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以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问诊就诊的80例非肺炎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以及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接着将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疗效,临床咳嗽、发烧、肺部啰音症状,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患儿[(18.03±2.36) vs (21.02±2.02) ng/mL](P<0.05),且肺炎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血清25(OH)D3水平呈反比(r=0.728, P<0.05)。维生素D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生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2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同期154例健康体检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一般情况、身高、体重等信息,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收集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支气管肺炎发生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支气管肺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18.36±2.42)vs(20.92±2.65)] ng/mL,且维生素D不足/缺乏发生率高于正常组组[(45/78) vs(24/130),P<0.05],且血清25(OH)D3水平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603, P<0.05)。户外活动时间≥2h及维生素D补充是发生支气管肺炎的保护因素(OR<1, P<0.05),而维生素D不足/缺乏是支气管肺炎的危险因素(OR&...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均实施阿奇霉素治疗),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肺功能指标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支原体肺炎患儿FVC(2.65±0.32)L、FEVI(1.98±0.03)L、PEFR(3.66±0.21)L/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变化,以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产妇、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及住院生产的150例诊断为患有乙肝感染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在本院就诊分娩的9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抽取孕妇住院期间清晨空腹静脉血,观察并记录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组乙肝感染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对照组和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差异,以及乙肝感染孕妇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组产妇和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24.63±2.36) vs (28.84±2.38)ng/mL,P<0.05],且乙肝感染组孕妇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150) vs (49/98),P<0.05]。乙肝感染孕妇中,随着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恶化,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新生儿发生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实体瘤患儿营养风险,进行营养评价及血清维生素状况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205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STAMP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体格指标、血清蛋白、前白蛋白),完善血清9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6、维生素B 9、维生素B 12)浓度测定及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营养状况及不同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结果:205例实体瘤患儿中,男童97例(47.3%)、女童108例(52.7%),年龄范围4月龄~16岁9月龄。中度营养不良风险者148例(72.2%)、高度营养不良风险者57例(27.8%),营养不良风险与年龄(r=0.230,P=0.001)及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144,P=0.04)。低白蛋白血症者31例(15.1%),住院时长显著增加,低血清前白蛋白者150例(73.2%)。维生素检测显示:维生素D缺乏最广泛,占比83.4%,其次为维生素C(15.6%)、维生素A(9.3%)、维生素B 6(9.3%)、维生素B 2(5.4%),其余维生素的缺乏率在5%以下。结论:实体肿瘤患儿存在较高营养不良风险,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白蛋白血症、低前白蛋白、血清维生素缺乏等。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长存在相关性,需进行早期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评估,以及早期营养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更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三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的缩短咳嗽时间和发热时间,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的推荐运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清肺化痰糖浆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患儿8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滴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清肺化痰糖浆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糖浆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效果显著,值得在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儿童特异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儿童特异性皮炎3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期选取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素D水平及分布情况,观察组进一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以及患儿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足和缺乏占比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3组SCOR特异性皮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组患者SCOR特异性皮炎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且不足组SCOR特异性皮炎评分又高于正常组(P<0.05);3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且不足组维生素D水平又低于轻度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维生素D、SCOR特异性皮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不足和缺乏与儿童特异性皮炎的发生有关,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改善患儿的疾...  相似文献   

9.
选用150只1日龄溆浦公雏鹅,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98日龄后,进行超饲养生产鹅肥肝试验.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方法,各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2、3、4、5组)在玉米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0、50、100、200、400 IU/kg),探讨不同的维生素E水平对超饲养溆浦鹅的生长性能、肥肝抗氧化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200IU/kg维生素E,溆浦鹅体增重比对照组高11.52%(P<0.05).(2)添加l00~200IU/kg维生素E,可以显著提高溆浦鹅的肥肝重和肝体比,降低料肝比.(3)随着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升高,试验各组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沉积量呈递增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试验组肝脏中的T-AOC、GSH-Px和SOD均高于对照组,MDA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的T-AOC均高于对照组,MDA均高于对照组.添加200IU/kg维生素E时效果最好.(5)试验组HB、RBC、WBC均高于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维生素E对血清TP、ALB、GLB、G/A无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ALT、AST含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匹多莫德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130例医院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高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匹多莫德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能够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一般组,一般组肺炎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肺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短,最大呼气流速(PEF)、FEVl/FVC水平较优,护理满意度比一般组高15.15%,P0.05,差异显著。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在儿科肺炎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恢复速度、改善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了解维生素A强化燕麦饮品对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郊区某小学一、二年级6~8岁学生294名,男女各半,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营养干预,两组保持日常饮食,干预组每日补充维生素A强化燕麦饮品250 ml。采用连续3日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学生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检测学生血清视黄醇水平。结果 干预后男、女干预组及对照组维生素A的摄入量均低于国家推荐标准。干预后干预组维生素A摄入量增加(P<0.05)。干预前,男、女干预组和对照组间血清视黄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北京市郊区6~8岁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补充维生素A强化燕麦饮品,提高了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收治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这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的患儿使用红霉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8%,研究组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症状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有更低地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鲤长性能、肌肉组成及其贮藏品质的影响。选取360尾健康的鲤,平均体重(97.17±6.01)g,随机分成6个处理,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300、500、700和900 mg/kg维生素E的试验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随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鲤增重、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为维生素E添加量达500 mg/kg时最高;饵料系数呈相反的趋势,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500 mg/kg时最低;维生素E对肠长指数(RGL)没有影响,对照组鲤的肠体指数(ISI)显著(P<0.05)大于其余各组,肥满度(CF)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随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肝胰指数(HIS)呈先升后降趋势,700 mg/kg组最高,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100 mg/kg组;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为指标,利用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鲤生长性能最佳时维生素E添加量为466.33~478.25 mg/kg。维生素E对鲤肌肉组成有显著(P<0.05)影响。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700 mg/kg时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大于对照组;当维生素E添加量在300~700 mg/kg时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大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在100~900 mg/kg范围内,除700 mg/kg 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P<0.05)低于100 mg/kg组外,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三次多项式模型分析表明,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636.36 mg/kg时,鲤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在肌肉贮藏品质方面,肌肉滴水损失、渗出损失、TVB-N和TBARS值随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P<0.05)降低,均在维生素E添加量为900 mg/kg时达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海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地区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4年间从实施“计划”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抽取2 603名学生进行血清视黄醇等指标测定及问卷调查。 结果 4年来,学生血清视黄醇浓度平均为(333.4±81.9)~(370.9±88.1) ng/mL,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为18.0%~31.5%,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维生素A缺乏率为0.8%~2.0%,4年间变化不明显(P>0.05)。2014—2017年,血清视黄醇浓度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均P<0.05),除2015年外,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初中生低于小学生(均P<0.05)。少数民族学生(OR=2.290)和贫血学生(OR=2.373)更容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P<0.05),初中生(OR=0.235)和每日户外活动时间≥30 min学生(OR=0.554)则更不容易发生。 结论 该该地区学生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其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仍较高,改善贫血、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降低学生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风险。 了解2014—2017年海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地区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4年间从实施“计划”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抽取2 603名学生进行血清视黄醇等指标测定及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学生血清视黄醇浓度平均为(333.4±81.9)~(370.9±88.1) ng/mL,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为18.0%~31.5%,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维生素A缺乏率为0.8%~2.0%,4年间变化不明显(P>0.05)。2014—2017年,血清视黄醇浓度初中生高于小学生(P值均<0.05),除2015年外,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初中生低于小学生(P值均<0.05)。少数民族(OR=2.290)、贫血(OR=2.373)是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初中生(OR=0.235)、每日户外活动时间≥30 min(OR=0.554)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该地区学生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 少数民族和小学生的 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问题仍突出,是重点人群,改善贫血、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降低学生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对儿童癫痫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接受治疗的98例儿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频率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选择临床一线治疗药物进行抗癫痫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0.4 mg叶酸+100μg维生素B_(12)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比较两者患者干预前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两者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出现增高现象(P0.05),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未观察到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有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01)。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60例,接受常規护理,观察组患儿60例,在常規护理的基融之上实施优质护理,以患儿治愈率、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9.8±1.2)d,明显低于对照组(13.2±2.1)d,(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人均住院费用(1987.2±208.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2156.3±274.1)元,(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患儿在接受优质护理之后,有效缩短了住院天数,显著降低了人均治疗费用,患儿家属对优质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成本控制目的得到了良好的实现,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兰芹 《食品安全导刊》2023,(12):130-132+136
目的:探究微型营养评定法结合饮食干预对老年椎管骨折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椎管骨折术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型营养评定法结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上臂肌围、小腿周径、身体质量、营养状况、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上臂肌围、小腿周径、身体质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中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与前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P <0.05)。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较低(P <0.05)。结论:对老年椎管骨折术后患者实行微型营养评定法结合饮食干预,能增加患者上臂肌围、小腿周径,提升患者身体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饮食干预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LDL、HDL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FPG、2h PG、TC、TG、LDL、HDL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HDL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TP水平、MN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ALB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TP、ALB、MNA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TP水平、M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干预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状况,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化疗治疗。按照随机和双盲的设计实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营养状况(SGA)、客观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d和14d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d时经测定的CRP、IgA、IgG、IgM水平较入院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入院7d和14d时的CRP、IgA、IgG、IgM呈下降趋势,接近入院时的水平,而对照组的CRP上升水平和IgA、IgG、IgM下降趋势明显,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经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化疗后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且有效提高了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