0.05)。结论: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分析能提高对CPR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但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目前心力衰竭仍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生物标记物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对帮助诊断或鉴别诊断心力衰竭、判断预后及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新型生物标记物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和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心肌切除(septal myectomy, SM)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金标准术式。然而,该术式难度较高,科学的制定手术策略及精准的实施手术操作是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键。通过多模态影像综合评估HOCM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SM术提供了莫大助力。了解各种影像学方法在SM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术者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案和实施精准的手术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拟对各种影像学方法在HOCM患者行SM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Septal myectomy effectively and definitively relieves LVOT obstruction and cardiac symptom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Abnormalities of the mitral valve can be addressed without the need fo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in almost all circumstances.Concomitant mitral valve repair for myxomatous disease requires minor modifications when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septal myectomy;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is rarely necessary.In experienced centers,early mortality for isolated septai myectomy is low(~1%)and overall results are excellent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in the current era.Symptomatic improvement with myectomy is expected for most;90% of patients improve by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class,and most remain improved on late follow-up.Late survivorship is improved compared to nonopereted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HCM,and myectom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These results should serve as the gold standard and a basis for comparison with newer nonsurgical medalities,i.e.,septal alcohol abl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显像技术(2DSTE)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9例HOCM患者入选此研究。应用2DSTE技术测量房间隔,左房侧壁、前壁,下壁的基底段、中段,以及房顶部共12个节段各个时相的心房心肌应变率,取平均值,得出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e)、左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mSRa)。应用2DSTE自左房容积曲线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比较术前、术后中期各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与术前比较,39例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LVOT-PG)、二尖瓣反流(MI)均明显减低(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均明显增大(P均0.05);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a’)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晚期mSR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各个时相LAVmax、LAVp、LAVmin以及LAVI均明显减小(P0.05),LAAEF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晚期mSRa与LAAEF在0.01水平上呈中等程度负相关(P0.01)。结论 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房辐泵功能较术前恢复。2DSTE能够敏感反映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的可行性 ,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对 6 0岁以上的 6例老年HOCM患者施行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的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的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均获成功 ,未出现严重的心脏并发症 ,术后即刻应用心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由术前(10 4.33± 19.6 1)mmHg降至 (35± 2 5 .88)mmHg(P <0 .0 0 1)。术后对 6例患者进行了 1~ 18个月的随访 ,经超声心动图测左室流出道压差由术前 (91.83± 2 7.17)mmHg降至 (36 .0 8± 33.6 3)mmHg(P <0 .0 5 ) ,室间隔厚度由术前(2 1.83± 2 .79)mm降至 (16 .0 2± 3.86 )mm (P <0 .0 5 )。术后心功能由术前的 3.4± 0 .5级改善为 1.1± 0 .3级 (P <0 .0 0 1)。结论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老年HOCM患者的即刻和近期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评价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消融)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手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 肌病(OHCM)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找到3篇对比消融与手术治疗OHCM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 果:共计177例患者,86例消融,91例手术。消融使平均室间隔厚度由22.1mm降至15.1mm(P<0.05),手术 使平均室间隔厚度由22.0mm降至13.9mm(P<0.05),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消融使平均左室流出道(LVOT)压差由10.1kPa降至2.1kPa(P<0.05),手术使平均LVOT压差由9.9kPa降 至1.3kPa(P<0.05),手术优于消融(P<0.05);消融使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由41.8mm增至45.2mm(P <0.05),手术使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由41.8mm增至43.9mm(P<0.05),消融与手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消融使平均NYHA分级由3.17升至1.47(P<0.05),手术使平均HYNA分级由2.97升至 1.36(P<0.05),消融与手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融与手术治疗OHCM的客观指标 与主观指标均较为接近,进行消融与手术治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应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室重构,而心室重构的基础是炎症和纤维化。近年研究发现,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脏调节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它的表达水平反映了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分层,并可作为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但它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本文综述了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