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后,必须全面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才能维持无脊灰状态,然而IPV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全球需要。皮内免疫途径能够降低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derived from Sabin strains,sIPV)的抗原量,本研究将评估无针皮内免疫sIPV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本研究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产的sIPV进行1/5(0.1 ml)剂量无针皮内免疫接种Wistar大鼠,并设计全剂量肌肉免疫对照组以及无针皮内免疫阴性对照组,按0月、1月、2月基础免疫程序,于免疫前及每剂免疫后第30 d釆血,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评价免疫原性,并通过观察大鼠的皮肤刺激反应及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评价安全性。Wistar大鼠3剂免疫后,1/5剂量皮内免疫组与全剂量肌肉免疫组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各型别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远高于1∶8保护水平。大白鼠接种疫苗后体重增加,皮肤刺激试验及全身过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针皮内免疫sIP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sIPV疫苗无针皮内注射免疫安全、有效,并可降低sIPV的抗原量,可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可负担得起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母传抗体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 IPV)与不同剂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采用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600名2月龄无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史的常住健康婴儿,分为6个序贯免疫组,其中1剂s IPV+2剂b OPV 2组:s IPV+2b OPV(糖丸)组、s IPV+2b OPV(液体)组;2剂s IPV+1剂b OPV 2组:2s IPV+b OPV(糖丸)组、2s IPV+b OPV(液体)组;2剂s IPV+1剂t OPV 2组:2s IPV+t OPV(糖丸)组,2s IPV+t OPV(液体)组。每组100人。按照0、28、56 d程序,分别在婴儿2、3、4月龄时接种相应疫苗。检测免前、全程免后28 d血清中脊灰中和抗体滴度,计算阳转率及GMT。结果 6个序贯免疫组免前各项指标分布均匀,各型脊灰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及分布均无明显差异。共有518例免前和免后配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研究对象进入免疫原性分析。s IPV+2b OPV组与2s IPV+b OPV组Ⅱ型抗体、2s IPV+t OPV(糖丸)组Ⅲ型抗体免前阴性和免前阳性者接种疫苗后阳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 IPV+2b OPV(糖丸)组Ⅲ型抗体,2s IPV+b OPV(糖丸)组与2s IPV+b OPV(液体)组Ⅱ型抗体,2s IPV+t OPV(糖丸)组Ⅰ、Ⅱ型抗体的免前阳性与免前阴性者接种疫苗后的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 IPV+t OPV(糖丸)Ⅰ型抗体组与2s IPV+t OPV(液体)Ⅱ型抗体组中,免前8~32、≥32两种滴度水平的免后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灰疫苗序贯免疫效果受脊灰母传抗体干扰。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消灭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将被停止使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将全面替代OPV,但IPV成本过高,难以满足全球需要。皮内免疫可以降低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derived from Sabin strain,sIPV)的免疫剂量,本研究将观察sIPV疫苗皮内免疫大鼠后的免疫持久性及加强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sIPV,设皮内免疫组、全剂量肌肉免疫组和皮内免疫阴性对照组,接种Wistar大鼠,于3剂基础免疫程序完成后第1个月、12个月采血;第12个月采血后加强免疫1剂,并于加强免疫1个月后采血。中和试验检测各血清抗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效价,评价皮内免疫sIPV的免疫持久性及加强免疫效果。Wistar大鼠3剂基础免疫后1个月,1/5、1/3剂量皮内免疫组与全剂量肌肉免疫组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均达到了100%,各型别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远高于1∶8保护水平。基础免疫后12个月,sIPV全剂量组各型阳转率均维持在80%以上,1/10剂量皮内免疫组在50%以上,1/5剂量皮内免疫组维持在70%以上,1/3剂量皮内免疫组维持在80%以上,除1/10剂量组Ⅱ型外其余各组各型别GMT均维持在1∶8以上。加强免疫后1个月,1/5剂量皮内免疫组、1/3剂量皮内免疫组及全剂量组的Ⅰ型、Ⅱ型、Ⅲ型各组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并能够诱导产生远高于1∶8的抗体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sIPV疫苗皮内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及加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个不同厂家的Sabin-IPV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特点。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利用血清型和抗原位点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D抗原含量,分析疫苗相对D抗原含量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对反应性,评估疫苗抗原性;利用大鼠体内效力试验分析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估疫苗效力。结果与英国国家c IPV标准品Pu91相比,3个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相对D抗原含量存在差异,其中C厂家的相对D抗原含量最高;3个厂家的血清Ⅰ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抗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Ⅱ型中,除B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抗原位点1的抗原性较弱以外,A、C其2个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抗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Ⅲ型中,3个厂家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与抗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大鼠血清对Sabin株及Salk株病毒具有良好中和效力。结论除血清Ⅲ型外,血清Ⅰ型和Ⅱ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抗原性与疫苗免疫原性一致。ELISA检测疫苗抗原性的方法有望替代疫苗动物体内效力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5.
犬瘟热病毒H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犬瘟热病毒H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出重组人5型腺病毒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两者共转染293AD细胞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通过电镜负染、酶切鉴定、Western blot及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进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证明犬瘟热病毒H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构建正确。犬分别肌肉接种CDV疫苗毒和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免疫后第14,28,42,56,70,84d时犬血清中抗CDV中和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犬免疫重组腺病毒后体内产生的抗CDV平均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滴度最高达2-8。研究表明,正确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的抗犬瘟热病毒中和抗体达到犬最低免疫保护水平,为进一步研发犬瘟热病毒活载体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2月龄婴儿中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并探讨母传抗体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免疫效果的影响。对416名2月龄婴儿分别接种OPV和IPV,采集免疫前后血清,用微量中和法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评价抗体GMT水平及4倍增长情况。检测结果显示,2月龄婴儿母传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45%、38.2%和17.5%,抗体GMT水平为9.0、8.1和5.2。经接种两组疫苗后,母传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免后抗体GMT水平相比,OPV组无明显差异,IPV组阳性者略低于阴性者。在免前抗体滴度<1∶32人群中,O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93.6%、71.2;Ⅱ型98.2%、43.7;Ⅲ型91.7%、47.9;I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82%、9.4;Ⅱ型62.8%、5.1;Ⅲ型95.6%、11.7;在免前抗体滴度1∶32~1∶128人群中,OPV组Ⅰ型92.3%、23;Ⅱ型86.4%、13.9;Ⅲ型55.6%、4.1;IPV组Ⅰ型48%、2.5;Ⅱ型15%、0.9;Ⅲ型55.6%、2.7。目前中国2月龄婴儿免前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尤其是Ⅰ、Ⅱ型。脊灰母传抗体对两种疫苗免疫效果有一定干扰,对IPV疫苗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孕期进行免疫接种可保护孕妇、胎儿及婴儿免受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之苦。母体中的免疫球蛋白G可穿过胎盘进行主动转运,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对疫苗的主动免疫发挥效益之前,为其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目前,推荐为孕妇接种流感灭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同时也对其他几种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B型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孕期的免疫效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其在孕妇体内均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可为婴儿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其他疫苗,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疫苗也具有潜在的发展为孕妇免疫接种疫苗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EHF灭活疫苗扩大人体试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行性出血热(EHF)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经75名自愿者扩大试用,未发现不良反应。中和抗体阳转率达70.6~96.7%,4℃保存14个月的疫苗,仍有较高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再一次证明此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且有良好的稳定性。接种程序为0、7、28天内三次免疫与0、28、60天内三次免疫无明显差别。皮下接种佐剂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肌肉接种的佐剂苗和疫苗。  相似文献   

9.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揭示体内注射DNA可转染细胞后 ,进一步研究发现 ,注射编码抗原的质粒DNA能诱导免疫应答反应。由此兴起了一种新的疫苗研究领域 ,这就是以接种编码各种抗原的裸露质粒DNA为基础的DNA疫苗[1] 。尽管DNA疫苗的免疫接种技术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与小鼠相比 ,应用于大动物和非人灵长类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依然相对较弱[2 ] 。在大多数情况下 ,免疫原性强弱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衡量 ,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保护性免疫的水平。事实上 ,DNA疫苗诱导初次免疫应答特别有效 ,其诱导的免疫记忆通常足以保护动物 ,DNA疫苗的这些特征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联合接种甲乙肝疫苗、实验性甲乙肝联合疫苗免疫恒河猴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实验中挑选了甲肝抗体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肝功能指标正常的健康恒河猴24只,随机分为10组。混合或分别接种,进行不同毒株的甲肝灭活疫苗与不同厂家的乙肝疫苗的配对效果比较。并接种了实验性甲乙肝联合疫苗;史克甲乙肝联合疫苗试验组。设甲肝单价灭活疫苗L8株、深圳乙肝单价疫苗作为对照。免疫方案0、4、24w。每只恒河猴接种lml。接种3d内,每天观察动物有无不良反应。接种1针和2针后4w内,每2w采集空腹静脉血,以后每4w采血1次检测抗HAV、抗HBs、ALT、AST直至40w。接种疫苗后4、8、24、28w穿刺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3d内,所有恒河猴均无不良反应。ALT、AST无异常升高。4、8、24、28w肝组织无特殊病理改变。注射2针后4w,除3组外,其余各组抗HAV及抗HBs均阳转。3组抗HAV阳转时间迟至12w。全程免疫后12w(即40w),抗HAVGMT为258.75~37489.50mIU/ml;抗HBsGMT为8263.68~60008.064mIU/ml。甲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及实验性的甲乙肝联合疫苗接种恒河猴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远期预防效果及森林脑炎纯化疫苗的人体免疫效果 ,并对 2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比较。 2种疫苗分别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 ,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并定期采集血清样本 ,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蚀斑减少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试验结果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局部反应发生率为 2 3.0 8% ,全身反应发生率为 15 .38% (16 /10 4 ) ,人群抗体在 2次接种后约 1/ 3人检出阳性 ,3次接种后约 1/ 2人检出阳性 ,多次免疫后 6 0 %检出阳性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无 1例发生局部反应、全身反应 ,注射部位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表达HIV-1中国流行株gp120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疫苗在小鼠和恒河猴体内的免疫原性。用rAAV2/1-gp120免疫BALB/c小鼠和恒河猴,分别用ELISA和HIV-1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HIV-1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中和抗体水平,用ELISPOT方法和体内杀伤实验检测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在小鼠体内用rAAV2/1-gp120仅免疫一次就能诱导较高水平的IgG抗体,IgG抗体至少能持续21周,但没有检测到中和抗体。rAAV2/1-gp120在小鼠体内诱导微弱水平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rAAV2/1-gp120在恒河猴体内诱导的HIV-1特异性细胞和抗体反应均很弱,且检测不到中和抗体。提示rAAV2/1载体在诱导抗体反应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但若希望诱导HIV-1特异性中和抗体,则需要改造env基因以提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国产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柳州市709名3~59月龄婴幼儿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兰州所(或巴斯德)Hib疫苗,2年内在不同时段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ib-PRP抗体滴度。结果:基础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平均水平为18.043μg/ml,抗体阳转率为97.19%,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7.575μg/ml,抗体阳转率为93.75%。加强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130.330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加强免疫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51.723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基础免疫后接种巴斯德Hib疫苗组血清Hib抗体含量高于接种兰州所Hib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则没有差别;免后1年,接种兰州所Hib疫苗儿童体内Hib抗体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接种法国巴斯德Hib疫苗儿童;其余各时段两组儿童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及抗体阳转率均无差别。结论:兰州所Hib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整体随机抽样原则,以进口同类疫苗和国产各单价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疫苗组免疫后的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试验组与对照组接种后,除了试验疫苗的中、强发热反应率高于进口对照疫苗的发热反应率(8.60%与2.00%)外,未见其它有显著差异的不良反应。试验组麻疹免后抗体阳转率高于进口对照疫苗(99.5%与94.6%),麻疹抗体GMT也高于单价麻疹对照疫苗的GMT;试验疫苗与进口MMR疫苗的风疹抗体阳转率、腮腺炎抗体阳转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MMR疫苗与进口MMR疫苗具有相似的临床反应及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后在较大范围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四川省和湖北省开展的安全性再评价中收集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数据,分析AEFI报告发生率。分析2007年和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盐城市和湖北省汉川市开展的免疫原性再评价,招募≥6月龄健康受试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检测受试者免疫前及全程免疫后28 d血清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抗体,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2013年四川省安全性再评价中,AEFI报告发生率为11.78/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50/10万、2.62/10万、0.65/10万;2015年湖北省安全性再评价中,AEFI报告发生率为7.46/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70/10万、1.76/10万;无偶合症未发现可疑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2次免疫原性再评价中,2007年盐城市319名受试者免疫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0%、87.1%、88.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33.3、7.8、26.0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0%、99.7%、98.4%;2015年汉川市591名受试者免疫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3.3%、86.3%、65.8%,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10.9、20.2、8.0倍,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7.5%、100.0%、96.6%。结论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用于相关人群的流感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6.
构建表达狂犬病病毒SRV9株糖蛋白(GP)的重组杆状病毒,评价其表达出的SRV9株糖蛋白对小鼠免疫效果。将狂犬病病毒SRV9株GP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克隆入穿梭质粒Bacmid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mid-G,以此转染Sf9细胞。对病变细胞培养物进行电镜观察,获得正确重组杆状病毒后,通过Western-blot、IFA及小鼠免疫实验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Bacmid-G;获得表达SRV9株糖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表达产物接种小鼠可诱导其产生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比例为100%。本实验所获得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出的SRV9株糖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该实验为进一步开发狂犬病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佐剂(MF59)疫苗的长期免疫原性。方法 制备含MF59佐剂的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品,放置于(6±2)℃环境下,取保存6、24和30个月后的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以血凝抑制效价和微量中和抗体滴度来评估该疫苗的免疫原性。同时,用存放30个月的疫苗进行2次免疫后,对小鼠进行攻毒,观察MF59佐剂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 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佐剂(MF59)疫苗在(6±2)℃保存30个月后免疫小鼠,检测其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微量中和抗体滴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且免疫小鼠能够有效抵御H7N9病毒的感染及其致病效应。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裂解佐剂(MF59)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6±2)℃至少可保存30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共有序列候选DNA疫苗pVAX1-cE80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及其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利用pVAX1-cE80 DNA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和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PRNT)分别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4种血清型(dengue virus serotype 1-4, DENV1-4)IgG抗体和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b)效价;利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检测小鼠脾细胞分泌DENV1-4特异性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通过攻毒试验评价疫苗对DENV1-4感染的保护作用。结果接种疫苗的小鼠可产生针对DENV1-4的四价抗体,其中抗DENV2抗体水平最高,IgG抗体和nAb效价分别为1∶1 086和1∶120;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在DENV1-4抗原刺激下均可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疫苗免疫可为小鼠提供针对DENV1-4的部分保护作用。结论单一共有序列登革病毒候选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四价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为小鼠提供部分保护作用,为登革病毒共有序列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疫苗免疫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IL-2具有增强狂犬病疫苗保护力的佐剂效能,在疫苗免疫后对机体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IL-2在狂犬病免疫保护和免疫检定上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接种疫苗后,狂犬病免疫对象的PBL,在体外受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的IL-2水平,是检定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与保护效力及评价机体免疫状况──细胞介导免疫(CMI)水平的简易科学新指标。IL-2诱生水平测定,可能替代经典NIH小鼠攻毒试验,而与病毒中和抗体(VNAb)水平测定和糖蛋白含量分析,一并用于评价狂犬病疫苗保护力。  相似文献   

20.
疫苗接种在病毒性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疫苗在机体内能够快速诱导高效价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是衡量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关键指标。为应对疫苗的快速研发、大规模临床试验检测以及疫苗接种后人群免疫原性检测的需求,急需建立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病毒中和抗体评价方法。目前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除传统的以活病毒为基础的噬斑抑制法和细胞病变法外,结合新技术发展,已经有很多新的方法,如含有报告基因的重组活病毒的检测方法和以假病毒为基础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等,现对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