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光滑豌豆为原料,用水磨法制得豌豆淀粉,用柠檬酸处理制得豌豆缓慢消化淀粉。采用正交设计,结合SPSS软件进行分析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淀粉乳浓度为10%,柠檬酸浓度为0.9%,热处理温度为120℃,热处理时间为25min。该条件下,豌豆淀粉中的缓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可达26.42%。制得的缓慢消化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与黏度均不如原淀粉。  相似文献   

2.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经糊化、普鲁兰酶脱支和凝沉处理,使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制备出高含量的抗性淀粉,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加酶量为300 ASPU/g,脱支时间12 h,凝沉时间24 h时,抗性淀粉含量达到最高52.66%;经糊化、脱支和凝沉处理后的样品结晶结构由C型变为B+V型;随着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加,其溶解度逐渐降低且均高于原淀粉,但膨胀度均低于原淀粉;消化产物随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03,(01):54-57
实验研究了KMnO4溶液分别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漂白豌豆淀粉的反应机理,并对其漂白工艺进行优选,得出了KMnO4的最小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KMnO4溶液分别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漂白豌豆淀粉的反应机理,并对其漂白工艺进行优选,得出了KMnO4的最小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选用豌豆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Brabender粘度仪和In vitro体外消化模型研究了抗性淀粉的颗粒形貌、热力学性质、结晶结构、粘度性质和体外消化性质。结果表明,当湿热水分为35%,130℃处理12h时其抗性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26.36%;湿热处理后豌豆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糊化焓降低;豌豆淀粉仍保持颗粒形状,部分颗粒表面产生裂痕;豌豆淀粉的晶型均由原来的C型变为A型,其相对结晶度增加5.26%16.16%;随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豌豆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均增加;随抗性淀粉含量的升高,溶胀度出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豌豆抗性淀粉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研究交联、湿热、脱支酶解3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其抗性淀粉含量及其他性质的变化。实验表明:交联、湿热、脱支酶解处理均能增加豌豆抗性淀粉的含量,且脱支酶解处理>湿热处理>交联处理;交联处理后其溶解度降低,但湿热和酶解均使其溶解度增加,3种处理方式均使豌豆淀粉膨胀度降低;交联和酶解处理使豌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增加,糊化变得困难,而湿热处理后其糊化峰变为2个;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交联处理不会改变豌豆淀粉的晶型,湿热处理和脱支酶解后豌豆淀粉的晶型分别由原来的C型变为A型和B型;体外消化模拟实验表明,经交联处理后豌豆淀粉消化性增加,而经湿热和酶解处理后其消化性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7.
微波湿法氧化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玉米淀粉、双氧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氧化淀粉,研究不同处理时间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加快了氧化反应的进行,其作用时间对淀粉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淀粉羧基含量逐渐增大,淀粉糊化液的黏度显著下降,淀粉糊化各阶段的温度逐渐升高,但糊化温度范围变窄。此外,经微波处理的氧化淀粉具有高溶解度、低膨胀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双氧水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Cu2 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玉米淀粉经氧化处理后羧基含量和黏度的变化以及其它基本性质.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值7.2,双氧水用量为淀粉干基的3.5%,催化剂Cu2 用量为0.02%.在此条件下,可制得羧基含量为0.154%,羰基含量为0.508%,且黏度较低的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9.
酸解氧化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催化剂、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得到粘度较低并具有一定氧化程度的酸解氧化淀粉。在制备过程中 ,酸解和氧化同时进行 ,可以缩短反应时间 ,提高反应效率。和酸解淀粉相比 ,其冷糊粘度较低且抗凝沉性较好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酸解淀粉的缺陷 ,在食品和化学工业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锰酸钾氧化法制备氧化淀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高锰酸钾氧化法制备氧化淀粉的碱──酸两步氧化新工艺,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硫酸及高锰酸钾用量对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为工艺配方的优化与调整提供有益的依据,给出了较佳的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战晓凤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3,34(10):44-49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氢氧化钠分别为醚化剂和催化剂,对制备羟丙基淀粉的工艺和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制备工艺中环氧丙烷、pH值、温度、时间对羟丙基取代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环氧丙烷添加量12%、反应pH11.3、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8h。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制得的低取代度羟丙基淀粉糊化温度下降了11~18℃,峰值黏度增加了74%~109%;在34~90℃,溶胀度随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羟丙基化还降低了淀粉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12.
豌豆淀粉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豌豆淀粉的碱法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碱液质量分数对淀粉中蛋白残留量及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黏度速测仪、离子色谱对豌豆淀粉的表面结构、糊化特性及支链淀粉链长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豌豆淀粉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26,提取时间18.00 h,NaOH溶液质量分数0.4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豌豆淀粉的蛋白残留量为(0.081±0.005)%,淀粉得率为豌豆干基质量的30.5%。豌豆淀粉为表面光滑的椭圆形,与绿豆淀粉、豇豆淀粉和红豆淀粉比较,豌豆淀粉具有较低的峰值黏度和较高的糊化温度。豌豆淀粉的链长主要分布在聚合度9~25,属长链型淀粉,是制备粉丝、粉皮的良好原料。该研究为豌豆淀粉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豌豆淀粉颗粒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豌豆淀粉的颗粒性质,包括颗粒的形貌、X-光衍射图样、链淀粉含量、分子量分布、溶解度与膨胀度等。并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以醋酸酐为酯化剂,对小麦氧化淀粉进行酯化,研究酯化程度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测定粘度性质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反应体系pH、醋酸酐用量和氧化淀粉氧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大.淀粉经氧化-酯化复合变性后,颗粒受到了更大程度的破坏,存在明显的酯羰基;复合变性后的淀粉更易糊化,糊的粘度有所降低,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以板栗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作催化剂,采用湿法氧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氧化板栗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及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氧化板栗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为6,过氧化氢用量与淀粉比为1∶1(V/W),硫酸铜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的0.03%,时间为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验证氧化板栗淀粉的羧基含量达53.79%,氧化程度达到最高。随着羧基含量由26.99%升高至53.79%,其透光率由89.34%升高至91.05%,而其凝沉性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过氧化改性后,其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痕、腐蚀和破损。  相似文献   

16.
芭蕉芋氧化淀粉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法考察了淀粉悬浮液浓度、过氧化氢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芭蕉芋过氧化氢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相同氧化剂用量下次氯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和黏度。结果表明,制备芭蕉芋过氧化氢氧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淀粉悬浮液浓度46%,过氧化氢12%,硫酸铜0.048%,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可达0.92%;次氯酸钠氧化效率高于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低羧基含量时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黏度大于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17.
以板栗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作催化剂,采用湿法氧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氧化板栗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及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氧化板栗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为6,过氧化氢用量与淀粉比为1∶1(V/W),硫酸铜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的0.03%,时间为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验证氧化板栗淀粉的羧基含量达53.79%,氧化程度达到最高。随着羧基含量由26.99%升高至53.79%,其透光率由89.34%升高至91.05%,而其凝沉性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过氧化改性后,其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痕、腐蚀和破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压热-普鲁兰酶酶解豌豆淀粉制备豌豆抗性淀粉,并测定豌豆抗性淀粉理化性质。以3,5-二硝基水杨酸测得抗性淀粉产率为参考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豌豆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并测定最佳条件下豌豆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酶解pH 5.4、酶添加量17.3 U/mL、酶解温度53 ℃、老化时间23 h。在此优化条件下,豌豆抗性淀粉产率为27.51%。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与豌豆淀粉相比,豌豆抗性淀粉贮藏稳定性(透光率:1.48%~2.31%)、溶解度(0.064~0.524)均有所增大,冻融稳定性(析水率:0.549~0.679)、膨润度、平均聚合度(吸光度峰:波长612.0 nm~583.5 nm)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戊二酸酐为酯化剂,探讨了在乙醇溶剂中制备戊二酸淀粉酯的过程中淀粉乳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体系p H值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到制备戊二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淀粉乳浓度35%(质量分数,下同),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5℃,体系p H为8.5。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戊二酸淀粉酯中新出现了1733 cm-1处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555 cm-1处游离的-COO-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淀粉分子酯化成功;改性淀粉颗粒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凹陷和破裂;XRD分析显示淀粉改性后仍属于A型晶体结构,表明了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DSC热分析说明改性后的淀粉糊化温度及糊化焓值均降低;布拉班德粘度分析则表明了改性后的淀粉峰值粘度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自然发酵对豌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豌豆在35℃下分别自然发酵0、1、3、5 d,研究对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溶解度、膨润力、黏度特性和质构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的pH从7下降到4.2,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透明度降低。自然发酵后豌豆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均降低,发酵5 d后,糊化温度从73.05℃升高到83.55℃,峰值黏度从178.42 RVU降低到120.8 RVU,淀粉凝胶硬度从920.34 g降低到104.01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